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七个孩子联手欺负一个女生,为何受害者家长选择原谅?这其中的缘由,实在让人感慨万千。

这几天山西晋中一校,发生一事,备受关注:该校一年级一小女孩,竟遭同校七名同学群殴,其门牙被打掉,满嘴鲜血。更为意外的是,女孩之父,终选择原谅打人者,且未索偿分文。此果为最佳解法乎?

根据教育部202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校园霸凌事件发生率约为3.5%其中小学阶段占比高达35%。更令人担忧的是,超过60%的受害者会产生心理阴影,近30%的孩子因此萌生退学念头。

回到这起事件。当父亲去学校接女儿时,女孩在车上泣不成声:"我想退学!"面对父亲的追问,她哽咽着说出了真相:"他们把我按在墙上打,还不让我去找老师"这番话,道出了多少孩子在校园中的无助与恐惧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近八成五的校园霸凌事件,均发生于教师视线以外之处。这也就能解释,为何在此次事件中,并无监控录像能录下打人的关键一刻。

作为一位父亲,"豁达人生"的选择引发了诸多争议。他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那7个同学打的,既然他们已经道歉了,就不再追究责任。"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宽容还是纵容是化解矛盾还是助长霸凌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教授表示,对于校园霸凌,若采用“和稀泥”的处理方法,不但无法彻底解决问题,还可能使霸凌者滋生侥幸心理,从而致使类似事件屡禁不止。据有关数据表明,逾40%的霸凌者因未受应有惩处而持续施行欺凌行为。
反观国外,日本实行的“零容忍”政策便极具借鉴意义。一旦发现霸凌行为,学校须立即启用专项处理机制,对施暴者实施心理辅导与行为矫正,并要求家长全程参与其中。此举措使得日本校园霸凌发生率近五年来下降了约25%。
每一次原谅,都可能成为下一次伤害的开始。温和处理不是错,但不能因此忽视了受害者的权益和感受。女孩在这个年纪就经历了这样的创伤,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很可能会在她幼小的心灵里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痕。
教育专家提议,针对校园霸凌问题,需构建“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学校应强化管理,健全预警机制;家长当勇敢维权,给与孩子充足的安全感;社会则应达成共识,对霸凌行为持零容忍态度。
让我们反思,当我们选择原谅的时候,是否也给了那些受害者一个交代?是否也为预防下一次霸凌尽到了责任?
你觉得应对校园霸凌时,我们应怎样在宽容和严惩间找到平衡点呢?期待在评论区看到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