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美军的航母和商船相撞了,我还以为是愚人节新闻。发生这样的事情说实在的已经超过了我的认知。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面美军发生了多少事情?
首先是F35坠落,黑鹰直升机和客机相撞了,电子战飞机坠落了,侦察机也坠落了。可以说美国的海陆空全部都发生了情况,这个频率真高,在近几十年来里面可以说是闻所未闻。
更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排水量10万吨的"杜鲁门号"核动力航母竟在波斯湾与一艘民用货轮相撞,舰体侧面出现明显凹陷。这一系列事件不仅让五角大楼颜面尽失,更引发全球热议:世界第一的美军是否已陷入系统性危机?
此次涉事的杜鲁门号航母碰撞事件,暴露出更严峻的组织管理问题:
导航系统漏洞现代航母配备SPN-41自动防撞系统,理论上可自动规避15公里内障碍物。但调查发现,事发时值班军官擅自关闭了防撞警报,而舰桥竟无人值守电子海图系统。
人员配置失当波斯湾作为全球航运最密集水域,杜鲁门号却将瞭望哨从标准配置的6人缩减至2人。更荒诞的是,当天负责驾驶台的竟是刚完成基础培训的预备役少尉。
过度部署顽疾该航母自2022年起已连续部署342天,远超海军规定的210天上限。舰员疲劳指数测评显示,70%人员处于"高度疲劳"状态,事故前一天更有3名水兵因过度劳累送医。
军事专家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评论:"这不仅是操作失误,而是整个指挥体系的溃败。"
简单做一个总结,发生这样的情况就说明美军出现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美国的武器装备都处于超期服役的状态,也就是说本来就该退役了,但是因为找不到替代的,没有办法只能让它超期服役。超级服役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武器已经落后了,已经跟不上这个时代。
美国的武器和装备都缺乏了必要的维护保养。之所以会这样子是因为美国的工人数量不够。
还有就是提供相关的零件的供应商很多都倒闭了。最简单的就是美国的巡洋舰本来应该退休了,而美国花了40多亿的时间升级维护,结果钱花下去了,该退休还是退休。为什么?因为虽然花了这些钱去维护保养,但是最后还是没有办法用。
超期服役和缺乏应有的维护保养所带来的问题就是美军的武器和装备的实际作战能力要打个问号了。最经典的两个例子。
·第一个就是在中东军事基地里面,美军的防御系统把自家的无人机给识别成敌机了,给击落了。
·第二个就是在和胡塞武装对抗的时候,美军航母的雷达把自家的大黄蜂给识别错了,然后把它给击落了下来。
这都说明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美国的武器因为超级服役加上缺少应有的服务保养,实际的能力已经没有办法去应对现在的信息化战争了。
按照美国海军作战条令,全球必须同时保持3个航母战斗群处于战备状态。但2023年12月的数据显示,11艘现役航母中仅有2艘能立即部署,其余均处于维修或训练状态。此次杜鲁门号受损后,波斯湾地区出现罕见的"航母真空期"。
除此之外,F-35机队平均任务执行率仅为52%,意味着每两架战机就有1架无法升空。在2023年美日联合军演中,驻日美军F-15甚至出现因零件短缺而借用民航客机轮胎的窘境。
日本防卫省内部报告显示,美军驻冲绳基地战机完好率从2015年的75%暴跌至2023年的48%。这直接导致2023年11月台海危机时,日本罕见拒绝美军使用其基地进行前沿部署。
·第二个问题是什么?美军的组织架构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个锅要谁来背?拜登。因为拜登在任期里面大搞政治正确,他让变性人跨性别者,黑人进入了美国军队的高层。这些人没有一天在军队里面待过,根本不了解整个军队的运转情况。想想什么东西都不懂,连军队里面最基本的情况都不了解,怎么样去维持美军的高效运转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可以拿中国来举个例子,就在前段时间西藏地震里面,短短二十四个小时中国解放军就已经完成了集结,并且已经到了灾区第一线。要知道这可是高原的环境,解放军的组织效率可以说让全球都震惊到了。这样的组织效率、投送能力所对应的就是强大的作战能力。
因为在打仗的时候时间就是在生命,如果军队比别人更早来到这里,就可以尽快的把对方给包围歼灭。如果等到对方都已经重新组织起来了,人还没到,是不是就被反包围给反歼灭了?美军现呈现的拉跨情况就已经说明了美军的作战能力已经堕落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了。
如果再结合美国的军备大规模造假的新闻来看,美军现在的实际作战能力能有多少?其实在2024年的时候就可以看出美军实际的作战能力。在中东的时候伊朗的导弹打以色列,美国舰队来帮场子,结果根本没有办法拦截到伊朗的导弹。还有就是在红海被胡塞武装打成这个样子,美军也不敢进行大规模的反击,为什么?就是怕露怯了。
如果反击能够有效的打击到胡塞武装,这还好,如果没有办法有效的进行打击,是不是美军就更加沦为了笑话?反正我看航母撞击沙场这个事情,到现在为止都有点不太敢相信,实在是没想到美军已经拉跨到了现在的程度。
美军今日的困境,本质上是单极霸权体系难以为继的缩影。正如《经济学人》的警示:"当超级大国连自己的军舰都管不好时,它许诺的'世界秩序'还剩多少可信度?" 这场持续发酵的危机,或许正是国际秩序重构的历史性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