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史根志落马,16岁入职场,18岁入党,却走到仕途的尽头

黄北平 2025-01-23 15:35:25

1月13日,根据中纪委通报,河南省许昌市市委书记史根志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

这位从16岁便工作、18岁入党的“老干部”,如今却走到了人生与仕途的尽头。

回顾史根志的履历,这位出生于1965年的河南尉氏县人,仕途之路堪称顺风顺水,16岁他在尉氏县水利局当技术员,20岁不到就担任副乡长,重返开封后,他一路晋升,先后历任县长、县委书记,随后他辗转周口商丘等市要职,最后成为许昌市委书记。

这份成长轨迹不得不说是一条典型的“基层靠拢党组织—逐步崭露头角—步步高升”的经典上升模式。

然而光鲜亮丽的履历背后,却掩藏不住腐败的阴影。有知情者透露,早年史根志曾是一名奋发向上、有初心的青年干部。

他初到水利局时踏实肯干,偶有同事打趣他脏活累活都不挑活儿。但随着地位提升、权力增大,他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经历仕途几次重要“跳板”后,他开始将个人成绩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忽略了党和组织的培养。这样的心理“膨胀”,让他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精神慢慢淡忘。

一些商人开始盯上这个为地方经济全面负责的“一把手”,他们用饭局、礼品铺垫感情,最终让史根志从抽一次高档烟到批一单违规工程再到收下一笔巨款。

而这种围猎和被围猎的恶性循环,也正是近年来一些落马领导干部的共同特征。

更糟糕的是一旦掉进腐败的泥淖,史根志不仅失去了原则,还丧失了对后果的敬畏。

有报道指出,多年来他在位期间多次收受贿赂,并通过灰色手段为利益集团谋取私利。据统计,其敛财数额惊人,具体细节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那么这类问题的根源是什么?有分析认为,七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干部,大多吃过苦经历过基层的锤炼,但这并不能让他们自动免疫腐败。

一些领导干部在年纪轻轻便快速获得权力,却缺乏持续的廉政观念引导和监督约束,内心往往容易失衡,想赚快钱,享受特权,等念头一旦滋生,便很难刹住车。

史根志的落马,再一次给手握权力的干部提了个醒,当官不是发财的路,贪腐的结局通常只有一个,锒铛入狱。他44年的辛苦付出,最终毁在贪欲面前怎么想都不值。

与此同时全社会也需进一步强化监督机制,让手握公权力的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用制度遏制类似悲剧一再发生。

1 阅读:138

黄北平

简介:吃货,摄像,文学,创作,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