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首富胡雪岩从经商成功到破产清算之路的喜悲人生

周生南山 2024-04-10 01:45:56

到杭州旅游,不少游人都会到吴山脚下的河坊街胡庆余堂探访拜谒。其后,人们都会产生和追寻一个疑问:胡雪岩为何成为大清首富花了30年,而倾家荡产只花了3天?

晚清以降,特别是我国社会进入近代以来,封建制度已千疮百孔,日倾塌陷;西方思想文化、经济贸易对本土造成的极大冲击,使之“大厦将倾”。处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胡雪岩的一生更是跌宕起伏。他在相继结交王有龄和左宗棠等达官贵人后,一展商业才华,事业风生水起,创建起如日中天的商业帝国。

胡雪岩(1823——1885),本名胡光庸、字雪岩,出生于安徽徽州绩溪。幼年时家境贫困,帮人放牛为生;13岁为寻找生计移居浙江杭州,先后在杭州杂粮行、金华火腿商行当小伙计,再到”信和钱庄“当学徒,成为正式伙计。后来,把握住人生际遇,走上亦官亦商道路,成为著名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在杭州创办阜康钱庄,并在全国各地开设二十多个钱庄分号,是全国最大的一家钱庄,人称胡财神;做丝茧行业,到乡下收购生丝,再卖给外商;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期间,做军火生意、为左宗棠西征购买枪械、采运粮饷,既为自己赚到银两,又保证了收复新疆战争的胜利;创办杭州胡庆余堂药号,制“避瘟丹”、“行军散”、“八宝丹”,供军民之用,至今仍在造福世人,被人称作“南方药王”。以致世人言说,“做官要看曾国藩,经商须读胡雪岩,”这其实是对他经商天赋和才华的肯定。

由于胡雪岩做生意讲诚信,守契约,数十年如一日呵护企业形象,树立了金字招牌;他做生意还不耻下问,决策前都周咨博询,极少失误;最主要的是他利用了政商关系,企业运转如鱼得水,腾挪自如。由此,胡雪岩的企业做得很大,被称为首富;在为官上,官居二品,带红顶戴,赏穿黄马褂。然而悲剧的宿命也由此埋下。

他的命运由兴盛转瞬衰亡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政治生态、中法战争以及生丝积压等因素叠加,造成阜康钱庄的挤提风潮,由此胡雪岩的企业破产清算已经不可避免。详细说来:

一是生丝库存囤积过大,前后共投入上千万银两,造成“头寸”(资金)积压而无法周转。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凭借资本和技术,纷纷在上海等地开设机器缫丝厂,并垄断蚕丝生茧价格,使江浙蚕农土丝生产遇到没顶之灾。胡雪岩做茧丝生意,已经超出了在商言商的范围,导致资金的大量沉淀。

彼时,胡雪岩在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推动洋务运动之际,他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厂。他也深知:工业革命后,传统手工业被取代是迟早的事情,但为了维护江浙养蚕人口几百万人生计,与洋商开展生丝大战(商战),在反垄断的孤军奋战下,苦撑不支,遭致资金流转不灵的困局,成为企业破产的诱因。

二是中法战争爆发,法国军舰在上海及东南沿海耀武扬威,造成大量民众恐慌,对阜康钱庄信心不足,阜康总部杭州、以及上海和北京的分号钱庄都遭到挤提,引发出一场金融风波。

三是湘淮斗法,胡雪岩遭殃。晚清的湘淮两大集团争夺政治权利,争议“海防”与“陆防”,相争不同的发展路线。曹雪岩被视为湘系左宗棠的左膀右臂,政治对手认为除掉胡雪岩,就极大打击了左宗棠,欲除之而后快,胡雪岩不幸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是胡雪岩被革职、清算而倾家荡产最主要的原因。

胡雪岩在被查抄家产的前夜,已看到大势已去,无力回天,即行遣散、安顿了家中十二妾妇(姨太)及众仆人,让她们自行选择前路归宿,大清首富辉煌三十年的商圣生涯就此落幕。

一年后,胡雪岩在贫恨交加中郁郁而终,叫人唏嘘不已。

(本文参考《胡雪岩全传》,图片来自互联网)

0 阅读:0

周生南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