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失守后,晋察冀三将对聂荣臻都有微词,为何结局却各不相同

历史博览馆 2025-02-23 13:18:39

1946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军区为了改变解放区首府张家口腹背受敌的局面,联合晋绥野战军和地方武装,共计30个团的兵力,对张家口以西的战略要地大同发起了进攻。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对大同势在必得,然而战役的结果却与他的预想大相径庭。

由于大同是一座坚城,晋察冀军区部队缺乏重武器,又没有攻坚作战的经验,所以迟迟未能攻下大同。

而就在战役的紧要关头,傅作义突然发难,对张家口西北处的集宁发起了进攻。

聂荣臻在战役伊始也有考虑到傅作义会出兵的情况,但是他以为傅作义会直接支援大同,因此做好了打援准备。可是傅作义却没有按照聂荣臻的预料去救大同,而是直接攻打集宁,来了一招“围魏救赵”。

当时集宁守军仅仅两个团,不到6000人,武器落后,而傅作义则集结了4万人的兵力,还携带有重武器,敌我实力悬殊。

为此,聂荣臻只好命杨成武所部继续包围大同,其他部队赶紧向集宁驰援。

然而,集宁城防并不坚固,再加上敌人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援军刚刚赶到城外,集宁就被敌人攻破了。

这时,傅作义又派遣部队对我军援军实行包围。聂荣臻意识到,如果不赶紧撤退,我军很有可能陷入被前后夹击的不利局面当中。

在思虑再三后,聂荣臻决定放弃集宁,全军撤退。

集宁虽是一座小城,但它是张家口的西北屏障,敌人利用此城同样可以对张家口实行前后夹击,这时再去攻坚大同意义已经不大。

所以,杨成武在包围了大同三天后,奉聂荣臻命令撤回了张家口。

这一仗非但没有拿下大同,还丢失了集宁,张家口也变得岌岌可危。

同年9月,敌人前后夹击张家口,中央军委认为坚守张家口的可能性已经不大,因此下令实行战略撤退,但是要求必须在撤退过程中予以敌有效杀伤。

然而,聂荣臻在指挥张家口战役时,再次失误。由于他未能判断出西线敌人的动向,我军未能实现此战的预期目标。

在张家口失守后,晋察冀军区在涞源召开了总结会议。也许是丢失首府令我军的将领们非常沮丧,在这一次会议中,竟然有三员虎将先后对聂荣臻进行了指责,他们分别为杨成武、郭天民、郑维山。

杨成武认为,当初攻坚大同时,就应该战斗到底,突然放弃攻城去救援集宁,反而令我军陷入被动之中。如果能拿下大同这座战略要地,集宁即便丢了,也可以再打回来。

郭天民与杨成武也是同样的看法,但是他的言辞比杨成武激烈得多,甚至一度令场面难以控制。

郑维山则对聂荣臻在张家口保卫战当中未能判断对敌军运动方向很不满意,这导致了他的部队未能拦住敌军。好在郑维山发现情况不对后,立刻亲率警卫团阻击敌人,才保证了晋察冀军区机关能安全撤退,但是他的警卫团也因此损失惨重。

聂荣臻作为晋察冀军区的司令员,他自然要为战役的失利负主要责任,因此他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检讨。

而在会议过后,这三位指责聂荣臻的将领,也迎来了各不相同的结局?

首先来说杨成武,他作为聂荣臻从红一军团一路带出来的将领,跟聂荣臻的关系自然是不一般。

二人虽然在职务上属于上下级关系的,但是私底下却是多年的好友。聂荣臻对杨成武一向非常宽容,比如在抗日战争的百团大战时期,杨成武在获得一系列胜利后想要乘胜追击,取得更大的战果,但是聂荣臻却主张先巩固根据地,保存实力。这一分歧令杨成武不是很高兴,对聂荣臻说的话激烈了些。不过,聂荣臻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耐心向他解释,最终令杨成武接受了命令。

而在这次分歧中,聂荣臻也同样对杨成武很有耐心,他多次找杨成武做思想工作,最后两人冰释前嫌。

相较于与杨成武的快速和解,聂荣臻与郭天民的冲突就严重得多。

毕竟郭天民口无遮拦,而且言辞非常尖锐,最后他直接被免职,在赋闲了半年多之后,被调往了刘邓军中任职。

郑维山则在会议之后被任命为了察哈尔军区司令员,此前他是张家口卫戍部队司令员,任命为察哈尔军区司令员相当于升职。可是,当时察哈尔军区下辖的张家口、宣化、大同等城市都在傅作义手里,因此郑维山对这一任命并不满意。

半年后,当得知郭天民被调往刘邓军中时,他也向聂荣臻提出了调走的申请。

可是,聂荣臻并不想调走郑维山。为了留住郑维山,聂荣臻特地请朱老总出面做思想工作。在朱老总的劝说下,郑维山最终选择留在了晋察冀军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