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走笔|追冰逐雪

中工网 2025-02-10 08:00:46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元浩

时针刚刚指向6点,一阵“悦耳”的闹铃声就将记者叫醒。拉开窗帘,哈尔滨东方的天空微微泛白,但夜幕依然倔强难舍。不过,采访本届亚冬会的媒体记者们,已经开始新一轮的追冰逐雪了。

哈尔滨亚冬会分为两大赛区,冰上赛事在哈尔滨赛区举行,雪上赛事则在亚布力赛区举行,两地相距200余公里。为方便往来两大赛区,本届亚冬会组委会专门为记者开通了媒体保障高铁,采取提前预约、免费乘坐的方式。

早上8点多,第一拨出发的媒体记者们已经坐上高铁。从哈尔滨开出仅1小时左右,列车就抵达了亚布力。不到10点,记者们都已分散在今天将要举行雪上项目的各个赛场。

“漂亮!”“精彩!”伴随着阵阵加油欢呼声,两位34岁的老将徐梦桃和齐广璞,代表中国队参加本届亚冬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的角逐。经过激烈争夺,徐梦桃强势夺冠,职业生涯首次站上亚冬会最高领奖台;齐广璞则在与年轻队友李心鹏和杨龙啸的竞争中稍逊一筹,最终收获铜牌。不过,两人在赛后都不约而同地说道:“现在最大的快乐就是享受比赛。”虽然他们已不再年轻,但对于冰雪运动的热爱,对于国家队荣誉的珍视,依然在推动着他们继续向米兰冬奥会进击。“我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我绝对是最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徐梦桃说道。

和徐梦桃一样追冰逐雪的老将,还有来自约旦的高山滑雪运动员谢里夫·阿尔·扎瓦伊德。45岁的扎瓦伊德是本届亚冬会约旦代表团唯一的参赛选手。

“滑雪在我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我一直想找到一种方式,将我对滑雪的热爱与对祖国约旦的热爱结合起来。来到哈尔滨,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与大部分时间都与冰雪为伴的参赛运动员不同,在亚布力山地新闻中心担任媒体引导志愿者的王涵,从去年才开始真正近距离接触冰雪赛道。从测试赛到亚冬会正式开赛,王涵的主要工作就是引领记者穿梭于亚布力蜿蜒的赛道间,精准定位每个摄影点位。经过多次实地考察,他将负责引导的赛道划分为26个坐标点,手绘标注坡度、视野和危险区域,以更好地为媒体记者服务。谈及开赛几天来的感受,王涵坦言自己和亚布力的数百名赛事志愿者一样,最大的心愿就是为亚冬会的圆满举行尽一份力,“我们不是孤军奋战,每个人背后都有无数双手在支撑。”

亚布力的雪洁白热烈,哈尔滨的冰顺滑漂亮。本届亚冬会冰球比赛揭幕以来,哈尔滨冰球馆的浇冰团队就异常忙碌。每天赛前、间歇和赛后的制冷、浇冰、平整及修复冰面,是王乐辉和同事们的日常。“我们团队一共15人,已连续工作20多天了,除夕也有人值守,就是为了给亚冬会提供一个最好状态的冰球比赛冰场。”

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是“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每一届大赛的成功举行,从场馆建设到赛事组织,再到比赛运行,需要无数工作人员、志愿者以及参赛运动员的共同努力和团结协作。从筹备到开幕,哈尔滨亚冬会正是在各个群体的追冰逐雪中迎来又一次体育盛宴。当本届亚冬会圣火在主火炬塔“雪韵丁香”中欢舞升腾,“冰雪同梦,亚洲同心”已然精彩绽放。

(中工网哈尔滨2月9日电)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