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观潮】
原标题:“哪吒”登顶背后,是行业“万鳞甲”的合力托举
唐姝
今年春节档,3岁百亿影人“哪吒”,闹了动画电影市场的海。《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连续打破一系列纪录:成为中国影史、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冠军,打破80亿元人民币票房俱乐部好莱坞影片垄断……
被网友们称为“国漫之光”的《哪吒2》,在动画制作水准上“卷”出了新高度:全片2000多个镜头里,特效镜头达到1900个;哪吒的皮肤绒毛、服饰刺绣经得起4K特写;影片中“洪流大战”一个画面就有超2亿个角色……
除了被电影里的画面和情节震撼,感人的一幕还出现在电影结束时,片尾致谢时出现了130多家中国动画公司的名字。相比于上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60多个公司超1600人的制作班底,这次参与动画的工作人员超过了4000人,哪吒项目成了一个“奥运村”,全中国的动画人才带着一份执着与热爱扎到了成都。
电影里,敖丙出战前,整个龙族扯下自己身上最坚硬的鳞片做成万鳞甲披在他身上,护他周全。而电影外,正是动画全行业的合力托举,为中国动画电影产业蹚出了一条协作、融合的新路,是真正意义上动画界的“万鳞甲”。
《哪吒2》的成功,也是国内动画电影产业的成功。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背后,是一条不断成熟的动画制作产业链。导演饺子说,这部影片的斐然成绩,绝非一时的灵感迸发,而是系统化工业能力长期积淀的必然结晶。
例如,在产业生态构建方面,影片开创了“核心创意+技术中台+协作”的新型制片模式,协作公司通过云端协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培育了国产动画的产业生态链,形成了显著的产业外溢效应。130多家公司中,既有以特效为主、角色设计为主的内容制作公司,也有发行渠道方和技术支持方,动画产业不再是单打独斗的“小作坊式”生产,而是集大成式博采众长的全产业链整合。
再如,影片制作公司可可豆动画所在的成都高新区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汇聚了全国顶尖的动画人才,这得益于当地政府搭建的产业生态以及对动画产业的扶持,让技术落地成为可能。
导演饺子刚在成都创业时,当地政府给予了政策咨询、房租减免、业务对接、项目申报等多方位的支持。如今,成都高新区已聚集数字文创相关企业6000余家,产业链涵盖内容创作、内容分发、衍生服务等,已形成千亿级规模产业集群。
动画电影作为电影产业的一个热门类型,在国内长期难逃低幼化、依赖于进口的窠臼。《哪吒2》票房市场的反馈足以说明,动画并非小众市场,观众对优质动画作品有着更多期待和尊重,重塑了动画产业的信心和信念。另一方面,《哪吒2》深挖优质IP的市场潜力与价值,虹吸效应明显,据报道,影片合作消费品牌达12个,不断延伸、成熟的商业模式,也为动画产业探索了新路径。
国漫之路,道阻且长。放眼未来,我们期待,《哪吒2》不是中国动画产业的天花板,而是高起点。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