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e8f9f6260d1d2fab02ed68917eb24f4.jpg)
象
| zi.tools 字统网
象
生活于茂密丛林或热带稀树的草原,是现今陆地上最庞大的动物。甲骨文的“象”字是个象形字,清楚地描画出一种有长而弯曲的鼻子的动物。由地下发掘可证实,象曾长期在中国境内生息。河南安阳的商代遗址也出土过象骨,河南的简称为“豫”,也表示象曾在此地生活繁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76eaebc5d9bdee30a9956d560ce9d66.jpg)
为 | Chinese character and etymology字源网
甲骨文的“为”字,作手牵着象的鼻子,有所作为之状。它的创意大概来自象被驯服以承担搬运树木、石头一类重物的工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de670362f18ac4a0b3039f41f1904d4.jpg)
虎 | zi.tools 字统网
虎
甲骨文的“虎”字,是一只躯体修长、张口咆哮、两耳竖起的动物象形。在中国境内所有的野兽中,捕猎老虎是最具危险性的。如果不靠设阱、下毒,想要用武器猎获它是很难的。所以对一个古代的猎人来说,它确是可夸示勇力的猎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26eda62143658aa3321896310dc1542.jpg)
戲 | zi.tools 字统网
金文的“戲”字由老虎、戈及凳子组成,想是表达一人持戈表演刺杀高踞的老虎的游戏之意。甲骨文的“虢”字则作更惊险的以双手扭斗老虎的样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31db7bca3269021d1df67dcc2a3da22.jpg)
虢 | zi.tools 字统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c608c30de886d7b58559cf848577826.jpg)
鹿 | zi.tools 字统网
鹿
甲骨文的“鹿”字,是描写头上长有一对岐角的偶蹄动物形。其他属于鹿类的捕猎物尚有不生歧角的器、看,眉有特别花纹的累等,它们后来大致都被形声字所取代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493a2054ac6eb7c1fa2be530ec4168e.jpg)
丽 | zi.tools 字统网
西周时代的甲骨文 “麗”字,就特别把鹿的一对歧角画粗以表示美丽的意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9008e79ee54799563cf7a3399661717.jpg)
渔 | zi.tools 字统网
鱼
鱼繁殖快,捕鱼区比狩猎区可养活更多的人口。捕鱼社区往往不发展农业也能定居生活。但比起狩猎,捕鱼算不上是一种兴奋或刺激的活动,而且也不涉及军事训练,正因因此,甲骨卜辞问及捕鱼的占卜内容不多。
甲骨文的“鱼”字,很容易看出是个有鳞、有鳍的鱼形。较早时候的人们居住于取水容易的山丘河旁,捕鱼是生活的重要活动之一。仰韶文化陶器上的鱼类花纹远较他种动物的花纹多。
后世因为人口压力越来越大,迫使人们远离河岸去过活。本来易得的鱼,就渐渐变成不易吃到的珍肴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b7056059bbaad986e77e031afd628f5.jpg)
鲁 | Chinese character and etymology字源网
《孟子•告子》中孟子曾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可以想见战国时代在颇近海岸的山东地域,鱼也是珍贵的食品,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说了。甲骨文的“鲁”字,作盘上有一尾鱼之状。“鲁”字在古时有嘉美的意思,无疑是从鲜鱼美味之食品的概念得来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17e19e83079da3c69c0c98e75beaaa4.jpg)
渔 | Chinese character and etymology字源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b7f8c9b574183f8f1a3e2a86a1cbd2e.jpg)
渔 | Chinese character and etymology字源网
甲骨文的“渔”字有几种写法:一作鱼在水中游状,一作手拿着钓线钓到鱼之状,一作以手撒网捕鱼状。此外应还有更原始的方式,如用木棍棒打或以鱼镖投射,或甚至空手捕捉。撒网是很进步的捕鱼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997c39e69603b44c9ffd7e513c57164.jpg)
唯 | zi.tools 字统网
鸟
鸟类也很早就成为人们捕捉的对象,但是其利益价值远较其他肉类供应的动物为小,且不易捕捉。除了其美丽的羽毛,鸟没有太大的经济价值,至于大型的猛禽,则为权势的象征,故以鸟作为狩猎对象的记载不多。
但是鸟类会啄食幼苗,为了栽培农作物就得驱赶、捕杀它们。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baef42047b7643751bc632b2ae98b33.jpg)
隹 | zi.tools 字统网
甲骨文有两个鸟类的象形字:一是假借为语气词“唯”的“隹”字,是鸟的简略轮廓;一作为鸟类总名的“鸟”字,画得比较详细,羽毛较丰富的样子。有以为“隹”字画的是短尾鸟,“鸟”字为长尾鸟。但这样的区别并不适当,因为有些鸟类的形声字,义符部分的“隹”和“鸟”是可以互换的,如“雞、鷄”与“䧿、鵲”字,而从“隹”的“雉”却是有名的长尾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3b2cac75c950ba5084788d6728fc167.jpg)
只 | Chinese character and etymology字源网
只 甲骨文的“只”字,商代使用为“获”字意义,作手中捉着一只鸟,有所捕获之意。捕鸟常用箭射及设网。甲骨文的“离”字作以一把田网捕鸟之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54c4d950abea178f91398e7d33d176b.jpg)
获 | Chinese character and etymology字源网
箭射的方法可从鸟的名字看出。商代捕捉的鸟主要有两类。一为雉,以一只鸟和一枝附有缴的箭会意。用有缴的箭射飞鸟,可防止射中的猎物失落;就是射不中,也容易收回放出的箭,减少损失。
另一种不知是何种鸟类,很可能是飞不高或飞不久的鸟。故商人用追逐的方法去捕捉它们。射鸟很可能是练习射箭的好方法,因为它们是移动的目标,比不动的靶子更符合实际的情况。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6857869c00712bf3cc2e765aca6bda6.jpg)
阱 | zi.tools 字统网
阱 “阱”字作一只鹿陷人一个人为的坑陷之状,“阱”是后来发展的形声字。“逐”字作一个足迹尾随一只野兽之后,表示一人追逐野兽之意。应用这种方式时,前头应设有坑陷或网罗等待着。这大概是对付不易捕捉的野兽,或欲生擒野兽的方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136d49fa83a2e5a44e75241e213ee2d.jpg)
逐 | Chinese character and etymology字源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bb94f66660dd4c12dee6d2ff171e119.jpg)
焚 | zi.tools 字统网
焚 “焚”字作以火焚烧树林之状。这是把野兽从藏匿处驱赶出来的方法。“射”字则作一支箭搭在弓弦上,随时可射出之状,这是杀害野兽的直接手段。当时还可能在地上设木弩,静待野兽触动弩机所安装的伏线而遭受射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4488675b1a1d19eef326f9ad70c1e3a.jpg)
射 | zi.tools 字统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d00b13d6978dca16ad680021fa5f1dd.jpg)
畜 | zi.tools 字统网
畜 凡是为了食用、赏玩、劳役等目的而普遍被人们饲养的禽兽,都可以称之为畜。
“畜”字在商代的甲骨文,作动物的胃连带有肠子的形状。古时未有陶器之前,人们常以动物的胃袋为天然容器以储装水及食物,方便行旅时使用。家畜是人们豢养以待他日之需,因此借用“畜”字。或有可能,人们平日所吃的肠、胃等内脏都取自家畜,故以之表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ddd2fd119ed954f908c236867dd8958.jpg)
豢 | zi.tools 字统网
豢 甲骨文的“豢”字,作双手捧着猪而加以照顾之状,其中一形的猪,腹中还孕有一仔猪。又从经验得知,某些兽类的习性较驯良,易于豢养,且不太费事,因此人们便渐渐扩大饲养的种类和规模,并做有选择性的培育,后来还学得通过阉割的办法以减轻动物的野性,并以之驯化难于驯服的动物,或使它们快速增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1ed802270180a2d56cc90ae0560ef98.jpg)
牧 | zi.tools 字统网
牧 甲骨文的“牧”字有两类写法:一作手拿牧杖以驱赶牛只之状,一则作赶羊之状。有时又添加一个行道,反映商代的放牧是发展于行道之旁的业余小规模方式,不是在山坡或草原的大规模专业放牧。
在造字的时代,牛与羊都是重要的家畜,故二者都被取用以创造“牧”字。但因羊没有农业上的大用,且需要牧草作为饲料,难于与农地共存,所以春秋时代以后,羊就少见饲养。汉代以后,人们也只取以杖驱赶牛的字形以表达畜牧的意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364da42b82ebea4fc7b9b22ebcbcd9f.jpg)
羊 | zi.tools 字统网
牛羊 羊与牛都是古时放牧的重要家畜,它们与其他家畜形象的最大不同点在于有角。故甲骨文的“牛”和“羊”字,就分别以牛、羊的头部来代表其种属。牛角上曲,羊角下弯,分别明显。
羊可以放任于草地取食,不需用人们需要的食物去喂养,也不必费太多的人力去照顾,故在大多数地区,尤其是半干旱地带,羊是最早的家畜。
因为发展农业的需要,草地被大量开辟为农田,断绝了羊的食料来源,致饲养数量大减,羊逐渐失去主要供肉的地位。羊在后世虽不是主要的供肉家畜,却是艺术作品的重要题材。不知是因羊的驯良性格,还是语音上的借用,可能早至商代,羊就被取以为吉祥的象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9d8759a31de369e09eaa6236697112a.jpg)
牛 | zi.tools 字统网
牛 体型高大、壮硕魁伟、属于哺乳纲偶蹄目的牛,是中国很常见的重要家畜。古人见其体型高大,且有尖角,一定不敢想象它是温驯的动物,因而迟疑将其驯养为家畜。
柔化的牛皮具有坚硬、强韧、耐磨等特性,是制造控马的皮衔、曳车的皮带、车舆的坐垫、鼓风的橐、纳兵器的鲍和函以及鼓面、甲冑的好材料,也可以隔绝地上的湿气。牛骨可制作笄、梳、锥、针、衔、哨、镞等耐用的小型用具,而肩胛骨在商代更是王室用以占卜的材料。牛角则是制造有强劲反弹力的角弓的材料。西洋在5000年前已懂得挤牛乳饮用。牛全身没有不可用之材料,但最大的用途却是它的力气。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4eacfc80bd87cf59298475c8e5eae22.jpg)
牢 | zi.tools 字统网
牢 商代祭祀使用的牛、羊牺牲各有两种写法:一是常见的以头部代表全躯的“牛”“羊”字,一是在牢圈中特别豢养的“牢”字。作一牛在栏中的“牢”字今日还在使用。大概是因为羊已失去重要家畜的地位,“牢”字作羊在栏栅中的字形就被淘汰掉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a4dba2cb6133bd4a9ba50af571baf1f.jpg)
豕 | zi.tools 字统网
豕 在商代,猪有家养及野生的两种。反映于甲骨文,家养的是“豕”字,作体态肥胖,短脚而尾巴下垂的动物形。野生的是“彘”宇,作动物的身躯有箭穿透之状,表示是狩猎所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f9d3ed9fe59cd797562bf0d233d976c.jpg)
彘 | zi.tools 字统网
甲骨文的“豕”字,作性器已遭阉制而与身躯分离之动物状。此字用以表示供祭祀的品类,必是已去势的雄猪。后来所造从豖声的字也大都与錾击的阉割手术的动作有关,如“琢”“啄”等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e4e24c540dadffe6b37984eedb84e10.jpg)
圂 | zi.tools 字统网
甲骨文的圂,hùn字,其中一形作一中了箭的野猪被圈养于猪舍之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1d1de602b35e4879fb4eecff8ab0c9a.jpg)
马 | Chinese character and etymology字源网
马 甲骨文的“马”字很容易辨认,作张口嘶叫、长髦奋发、身躯高大、健蹄善走之动物形。马的最大特征是长脸长鬃,故战国时有时只画此两特征。
甲骨文有一字很像是人骑在马上之状,即“奇”字,为“骑”的初形。骑马只需一匹马。不像马车需要两匹或四匹,故“奇”有单的意义。有人甚至认为商代单骑与骑射已颇为盛行。
甲骨文的“厩”字,作圈养马于栏栅中之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9fdc88afec69cf2646528d77bc583a2.jpg)
家 | zi.tools 字统网
家 故起码从商代起,猪已习惯饲养于有遮盖的地方。同时,猪与人都为杂食,粪便是很好的有机肥料。人们就因方便将其饲养于自己所住的有屋檐的地方,与厕所为邻,便于肥料的收集。故甲骨文的“家”字,作家屋之下养有猪之状。上文已介绍意义为厕所的“圂”字,作一只或两只猪饲养在有斜顶屋檐的猪圈之状。汉代随葬的陶猪圈模型,也大多数是有屋檐遮盖的,其他牛、羊等的栅栏就很少如此了。这说明在造字的时代。猪已习惯性被饲养在有遮盖的地方,与人们日常的生活非常接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0df4a0d2a0dae0db1dcc4b24729f31a.jpg)
犬 | zi.tools 字统网
犬 狗的品种在家畜中最为复杂,有专门培育肉食、打猎、看守、侦察、牧羊、表演、赛跑、向导、拉橇及玩赏等种类。
中国汉代时基本只有两型,一为肥胖而矮,一为瘦长而高,都带有项圈,主要为看守门户及玩伴。但后者还有帮助狩猎之能。考古证据表明,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是绵羊,已有11.000年的历史。狗被驯养的时间普遍也认很早,甚至不晚于绵羊。甲骨文的“犬”字作狗的象形,与猪的主要分别是身细,尾上翘。狗的个体不大,生长缓慢,与其他大型猎物比较,供肉与皮毛的价值少得多。狗之早被驯养,一定有供肉以外的特殊条件,否则人们不会自找麻烦去培养这玩意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e654dbefb6f26eefd639726d2e41a67.jpg)
臭 | zi.tools 字统网
而甲骨文“臭”字,本义即后来的“嗅”字,以犬及其鼻子表意,反映人们完全了解在所知的动物中,犬的噢觉最力敏锐,故取以表达辨别味道的嗅觉感官。臭的本义兼有人们喜好及厌恶的味道,后来被偏用于不愉快的味道,就增加“口”之义符而成“嗅”字,以与“臭”字区别。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03bfae3e27c8bfa4c2452ec76a7408d.jpg)
器 | zi.tools 字统网
犬的敏锐嗅觉不限于探查野兽,对于侦察敌踪也能起很大的作用,故很快被贵族利用于军事和追捕逃犯。金文的“器”字,可能表现犬善吠,好像有多张嘴,有警戒外来异物的器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ce0ff6562bcb0fdbaee9c5bb108bacd.jpg)
兽 | Chinese character and etymology字源网
兽 甲骨文的“兽”字,作一张打猎用的田网以及一条犬以会意。两者都是打猎时需要的工具,故以之表达狩猎的意义。后来其意义才扩充至被捕猎的对象野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