Follow Leo Rowe
Find an interesting world.
✎
罗凡尼米(Rovaniemi)圣诞老人村不只有圣诞老人,更有精灵、驯鹿、雪橇犬、商店及餐馆,提供一站式的圣诞旅游服务,每年吸引超过 60 万游客到访。正当大部分游客都以为到了圣诞老人发源地,其实该处在 80 年代才建立,距离传说中的真正发源地仍有一段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军队曾将当地夷为平地,战后由建筑师巧手将废墟重建,由那时开始,罗凡尼米才一步步成为圣诞城市。
罗凡尼米到处都有驯鹿:有人会在机场打扮成驯鹿、整个市中心都有驯鹿雕像、真驯鹿在圣诞老人村拉雪橇,更甚将是驯鹿头设计嵌进街道规划中 —— 这是在二战时德军撤退并焚烧该地后,由著名建筑师 Alvar Aalto 接手重建所得出的结果。
灾后重建
芬兰拉普兰(Lapland)首府罗凡尼米,在 1930 年代仍是一个安静的贸易城镇,只有约 6,000 人口,直到芬兰人在 1939 至 1940 年冬季战争中击退俄罗斯,然后与德国结盟。德国在罗凡尼米建立基地,建造机场以及军营,人口在当时翻了一倍。后来,战争浪潮转向对抗轴心国,德国军队于 1944 年 10 月离开,并焚烧整个罗凡尼米,不少居民虽已撤离到瑞典,但仍做成 279 人死亡,另有 200 人在返回罗凡尼米时,被德军为保护撤离行动而埋下的地雷炸死。
芬兰建筑学会(Finnish Association of Architects)在 1945 年委託 Aalto 重建该镇。「他把这个被烧毁的小镇视为一个机会。」基金会 Alvar Aalto Foundation 的前策划者及研究员 Jussi Rautsi 指,在满目疮痍的情况下,Aalto 为整个拉普兰订立重建计划,而部分灵感来自美国总统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的田纳西河谷管理局(Tennessee Valley Authority)—— 在 2、30 年代大萧条时期解决田纳西河谷所有问题的机构。
Aalto 因应当地气候,设计出独特的住屋,尽可能减少朝北单位,多朝西南,令阳光可以照入屋内。Rautsi 说:「(重建)考虑到所有层面:区域、整个城镇、城镇的部分、社区、甚至是周边的庄园。这是世界上唯一具备如此规模的计划。」Aalto 亦在该年构思出罗凡尼米的「驯鹿鹿角(reindeer antler)」街道计划,在现有地形上加上驯鹿头部轮廓,突出土地的自然形状及交叉的道路,足球场则成了眼睛,大驯鹿就此诞生。
旅游业的源起
不过,由于芬兰曾与德国合作,罗凡尼米无法如其他饱受战争蹂躏的欧洲国家般,透过欧洲复兴计划获得美国的经济援助。重建的财政支援来自联合国救济(Rehabilitation Administration)及赞助者美国第一夫人爱莲娜.罗斯福(Eleanor Roosevelt),后者在 1950 年 6 月前来参观北极圈。为此,芬兰在罗凡尼米机场附近建造了一座配有 Aalto 设计椅子的小屋。即使该地实际在较南位置,他们仍告诉她这已属北极圈。罗斯福则从小屋中向杜鲁门总统寄出一封信,据说这就是北极圈寄出的第一封信。此后,小屋成为旅游胜地,世界各国都有领导人到访,包括苏联领导人布里兹尼夫(Leonid Brezhnev)及以色列总理梅雅夫人(Golda Meir)。
随著旅游业的发展,罗凡尼米的规划也相应调整。驯鹿范围内有不同的商业、住宅及行政区域,还有一个美国建筑师 Frank Lloyd Wright 风格的私人住宅区及商业街区,郊区亦建有少量以英国田园城市为概念的公寓,名为 Korkalorinne。
和谐式客机(Concorde)在 1984 年开始带游客前往罗凡尼米参观北极圈,这正是当地企业家兴建圣诞老人村的时候。但根据芬兰的神话,圣诞老人实际上来自耳朵山(Korvatunturi),该地距离罗凡尼米 200 多英里,极为遥远,几乎无法进入。罗斯福曾到访的那间小屋,周围建立起乡村风格的村庄,设有商店和游乐设施、有驯鹿和圣诞老人进驻,又设立邮局以便游客信件往来。每年到圣诞结束之前,该地都会收到 70 万封寄给圣诞老人的信。
圣诞老人村的确立,是由于八、九十年代,内政部把当地民居建造成圣诞老人主题公园,吸引了来自中国、以色列及英国的游客,芬兰的圣诞老人从此深入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