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四军的历史上,流传着一句俗语:“一师以战功著称,二师以制烟闻名,三师以拔据点见长,四师以骑兵众多而著称,五师以占领地域广为人知,而七师则以其财富闻名。”今天,让我们聚焦于第七师,探讨其在抗战时期所作出的独特贡献。
据传,在新四军中,第七师以其财力雄厚而著称,被誉为“富七师,甲全军”。该师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能支持新四军的庞大开支。在抗战时期,当其他部队面临经费紧张时,第七师的官兵却享受着相对优越的生活条件,他们的伙食费每人每月高达10元,军装整洁,装备精良,均为日式武器,在新四军和八路军中首屈一指。
从1944年至1945年,第七师向军部上交的现款高达4400万法币,按照国民党军的供给标准,这足以支持20个甲种师一年的开销。相比之下,国民党在抗战初期拨给新四军的军费总额不足220万元法币,皖南事变后更是完全停止拨款,与第七师的收入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
据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的日记记载,从1942年底至1945年春,第七师向新四军军部及转交给第五师的款项约合5300万法币,折合当时价格约为26万两黄金。1947年春,新四军撤编后,负责清账移交的孙冶方等人回忆,第七师的总资产应在1亿元以上,折合黄金约50万两。自1942年起,蒋介石停止对新四军的拨款,新四军的军费实际上大部分由第七师承担。
第七师之所以能够积累如此财富,离不开四位关键人物的贡献。
首先,饶漱石对第七师的财富积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提出将第七师所在的皖江根据地建设成“小上海”,并得到了中央的支持。这一转变使得第七师从一支准备打硬仗的部队转变为新四军的经济支柱和军事情报中心之一。饶漱石派遣叶进明和蔡辉前往第七师,他们都是新四军中经济工作的佼佼者。
其次,第七师政委曾希圣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曾担任中央军委谍报科科长,获取了国民党第三次“围剿”中央苏区的军事计划,并参与创建中共中央军委二局(情报局),被周恩来誉为红军情报工作的“创业的人”。在他的领导下,皖江地区建立了商贸局,负责财政贸易工作,蔡辉是主要负责人和执行者。此外,第七师还修建了抗战期间全国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黄丝滩大江堤工程,并在各条河道上收取“抗日捐”,尤其是对日本商人征税。
第三和第四位关键人物是蔡辉和叶进明。蔡辉原在新四军六师,擅长经营和财政管理。他到第七师后,迅速开展贸易,利用当地资源,开展大米、棉花、盐、药材、钢材等必需品的贸易;降低赋税,实行单一税制,税率从5%到10%不等;确保贸易商客的货物安全,组建护送商队,通过物价差异和较低税率吸引越来越多的商人到皖江地区做生意;发行货币,制定财政政策。
1944年,新四军参谋长赖传珠找到总兵站站长叶进明,要求他解决军部的物资和经费问题。叶进明到第七师后,通过与汉奸汪子东达成协议,为新四军采办军火、金属和工业日常用品,新四军则以粮食、山货交换。为了将军需物资运到军部,叶进明在南京、芜湖、镇江等地建立了物资运转站,自由进出日军金融机关,购买各种军需物资。
在蔡辉、叶进明等人的努力下,皖江地区的贸易产业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单日收入最高达到了百万元。1944年,第七师和皖江根据地的年财政可支配收入不少于1.5亿元。
1945年10月,第七师奉命编为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旅,撤离皖江地区北调山东后,改为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至此,新四军第七师的番号被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