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杜辉
自从有了娃,许久不去的地方也开始每年都逛了。动物园、自然博物馆、海洋馆这类就是每年最少一刷,多了几刷的地方。对于成人来说,这类地方几年去一次都不一定能有多大兴趣,但对于孩子却总是逛不够的。其实,自己小时候也是如此,孩童时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求知欲。等人长大了,被社会和生活摧残了灵魂,对自然的好奇,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欲望也就消失了,剩下的只有苟活。
自然博物馆也不知道啥时候就成了旅游热点,不管是不是寒暑假,票都算难约的。料想除了本身的科普概念外,应该是因为免费参观,适合带孩子穷游的原因。用博物馆通票可以免预约直接换票。也有临时展览单独卖票,其实就是变相的加票,放流增收。不过换票就开一个窗口,周末显然是不够的,排队长且慢。
票基本天天都能约满,加上场馆又不算太大,所以馆内人流汹涌、摩肩接踵。来这参观的主要是家长带孩子,有不少推婴儿车、代步车的,加上熊孩子也多,参观体验其实很一般。大呼小叫、上蹿下跳、不懂排队家教不良的孩子是真不少。乱糟糟、燥热的环境是让人很不舒服的,当然这个是对于参观兴趣不大的成人来说,而对于孩子来说就是看到了新奇世界的视角了。
孩子主要是奔着恐龙世界来的。人对接触不到的事物越充满了好奇与兴趣,自己小时候也对恐龙、海洋生物充满了兴趣。恐龙世界肯定没有真的标本,一部分是由图文资料、声光电设备、化石、模型组成。另一部分也是孩子最喜欢的就是机械仿真模型。恐龙部分肢体可以活动,边上配音响伴有吼叫声音。虽然都是很简单的机械设备,但对于孩子来说也有足够吸引力了。
我小时候也对这些感兴趣,但那时既没有影像资料,更不会有现在电脑制作的声光电具象。那时就是关于恐龙的科普书都很少,而且还是文字的,基本没图,有也是非常粗糙的图画。现在得益于电脑与AI技术,有关古生物的视频、影视作品,宛如真实拍摄,给人的直观感觉和震撼远比那时的文字描述更刺激与吸引人。
博物馆北楼两层展览是植物主题,南楼两层是动物主题,南三楼是所谓的3D、4D电影厅这类,南偏楼就是恐龙展览。感觉南楼人气更高,动物比植物更吸引人。当然南楼还有人类主题的展览,终究人也是动物。按进化论的观点,我们是从畜生进化来的,而且现在很多人其实还过着和畜生差不多的生活,当然有地域的也有个体的。反倒是有的灵长类动物在高速进化,比如人类圈养的猩猩,个别的已经比未开化地区的某些人种不差了。也许再过几十年、几百年科幻片中的猿文明真的会出现。
自然博物馆如果人流少一些、安静一些,可以静静的参观,其实是非常不错的博物馆,但不可能的。游客多、孩子多,就注定了这种喧闹与浮躁。
大自然的内涵很丰富,能展现展出的终究就是极少的点。面对浩瀚的自然,无穷的未知,人类还有很多事要继续做。当然商业也有很多可以开发项目,文化业也有很多可以赚钱的机会,这就要看有心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