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家里乱一些,才会有生活气息;还有人说,干净就是一种福气。其实在我看来,一个家起码要做到“杂而不乱”。
然而,大多数家庭连“杂而不乱”都很难做到,哪怕从早到晚都在收拾家务,看上去也还是不够利索。
这不,一位55岁中年阿姨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出了6个家里乱的坏习惯,听完太扎心了。一、一双鞋子“千斤重”阿姨说:一个凌乱的家,玄关必然不够整洁。明明随手就可以把鞋子放进鞋柜里,却总是散落在各个角落,就仿佛一双鞋子有“千斤重”似的,生怕把自己累到。
要知道玄关作为进门后的第一块空间,不仅直接反映了一个家的整体状态,还间接性体现了居住者的生活习惯。
所以,要想有一个干净的家,首先就要有一个整洁的玄关。否则,当玄关沦为杂物堆,进门就十分压抑。二、过度的“囤囤囤”阿姨说:过度囤积就是在给自己的生活“制造焦虑”。明明现在购物已经十分方便了,可还是有很多家庭喜欢过度囤积,甚至恨不得把超市都搬进家里。
就拿一些日用品来说,看似精打细算省钱了,实际上却在给自己制造焦虑。因为有些东西还没消耗完,就已经过期了。
除此之外,大量囤积对家里的收纳空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一边是堆积如山的杂物,一边却找不到真正需要的东西,反而让生活失去了原本的轻松与舒适感。
所以,真正的生活智慧,应该是按需购买,多给家里一些留白,生活才会更加轻松。三、虚假的“断舍离”阿姨说:真正的断舍离是学会放手,而不是一场虚假的“表演”。日子过久了,家里难免会有一些杂物和闲置品,如果不及时处理掉,无疑会给自己的生活增加大量负担。
就拿衣柜里的衣服来说,看似每件都有留下来的理由,实际上一次不穿就基本不会再穿了,留在衣柜里反而会占用空间。
所以,除了一些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物品之外,多余的闲置都没有保留的必要,别再抱着侥幸的心理了。四、旧物不等于“实用”阿姨说:旧物存在的意义,就是从一件垃圾变成另一件“垃圾”。旧物改造,看似赋予了它新的用途,实际上也可能是一场“变相囤积”,最终闲置在家里的某个角落。
比如废弃的奶茶杯,确实是完美的漱口杯和牙刷架,可它只适合出差旅行偶尔使用,放在家里就是垃圾。
再比如将买草莓送的筐子改造成收纳筐,看上去的确实用美观,可热熔胶枪、麻绳、布等材料,却也要花个20块的成本。有这个钱我都能买到更好用的收纳筐了,为啥还要花时间自制?
所以,生活需要有一点惊喜,但也别忘了改造旧物的初衷是为生活服务,而不是成为一种心理安慰。五、柜子不等于“收纳”阿姨说:家里乱不乱和柜子多不多,没有一毛钱“关系”。在大多数人看来,家里乱都是因为收纳空间不够用导致。可实际上,如果没有做好合理的收纳,就算家里有再多柜子也还是会乱。
比如当初奔着展示做的开放式储物柜,若没有良好的审美和规划,它就会沦为杂物堆积区。
再比如缺乏合理规划的大衣柜,看似拥有很强大的收纳力,实际上衣服堆得到处都是,找一件衣服都得翻半天。
所以,少给柜子做开放区,多给衣柜做挂衣区和抽屉,才能更好的提升收纳效率和整洁度。六、家里有个“大懒人”阿姨说:家务不是一个人的事,有个“懒人”就永远干净不了。都说自律的人,就仿佛自带光环一般,影响着身边的人;其实家里有一个懒人,同样会对身边的人产生影响。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当你辛辛苦苦把家里收拾干净,老公回来后把衣服往沙发上随手一扔,这个家它能整洁干净吗?
即便你愿意跟在后面收拾,时间久了也会产生不满的情绪,最终全家人一起“摆烂”,过上消极的生活。
所以,一个干净的家,需要所有的家庭成员共同努力。这样不仅能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也能增进彼此的感情。写在最后:其实家务整理的难点并不在于动手,而在于规划与坚持。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形成良好的习惯,才能让家务从“负担”变成“助力”。当然,要做到并不容易,所以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