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干细胞因具有来源广、弱表面抗原性、免疫原性低等诸多优势,且干细胞移植可减轻患者炎症和组织损伤,临床疗效显著,被临床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疾病的治疗。
传统方法干预肝硬化效果不佳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肝硬化随着病程的发展,除表现为肝脏本身功能的恶化,还会伤及其他器官的诸多副反应[。
目前肝移植虽然能从根本上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进行干预,但由于肝源严重匮乏、费用昂贵等因素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干细胞独特的六大生物学特性
目前,研究发现,干细胞虽来源广泛,但其具有共同的生物学特性:
1. 成纤维细胞状细胞形态,形状普遍为梭状或纺锤状;
2. 贴壁生长特征,其增殖率很高;
3. 可表达CD90、CD105、CD44、CD73、CD9 等标志物;
4. 拥有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能力;
5. 特定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特定的细胞;
6. 免疫原性低,不易引起排异反应。
干细胞移植为干预肝硬化带来新策略
干细胞移植通过旁分泌机制抑制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增殖及T8细胞的增殖、分化,上调Treg细胞来抑制炎症性细胞因子的合成减轻肝组织炎症程度,与减少肝细胞坏死、凋亡。
干细胞移植干预肝硬化能够让患者的肝功得到明显改善,其白蛋白、胆红素、乳酸脱氢酶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有所恢复,且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分级标准(Child- Pugh)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明显恢复。
另外,有研究发现干细胞移植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肝功能,纠正低蛋白血症,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腹腔积液,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近年来许多的研究均提示,干细胞移植治疗在修复、再生损伤的肝细胞中起着良好的干预作用,且接受干预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明显好转,肝功能稳步改善,门静脉压力逐渐降低,生存率得到较好提高,证实干细胞移植干预肝纤维化的效果显著,干细胞移植为干预乙型肝炎肝硬化带来新途径。
浙江某医院于2019年8月——12月开展了40例干细胞移植干预肝硬化的患者临床研究,结果显示:40例患者术中、术后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较为平稳。且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术后随访2个月,所有患者肝功能、白蛋白、胆红素 等指标水平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目前大量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干预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技术正在逐渐成熟,在肝脏再生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干细胞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持,如:1. 达到较好干预效果所需干细胞输注量;2. 合适的干细胞移植方法;3. 干细胞移植到肝脏后能否在体内的微环境持续作用下,持续多久展现其生物学特性;4. 目前干细胞干预仍缺乏患者肝脏组织学活检资料以及长期的随访。
但随着对干细胞不断的深入研究,干细胞移植有望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干预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广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带来新希望。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感谢你的分享、点赞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