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分享—张之洞

波波看过去 2024-04-04 01:58:37
张之洞是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原籍直隶南皮,生于贵州贵阳,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香严,晚年自号抱冰老人,是四大名臣之一。他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并在该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超越传统产业结构的思想主张。他曾担任多个省份的总督,并在黄河流域治理、汉阳铁厂等多方面有所建树。张之洞也是一位教育家,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强调师范教育,后与张百熙主持制定新学制,时称“癸卯学制”,为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的学制。此外,他还著有《广雅堂集》《辆轩语》等书,辑为《张文襄公全集》。 后世对张之洞的评价褒贬不一。 《清史稿·张之洞传》称张之洞为清官,且又“爱才好客”,做了数十年的封疆大吏,到死,“家不增一亩”。《大公报》曾评论张之洞毫无宗旨,毫无政见,随波逐流,媚主以求荣之人。而《申报》则称张之洞是近数十年汉大臣中不可多得的人才,亦亦光绪朝三十四年有数之人物。 然而,《新闻报》则认为张之洞是个诤臣、能臣、良臣。同时,苏云峰在《湖北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失败》一文中也高度赞扬了张之洞的贡献。 因此,可以看出后世对张之洞的评价是有争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和理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