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通报三河市“广告牌匾禁色令”事件: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全面整改启动

橙梓嘉 2025-04-15 12:06:29

廊坊通报三河市“广告牌匾禁色令”事件:市委主要负责人免职,全面整改启动2025年4月15日 廊坊讯

近日,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因“强制商户更换门头牌匾底色”政策引发社会争议。4月15日,廊坊市联合调查组发布通报,确认媒体反映的“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问题属实,并宣布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作出免职处理,同时要求三河市全面整改,建立长效机制杜绝此类问题。

事件回顾:争议性政策引发舆论质疑

2025年4月初,三河市城管部门下发通知,要求辖区内商户统一更换门头牌匾,禁止使用红色、蓝色、黑色作为底色。该政策以“市容整治”为由,但未明确说明颜色限制的具体依据,且未给予商户合理过渡期或补偿方案。部分商户反映,更换牌匾成本高昂(单块费用约2000-5000元),且原有设计与企业品牌形象绑定,强制更换可能影响经营。

事件经媒体报道后迅速发酵,舆论质疑该政策存在“一刀切”“形式主义”倾向,并可能涉嫌侵害商户财产权和营商环境。法律专家指出,此类行政命令若缺乏法律依据或必要性论证,可能违反《行政许可法》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官方回应:免职追责与整改承诺

廊坊市联合调查组在通报中明确:

问题定性:三河市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简单化、机械化”问题,未充分考量商户实际需求,损害群众利益。

问责处理:对三河市委主要负责人予以免职,其他相关责任人将依规依纪进一步追责。

整改措施:立即废止争议性条款,允许商户自主选择牌匾颜色;对已违规支出的商户费用开展核查,研究补偿方案。

长效机制:要求全市行政部门举一反三,规范政策制定流程,建立“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机制。

专家解读:基层治理需平衡规范与包容

公共管理学者李明(化名)分析称,此类事件反映出部分地方在“城市美化”工作中忽视法治思维和市场规律:“市容管理应尊重商业多样性,避免将行政意志凌驾于市场主体之上。”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教授张伟(化名)建议,未来政策出台前需进行“成本—收益”评估,并引入听证程序。

商户反应与后续影响

部分三河市商户对整改表示欢迎,但呼吁政府公开政策调整细节;亦有经营者担忧“运动式整改”后可能出现反弹。廊坊市在通报中强调,将设立专项监督渠道(热线电话及线上平台),确保整改落实。

此次事件或成为近年来基层治理“过度干预”的典型案例,其处理结果可能对全国类似城市管理政策产生警示效应。本报将持续关注后续进展。

(完)

注:本文基于廊坊市官方通报及公开报道撰写,部分受访者信息已做匿名处理。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