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0月,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参与了攻打清涧的战役。
当时,贺炳炎刚刚接替张宗逊成为一纵司令员,所以特别想打好这一仗,好好表现一下自己。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所面临的竟然是一个极其难啃的骨头。
清涧城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城池,它东北部依托九里山,城西则有笔架山。东西两座山地势都极其险要,为其提供了天然屏障。而敌人又在城周围构筑了大量碉堡以交通壕相连,易守难攻。
10月4日,西北野战军一纵、三纵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向清涧发起了围攻,但是一直攻至9日依然没有攻下城池,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一纵主力部队358旅被牢牢挡在了城西的笔架山外。
彭德怀眼看着敌人的援军越来越近,心急如焚,于是便打电话给贺炳炎,质问其为何迟迟没能拿下笔架山。
彭德怀
彭德怀的脾气大家都知道,说起话来比较冲,贺炳炎也是个爆脾气,立刻就被惹急了,当场就回了一句“敌人火力太猛,部队伤亡太大”,然后就直接把电话撂了。
彭德怀听后气不打一处来,但是此后他再怎么给贺炳炎打电话,他就是不接了。
彭德怀心想,你不接电话,我还怎么指挥?于是,彭德怀就干脆越过一纵指挥部,亲自来到了358旅查看情况。
之后,彭德怀在358旅旅长黄新廷、政委余秋里的陪同下,亲临笔架山一线观察地形。
在观察至最深入的时刻,彭德怀甚至直接从战壕里走了出去。余秋里见状,赶紧把他拉了回来。而就在彭德怀回去的一瞬间,他刚才的位置就被敌人机枪扫出了一排弹孔,可以说是万分凶险。
余秋里
在观察完毕后,彭德怀再次越级指挥,下沉至了担任主攻的716团,当面给团长储汉元、政委栗光祥下达作战任务。
彭德怀的这一操作,不仅令前线战士士气大振,更是给部队提供了攻克笔架山的最优方案。
10月10日,716团在彭德怀的直接指挥下对笔架山发起进攻,并一举将其拿下。
随着笔架山被拿下,清涧城东西屏障皆已失守。11日清晨,我军成功突破敌人城防,并将守军一股荡平,生俘敌中将师长廖昂。
清涧战役以我军的大获全胜而告终,但是有两个人对这场战役的过程并不满意,他们就是一纵的司令员贺炳炎和政委廖汉生。
在此后召开的战役总结会上,廖汉生直接当着所有高级干部的面,顶撞彭德怀道:“你直接越两级指挥,那还要我们纵队司令部干嘛?以后都你来指挥好了,我这纵队政委不干了!”
贺炳炎随即也附和道:“就是,反正都是你一个人说了算,我也不干了!”
贺炳炎
廖汉生跟贺炳炎的这两句话可顶得彭德怀够呛,毕竟是你先不接上级电话,他才越级指挥的,现在反倒怪罪其上级来了。
彭德怀那爆脾气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们,当场就对着二人劈头盖脸一顿痛骂,最后更是骂了一句:“贺龙的脸都让你们丢光了!”
彭德怀这句话总算是说到点子上了,因为西北野战军本来就是用贺龙的部队做的班底,包括廖汉生、贺炳炎等很多高级干部都是贺龙的手下。只不过,贺龙高风亮节,主动退居二线,去搞后勤去了,把部队都交给了彭德怀。
这突然换了主帅,将领们心里自然有点不服,彭德怀又爱骂人,于是就顶撞了他。最后,这次战后总结会闹了一个不欢而散。但是,彭德怀也没有给廖汉生和贺炳炎处分,只是让他们各自写一份检查。
廖汉生
此事在当时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贺龙在听闻后,大惊失色,赶紧亲自来到了一纵司令部。
司令部的干部们看到老首长来了,别提多高兴了,纷纷迎了上去。
可是,贺龙却把脸一沉,怒斥道:“是谁不服彭总啊?”
贺龙这句话立刻令在场所有人都鸦雀无声,不禁都后退了一步,只有贺炳炎和廖汉生站在前面,不敢说话。
之后,贺龙指着他们的鼻子骂道:“给我搞山头,立帮派是吧?一纵到底是你们的部队,还是党的部队啊?”
贺龙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掷地有声,整个司令部里静悄悄的,没有人敢接茬。
于是,贺龙又问了一遍:“一纵到底是谁的部队啊?”
贺龙
此时,贺炳炎早已是汗流浃背,他只好低声回答道:“是党的部队……”
听到贺炳炎这句话,贺龙便接着说道:“既然是党的部队,我能指挥,别人也能指挥!从此以后,彭总的话就是命令!无论他让你们执行什么任务,即便有天大的困难,也得执行!”
贺炳炎和廖汉生赶紧回答道:“是!”
司令部的其他干部也纷纷回答道:“是!是!”
之后,贺炳炎和廖汉生各自写了一份非常深刻的检查交给了彭德怀,这一顶撞事件也就此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