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28日访美,特朗普称美乌基本达成矿产协议,实则掠夺

安珈一 2025-02-27 16:03:05

声明:本文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中。

前言

美国玩了一手“商人特朗普”的交易,用援助换取乌克兰5000亿美元的矿产资源,甚至提出要50%矿山所有权。

泽连斯基当场怒怼,我们拿什么还?要还250年!随即爆出泽连斯基 28 日访美的讯息。

打着战时援助的幌子,上演赤裸裸的现代资源掠夺?泽连斯基此次访问是“上餐桌”还是“被端上餐桌”?

千亿援助欲换5000亿资源

美国援助不到1000亿美元,却要乌克兰掏出价值5000亿美元的矿产资源,这买卖,怎么看都像是一场明抢,泽连斯基手中那份协议草案让他眉头紧锁,白纸黑字写着,乌克兰需要交出50%的矿产所有权。

这根本不是援助,而是赤裸裸的资源掠夺,“我不会出卖国家”,泽连斯基毫不犹豫地表态,言辞激烈地否定了这个方案,美国的算盘打得太精了,用战争时期的紧急援助换取乌克兰几百年的矿产财富。

乌克兰官员们算了一笔账,按照美国提出的条件,乌克兰可能需要整整250年才能还清这笔“债务”,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十代乌克兰人都要为此买单,战火纷飞中,乌克兰的经济已是千疮百孔。

工厂被炸,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战后重建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如果再背上这么一笔巨债,乌克兰的未来岂不是被彻底绑在了美国的战车上?可渐渐地,泽连斯基的态度出现了微妙变化。

“如果被迫且没有其他选择...”这句话流露出无奈,就像落水者抓住救命稻草,即使知道这根稻草要价不菲,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专程飞到基辅,见到泽连斯基时笑容可掬。

他把美国的投资描述成“长期安全盾牌”,言下之意却是,不接受条件,援助可能随时中断,这哪是什么盟友之间的互助?简直像是放高利贷的讨债人,乌克兰在这场战争中已经付出了巨大代价。

数万人伤亡,城市变成废墟,现在美国竟还要乌克兰的子孙后代继续付钱,背后的威胁不言而喻,要么接受这笔“交易”,要么可能失去援助,在战场上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乌克兰像是被架在火上烤。

泽连斯基团队开始寻找妥协方案,他们试图删除协议中“不可接受的内容”,强调安全保障的重要性,但美方的胃口似乎越来越大,怎么都填不满,局势发展到这一步,不禁让人想起那句古话,“千金难买回头看”。

乌克兰若签下这份协议,恐怕真要后悔几百年,但在战争的阴影下,选择的空间实在太小了,就在舆论哗然之际,一个更大的问题浮出水面,这到底是个例,还是美国对外政策的新模式?

如果这就是所谓的“美式援助”,那世界其他国家是不是也该重新思考与美国的关系了?

乌克兰矿产的全球价值

乌克兰地底下藏着的矿产,比很多人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它可不是个简单的粮仓,而是名副其实的“矿产宝库”,乌克兰悄悄地跻身全球五大关键矿产国之列,它的石墨储量有1900万吨,占了全球钛产量的7%。

这些数字看着干巴巴的,但说白了就是,这地方埋着未来世界的“粮食”,锂是电动车电池的“灵魂”,乌克兰占了欧洲三分之一的储量,飞机和军舰都离不开钛,乌克兰在欧洲排第一。

这些资源就像是未来工业的“原料粉”,谁掌握了它们,谁就能在科技竞赛中领先一步,更让人咋舌的是,乌克兰的黄金储量居然接近3000吨,差不多等于美国全部的黄金家底。

虽然乌克兰这些年没怎么开采黄金,但这笔“沉睡的财富”总有一天会醒来,锂、石墨、铀这三种东西,就像是未来能源革命的“三把钥匙”,随着电动车、可再生能源的普及,这些资源的价值可能会像坐了火箭一样蹭蹭往上涨。

各国都盯上乌克兰,不单是为了眼前利益,更是为了掌握未来产业的“命脉”,手里攥着这些资源,就等于拿住了高科技产业的“龙头”,美国、欧盟、俄罗斯,甚至远在东方的国家,都暗自较着劲儿,谁都不想在这场资源争夺战中落后。

这就像是一盘全球性的棋局,表面上争的是矿产,实际上争的是国际话语权,不过事情有点复杂,乌克兰大约20%的矿产资源,包括一半的稀土,都在俄罗斯控制的地区。

这些宝贝埋在争议地带,想挖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战争的阴影不仅带来了人道灾难,也给资源开发蒙上了一层不确定性,基础设施被破坏得七七八八,技术人员流失,这些都成了开发矿产的绊脚石。

看着这些沉睡的财富,各国却按捺不住野心,尤其是美国,它对乌克兰矿产的渴望,远不止是为了填补自己的资源短板,更是为了在未来全球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这场资源争夺战的走向,将深刻影响国际力量的分布,而乌克兰这个被战火蹂躏的国家,不知不觉中成了大国博弈的关键棋子,接下来的问题是,特朗普为何如此执着于这场“交易”?他的算盘又打得有多精?

从援助到交易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的外交政策来了个大转弯,过去那套“我给你钱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说辞被悄悄地扔进了垃圾桶,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赤裸裸的交易思维,在特朗普眼里,国际关系就是生意场。

他常说,“没有免费的午餐”,援助乌克兰?可以,但得有回报,这种想法,就像是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变成了超市购物——花多少钱,拿多少货,特朗普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我们要从乌克兰拿回我们的钱”。

他的目标很明确,乌克兰的稀土、石油,甚至是“任何我们能得到的东西”,这哪里是什么援助,分明是变相的资源掠夺,美国的要求越来越离谱,居然要乌克兰交出50%的稀土矿所有权。

还许诺说,冲突结束后会派兵保护这些矿区,派兵“保护”别国资源?这不就是占领吗?更有意思的是,特朗普一边跟乌克兰讨价还价,一边却向俄罗斯示好,他甚至绕过乌克兰,直接在沙特和俄罗斯代表谈判。

这就像是房东不跟租客商量,直接和第三方讨论房子的归属,不仅如此,特朗普还公开称泽连斯基为“独裁者”,敦促乌克兰举行总统选举,这种态度莫名地让人困惑,你是在帮乌克兰,还是在逼它就范?

特朗普的这套做法,说穿了就是“胡萝卜加大棒”,胡萝卜是援助,大棒是威胁,通过这种方式,美国试图在乌克兰危机中左右逢源,既想控制乌克兰的资源,又想在与俄罗斯的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

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但在特朗普的世界里,似乎分不清谁是朋友,谁是豺狼,所有国家都被视为交易对象,只看利益,不讲情谊,这种“交易式外交”正在改变国际规则,援助不再是慷慨之举,而是精打细算的投资。

强国可以明目张胆地要求弱国付出代价,甚至是不成比例的代价,特朗普曾自豪地说自己是“交易的艺术家”,现在他把这门“艺术”应用到了国际舞台上,只不过,这种交易的另一方往往处于极度不利的位置,就像乌克兰现在的处境一样。

如果这种做法成为常态,国际关系将变得更加赤裸,弱小国家的生存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其他大国可能会效仿美国的做法,那么,这种模式到底会对全球秩序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一场改变国际援助规则的博弈

经过几个月的拉锯战,美乌矿产协议终于有了眉目,特朗普在镜头前信心满满地宣布,“基本上已经达成协议了”,双方就框架条款达成了一致,这场漫长的谈判马拉松,似乎就要冲过终点线了。

据说,最终版本删掉了一些“不可接受的内容”,更清楚地说明了协议将如何促进乌克兰的安全与和平,具体删了什么,外界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见,乌方肯定在谈判桌上使出了浑身解数,争取到了一些让步。

随着协议临近签署,泽连斯基计划亲自赴美,与美方正式敲定这份文件,这一行程背后,想必有无数个不眠之夜和艰难决策,对乌克兰来说,这既是一次屈服,也是一次求生。

就在美乌谈判如火如荼之际,欧盟坐不住了,他们看着美国独吞乌克兰资源,心里直犯嘀咕,欧洲工业战略专员塞茹尔内不失时机地抛出橄榄枝,提出了一份针对乌克兰关键材料的新协议。

欧盟声称,他们能从乌克兰获取21种关键原材料,满足欧洲所需30种材料中的大部分,与美国不同的是,欧盟反复强调“互利共赢”,表示“永远不会要求达成一项非互利的协议”,这话里有话,暗示美国的要求太过苛刻。

欧盟的插足,给了乌克兰一点喘息空间,至少它不必完全依赖美国了,这就像是一个被高利贷困扰的人,突然发现有银行愿意提供正规贷款,虽然还是要还钱,但条件好多了。

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资源丰富的小国,正不自觉地屏住呼吸,密切关注这一先例,如果美国能这样对待乌克兰,是不是也会这样对待我们?

美乌矿产协议看似只是两国之间的事,实则牵动着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它可能会重塑国际援助的规则,改变国家间力量的对比,甚至影响未来世界的发展轨迹。

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还很难预测,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处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艰难。

当国际关系变成纯粹的交易,当援助附带明码标价的条件,弱小国家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乌克兰的今天,会不会是其他国家的明天?

结语

美乌矿产协议争议揭示了大国援助背后的复杂算计,一场看似援助实为交易的博弈正在改变国际规则,当援助被赋予明确价码,弱小国家在危机时刻被迫以宝贵资源换取生存,国际援助的本质和底线受到挑战。

在寻求外部支持的同时,坚守国家资源主权和发展自主权,确保危机中的国家获得尊严与公正对待,而非沦为资源争夺的牺牲品,唯有如此,才能构建真正平等互利的国际秩序,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特朗普“都要” 欧盟也想要 美欧“合伙”瓜分乌克兰矿产资源

特朗普:基本上已就矿产问题与乌克兰达成协议 泽连斯基28日访美 2025-02-26 05:46·央视新闻

0 阅读:8

安珈一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