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并不是真的不想做年夜饭,只是去年春节的经历,让我有些心灰意冷。五个孩子,各有各的口味和脾气,就像五个音符,很难谱出一曲和谐的乐章。大儿子小军喜欢吃红烧肉,肥而不腻,肉香四溢;二儿子偏爱清蒸鱼,讲究鱼肉的鲜嫩,汤汁的清澈;三女儿爱吃饺子,馅料要丰富,皮薄馅大;四儿子就好那口酱排骨,肉质酥烂,酱香浓郁;小女儿则对我的糖醋里脊情有独钟,酸甜可口,外酥里嫩。为了满足每个孩子的口味,我从早上就开始忙活,像个陀螺一样在厨房里转个不停。
好不容易等到孩子们都到齐了,看着他们围坐在餐桌旁,说说笑笑,我的心里也充满了喜悦。可是,这喜悦就像泡沫,一触即破。兄弟姐妹之间,因为工作、生活上的琐事,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老二埋怨老大工作不努力,老大反驳老二好高骛远。三女儿数落四儿子找了个没稳定工作的对象,四儿子觉得姐姐多管闲事。小女儿则在一旁抱怨哥哥姐姐们不体谅我,让我一个人操劳。原本热闹的饭桌,瞬间充满了火药味,我感觉自己像个灭火器,疲于奔命地劝说他们。就像一个精心布置的花园,转眼间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摧毁殆尽。
好不容易熬到吃完饭,孩子们又各自回了房间,留下我一个人面对满桌的狼藉。老伴走过来帮我收拾碗筷,安慰我说:“孩子们都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你也别太操心了。”我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是看着他们一个个渐行渐远的身影,我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涌上心头。
第二天,孩子们陆续离开了,只有小女儿留下来陪我。她握着我的手,轻声安慰我:“妈,他们不是故意的,只是工作压力太大,情绪不太好。”我知道她是想安慰我,可是我心里还是像压了一块石头,沉甸甸的。就像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庄稼,却颗粒无收,那种失落感,难以言喻。
小女儿临走前,对我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妈,您还记得小时候您跟我们说的吗?家就像一盏灯,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它都会指引我们回家。”是啊,家就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无论何时何地,它都是我们最温暖的依靠。
转眼又快到春节了,孩子们又纷纷打电话说要回来过年。看着厨房里那些锅碗瓢盆,我的心里不禁有些犯怵。我开始思考,难道团圆的意义就仅仅在于一顿年夜饭吗?难道我存在的价值就只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口腹之欲吗?我就像一个老旧的机器,年复一年地运转,却得不到应有的保养和维护。
我突然想起邻居李婶的故事。李婶家也有四个孩子,每年过年,孩子们都会从各地赶回来,李婶也像我一样,忙前忙后地准备年夜饭。有一年,李婶不小心扭伤了腰,孩子们非但没有体谅她,反而抱怨她没有准备好年夜饭。这件事让李婶彻底寒了心,她决定不再为孩子们做年夜饭,而是带着老伴出去旅游。孩子们一开始很不理解,但后来也慢慢接受了母亲的想法,并开始主动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
李婶的故事给了我启发,我决定改变一下今年过年的方式。我告诉孩子们,今年我们出去吃年夜饭,或者干脆一起动手,体验一下做年夜饭的乐趣。孩子们都很支持我的想法,纷纷表示愿意帮忙。小女儿更是提议,今年我们一起做年夜饭,让我好好休息一下。听到孩子们这么说,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就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着我的心房。
也许,这就是家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更是一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亲情。就像一棵大树,只有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而家,就是我们心灵的根,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它都会给予我们力量和支持。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经营,家永远都会是最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