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三方动态
特朗普和普京通完电话后,大家都很想知道中国这边是什么想法。结果中国外交部当天就给出了答复,说美国和俄罗斯都是举足轻重的大国,他们愿意看到两国增加交流和对话。
另外,既然美俄两国领导人同意开始谈判,争取结束俄乌冲突,中国外交部的发言人除了重申中国的立场外,还特别提到,从冲突开始的第二天起,中国就提出应该通过对话来寻找政治解决方案。
中国持续推动俄乌和平谈判
这里的意思挺有意思的。从我们的角度看,俄乌冲突已经打了三年,美俄双方也僵持了三年。而中国一直坚持劝和促谈的立场,也没有改变过。
不管西方怎么炒作这件事,都没能影响到中国的外交活动。中国一直在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积极协调,尽最大努力让大家在和谈上达成共识。
结果呢,兜了一大圈后,美国和俄罗斯最后还是回到了中国一开始就提出的建议上。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能有助于冲突的和平解决,中国都会支持。
而且,中国的外交努力也为美国和俄罗斯就俄乌问题进行谈判创造了一个比较好的舆论环境。当大家都希望停火止战时,西方那些杂音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中俄关系与俄乌冲突
而且不管美俄承不承认,中方给的那个台阶早就摆在那儿了,已经是三年前的事了。普京接受得最快,过去几次和中方互动时,都高度评价了中方的客观立场,表示愿意携手合作,并强调俄罗斯对和谈持开放态度,然后把球踢给了美欧和乌克兰那边。
在美国拜登政府期间,他们主要是通过俄乌冲突来团结北约,跟俄罗斯打持久战,还不忘拿中俄关系来说事儿,时不时炒作所谓的“中国援助俄罗斯”,并要求中国配合美欧继续对俄罗斯施压,结果中国根本不买账。
过去的情况已经证明,拜登政府这种转移矛盾、推卸责任的做法根本没用,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复杂。三年下来,欧洲已经苦不堪言,还得硬着头皮继续配合美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国内支持援助乌克兰的声音反而没那么强烈了。特朗普瞅准时机,振臂一呼,承诺如果当选就结束俄乌冲突。虽然这并不是他最终获胜的关键因素,但确实为他赢得了不少支持者。
欧洲措手不及
随后特朗普对俄乌冲突的态度突然变了,这下轮到欧洲人懵圈了。美俄领导人通话时,欧盟根本没准备好,甚至连一点风声都没接到。而且中国对美俄保持沟通表示欢迎,但欧洲可不这么想。这么多年以来,欧洲一直和拜登政府对着干,现在要改变外交思路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欧洲没准备好,但中国早就有所准备。
顺便提一下,在美俄领导人通话并商定互访之后,《华尔街日报》爆料称,几周前中国通过第三方提议帮助安排普京和特朗普的会面,以便推动俄乌冲突的和平解决。
至于特朗普怎么回应这个提议,我们不得而知,而且中国外交部也没有确认这个消息,只是说“目前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不过这件事大概率是真的。这意味着中国不仅希望美俄加强沟通,还可能在其中扮演了一定的中介角色。
毕竟,像俄乌和谈这样的大事,如果没有一次元首峰会来敲定结果,总是显得有些欠缺说服力。
中美俄大国关系
其实,美国和俄罗斯对此并不反对。去年特朗普访问巴黎时还表示,希望能由中国来帮助调解俄乌之间的和谈。至于俄罗斯,他们一向重视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意见。所以,这也是我们发挥作用的时候了,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促成和谈。
不过话说回来,无论中国是否从中牵线搭桥,美国和俄罗斯重启高层互动只是个时间问题。原因很简单,特朗普和普京都有这个意愿。特朗普想同时跟俄乌谈交易,为他的“美国优先”政策服务;而俄罗斯也想尽快摆脱冲突,专心处理国内经济的问题。
如果换成更注重意识形态的民主党政府,那就很难办了,撮合也没用。
至于让中国安排峰会的事情,特朗普可能会考虑,但不会接受。因为他自己就能搞定和普京的会面,不需要因此欠中国人情。而且,他也不想让这件事变成中国的“外交胜利”。
中国扮演润滑剂角色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美俄继续谈判以结束冲突,中国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主要扮演“润滑剂”的角色,帮助各方找到一个都能接受的停火方案。这与我们过去努力劝和促谈是紧密相连的。
不过说实话,没有任何一个方案一开始就能让所有人满意。它必须经过无数次的妥协和调整,才能成为最终的样子。
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方案通常是不现实的,但能让所有人都不太满意但又不得不接受的方案,往往是在权衡了多方利益后得到的最佳结果。
美国、俄罗斯甚至欧洲在俄乌问题上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所以很难达成一致。这时就需要像中国这样的非直接利益相关方来居中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