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以为常”是一种病

紫易觉悟兴时态 2024-08-17 13:54:58

《“习以为常”是一种病》

一、最可悲的付出,是让人“习以为常”。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

“我们宿舍四个人,几乎每天卫生都是我打扫的。

最初他们看我打扫卫生,还夸我勤快,还时不时说说感谢的话。

后来,似乎习以为常了,我打扫卫生时,他们都躺床上玩游戏,若无其事。有一天,我懒得打扫了。

舍友看到屋里地面上的瓜子皮和纸屑,竟然用责备的语气问我:“你今天怎么没打扫卫生,这地上多脏啊。”

我一听,竟然习惯性地去拿笤帚扫地。打扫干净后,我才意识到:不对啊!凭什么这卫生就该我打扫?心里特别憋屈!”

委不委屈呢?当然委屈了,可这种委屈完全是自己造成的。

本该是四个人的事情,你一个人主动承包了。

渐渐地让其他三个人有了觉得心安理得、习以为常。一旦你没有做,他们头脑里第一反应就是:你为什么没做?绝对不会是“原来是你一直在为他们无偿服务”。

一味地对别人好,换来的可能不是理解和包容,而是冷漠和寒心。

有的人就像不懂事的孩子,天天享受着别人的好,一旦有点不合心意,便觉得怎么如此对我,从而心生怨恨。

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动物,如果你经常对他很好,突然有一点让他不满意了,他就强烈表达不满。而那些对他从来不好的人,一旦给他一点好处,他便十分高兴,心怀感激。

毛病都是惯出来的,人性的不堪和丑恶往往也是。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升米恩,斗米仇”的事情比比皆是。最凉薄不过人心。千万不要无原则地对一个人太好,被偏爱永远有恃无恐。

有句话是:“慈悲生祸害,方便出下流。”意思是慈悲有时会生出祸害来,有时候给人一个方便,结果就出坏事来。

轻易给予的永远都会让人觉得没有分量,忘记了珍惜。

心安理得的人,如果有一天你做的让他觉得不满意,哪怕就那么微乎其微的一点,他就会抹杀之前你所有的好。最后的结果就是,他永远只记住了你那微乎其微的一点不好。

更可怕的是,他还会宣扬你的不好。因为只有把你说的不好,他才能在舆论上占据上风,减轻自己所面对的道德压力。

心理学上,有一个定律叫“适度定律”,就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要懂得把握好一个度,超过这个度,好事就变坏事。

习惯你给予的人,会忘记感恩。

习惯你大方的人,会越来越贪婪。

习惯你宽容的人,会肆无忌惮地伤害,不在乎你的感受。

二、“习以为常”是破坏美好生活的罪魁祸首。

人一旦陷入到习以为常的状态,就会失去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体验能力。

感知能力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如果在学校你能够感觉到读书的快乐,在单位能够体会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回家后能够感觉到家的温馨,那就说明你还保留着对幸福和快乐的感知能力。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样的感知能力正在慢慢消失,最后终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到“习以为常”中。

我们都知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因为日复一日的相同经历会使人产生审美上的厌倦和疲劳,大脑无法再保持兴奋感。这是一种生理和心理反应的必然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可以反复告诫自己一定要珍惜美好生活,但却总是不自觉地陷入到麻木甚至厌倦的状态。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改善这种状态,重新感知到幸福和快乐呢?

答案是:不要让美好的东西太容易得到。

人们对越难得到的东西总是会越珍惜,从中获得的幸福感也会越长久。

我们不能对美好的事物太习以为常,否则,生命中留下的只能是越来越多的痛苦。

因为人天生容易对美好的事物习以为常,而对痛苦的感知却只会随着年月的累积而变得敏锐。

如果我们不懂得去感知幸福和快乐,就只能让痛苦和怨恨充满心田。而一颗被痛苦和怨恨充满的心,就再也没有空间去容纳快乐和幸福了。

三、人生有一种遗憾,叫做“习以为常”。

同一天的周而复始,若不在哪里留下折痕,说不定会产生错觉。

我们总是以为,当下的生活会一直持续,习以为常地度过一天又一天。

但我们大都忽略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很少有人能陪你从路的开端抵达终点。

大多数的人和事,都会在不知不觉间,从我们的生命中谢幕,在人的洪流与时间的长河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和你关系很好的同事,可能随着其中一人的离职而断开联系;相识多年的朋友,可能因考上不同的大学而渐渐疏远......

何况,除了生离,人生还有死别,早上和你打招呼的朋友,可能中午或下午就因为意外离开人世。

你习以为常的一切,其实不像你想象中那么长久。或许,不知何时,就会离你而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生活中,我们往往因为过于习惯,而把身边的一切都当作了理所当然,直到失去时,才后悔未曾珍惜。

这种遗憾,古往今来,比比皆是,“今日我来师已去,摩挲杨柳立多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与其等到斯人不复时再来伤心,不如好好珍惜你习以为常的这些日子,即使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起码要学会做好告别的准备。

四、“习以为常”是一种很可怕的状态,但人却常常深陷其中而不自知。

习以为常的心是蒙尘的、缺乏觉照的、毫无警觉的、念念黏着的。

我们习惯的常,恰恰是无常,随时随地都会变化。地动山摇,风雨欲来之时,因缺乏预警,人便不堪一击,难以招架。

我们习惯了活着,却不知死神随时可能叩门,因而并没有真正好好活着,甚至没想过该怎么活着。

莽莽当当度日,挥时间如粪土;没事找事,庸人自扰;无故寻愁觅恨,闲愁万种;吃吃喝喝,美食美酒,看似善待了身体,却吃回一身病;聊聊逛逛,看似解闷快活,实则干渴了灵魂;争名夺利,攀比成风,真的就争得来什么吗?到头来恐怕争了一辈子,却只争个气病满身,撒手处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一切的一切,始作俑者,是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我们不该习惯活着,因为每天都有太多人死去。新闻的,身边的,国内的,国外的,年老的,年轻的,正常的,暴毙的……. 难道死亡离我们遥远吗?绝不。

任何一个罹患重症之人,都曾觉得绝症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都会觉得离自己很遥远,直到那病魔将他折磨的痛不欲生,也难以面对将死的事实。

四肢健全地活着,身体健康地活着,还能有自主意识地活着,还能干自己想干的事活着,其实跟很多人比,已经太幸福了,已经是奢望了,我们绝不应对此习以为常。因为,下一刻我们将失去什么,谁也不知道,谁也料不到。

我们应该习惯死亡,因为这是每个人的宿命。一定会来,只是早晚。我们应该学习面对死亡。

活着唯一的目的就是学会死亡,知道归途,用一生去搭建从生到死的通路。

让自己坦然地去死,无畏地去死,甚至喜悦地去死,不动一念地去死,就如同游子终于回到那令他魂牵梦绕的故里,落叶归根,落花归土。

在外漂泊流浪的人啊,渴望循着灯塔,哪怕风浪再大,也要靠岸回家。

而这一生,我们是否为自己修筑灯塔,是否能不迷路的找到家?

我们不该习惯健康,我们不该习惯父母的陪伴,我们不该习惯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因为,一切的一切终将在因缘离散那一刻,化作一缕缕青烟,随风飘散。

只有不习惯,才会格外珍惜,才会对每一个不同的当下心怀不舍,才会过好眼下的每一份每一秒。而那个刚刚还认为的当下,早已不再,变成了过去,梦幻泡影般堂而皇之地离我们远去。它甚至没打个招呼,我们甚至不知道它已经与我们永别,不复再见。

世间从无“常”态,有的只是“无常”。只有习以“无常”,才能懂常、知常、惜常。

在“常”中,点燃火把,修筑灯塔,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照亮来时路,也照亮归途路。

让我们消除“习以为常”的恶习,重新擦拭心灵和眼睛,认真感受平凡日子中的点滴幸福,让每一天在充实、快乐和感恩中度过。

丁俊贵

2024年8月16日

0 阅读:4

紫易觉悟兴时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