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达多》:他年轻时自视甚高,觉醒之后发现自己只是个凡夫俗子

猫飞电影 2024-10-30 23:39:17

悉达多是一个意志非常坚定的人。

他经历了几次身份的更迭,婆罗门之子,沙门,商人,摆渡人。

每一次他决心离开一段生活,都是心志坚定,说离开就离开,绝不拖泥带水。

每一次他都是把以往的生命留在了背后,抛开了身份地位以及获得的成就,踏上新的历程。

在他决定去成为一个沙门的时候,就放弃了家族尊贵姓氏带来的贵族生活,父亲的亲情也牵绊不了他。

在他离开沙门,慕名前往去听佛讲道时,又抛弃了在沙门所达到的成就与前辈的赏识,同时,继续进行沙门修炼可能会获得的“超能力”,也对他产生不了丝毫的诱惑。

当他告别佛与歌文达走出森林时,他放弃了所有的教义、教师与教导,决定去走自己的路。

当他连夜独自一人两手空空离开自己的花园别墅时,他毫不留恋地抛弃了自己的家园、财产、爱情与富裕的生活。

悉达多每一次都离开得十分决绝,因为在每一个节点上,他都有自己所追求的明确目标。

只要他的目标是明确的,他几乎不受任何别的因素的干扰,心志坚定得如同一块石头。

就像悉达多曾经对甘玛拉说过的,当他做出了一个决定的时候,就相信它一定能达成,他不准许任何与他目标相悖的东西出现在他的心里。

悉达多年轻的时候是一个一心只追求自我觉醒的人,他目标明确,极端自律,心志坚定。

他条件优渥,自视甚高,他甚至有些冰冷,身上“人性”都被他用强大的理智与思想克制住了。

直到他的第一次觉醒之后,他决心要从“我”中学习与探求,于是投入了红尘俗世,渐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到了红尘的大染缸里,金钱权欲、吃喝嫖赌、骄奢淫逸把自己浸染了个遍。

商人悉达多的这一段经历之后,把悉达多的骄傲洗去了一大半,他才从自己身上看到了与旁人没有什么不同的人性——享受感官的快乐,食、色、性、权、欲,他一样都没有逃过。

悉达多产生了强烈的厌离心,经历了深深的痛苦与绝望之后,他迎来了第二次的觉醒,由此他完全抛却了富商的身份与生活,重新变得轻盈通透。

但至此,悉达多的历练还没有完成,他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情劫”,他没有完完全全地失去自我地爱过一个人。

他太轻易地得到过甘玛拉的爱情,享受过爱情的欢乐,一走了之的时候也是毫无留恋。

悉达多的“情劫”,不是爱情劫,而是亲情劫。

甘玛拉带着他的儿子出现在他的面前,悉达多迎来了他最后一劫的尘世历练。

儿子的出现,让几次觉醒接近成圣的悉达多,重新变回了一个感情用事的俗人,一个愚痴的父亲,与天下间盲目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忍受着痛苦也要把孩子留在身边,妄图能够帮助孩子规避不正确之路因而强加干涉的父亲,没有什么不同。

经受过失去儿子之痛的悉达多,洗去了自己所有的骄傲与自矜,他不再觉得自己与旁人有什么不同,他变得能够理解凡夫俗子的苦恼、欢乐、欲望、冲动、愚痴,以及种种琐屑事情。

他从中发现了生命与活力,觉到了这些种种的可爱之处,他爱上了他们每一个人。

昔日骄傲冰冷理智聪明的婆罗门、沙门,走过一段又一段的人生历程,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觉醒,最终在自己身上,深刻地体验了一遍人性,才发现自己与所有的人类,没有什么不同。

他几乎持续一生的探求与追寻,也终于达到了他的目标,他从痛苦中解脱了,亲身体验到万物的圆融如一,成了真正的觉悟者。

创作《悉达多》之前,赫尔曼·黑塞经历了人生中内外交困的一段至暗时刻。

黑塞因为发表了一些反战言论,在社会上收到排挤与攻击。

他失业在家,一贫如洗,仅靠着一家出版社的资助艰难度日。

与此同时,他的家庭生活也正在遭遇磨难,妻子因精神分裂症几次住进精神病院。

黑塞不得不把3个孩子送到朋友家寄养,而他自己也饱受精神的折磨,接受精神分析的治疗。

正在这种境遇背景下,黑塞断断续续地进行着《悉达多》的写作,一边进行着痛苦而深入的哲学思考,推进主人公悉达多的精神探索,一边艰难地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茕茕前行,探求现实人生的出路。

黑塞以自身经历的痛苦困顿为磨砺,以他深邃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滋养,浇灌出了哲学与文学艺术的珍稀花朵,才有了这一本传世经典之作。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