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是人们广受喜爱的休闲活动之一,所用的饵料也是多种多样。
蚯蚓作为最为常见且古老的饵料,在今时今日依然被众多钓鱼爱好者所青睐。
这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土壤生物,主要以腐烂的植物和动物尸体为生,通过蠕动不断将土壤翻动,从而为生物界注入养分。
死去的生物体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而蚯蚓的存在可以加速其分解释放养分。
很多钓友们都认为钓鲫鱼时,使用活性较强的蚯蚓会更有利于诱鱼,这一观点其实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就在我获得了一定的确认后,这一观点得到了进一步的颠覆,原本是错误的认知,却因为一个老同学让我意识到,让我改变了这个思路。
这位老同学当时在和我一起钓鲫鱼的时候,我向他请教了耐心的问题,发现是由于自己处理蚯蚓不当所导致失误。
初识“活性”这个概念。在多年以前,我闲来无事便和几个朋友前往附近的水库钓了几次鱼。
直到有一天中午正吃饭的时候,我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是之前没联系过的老同学。
原来是这位老同学在钓鱼的时候看到我和他当年同班的一位同学,于是便顺藤摸瓜找到了我的联系方式,将这一情况告知于我,并且邀请我到当年的母校去看一看。
接到老同学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于是兴致勃勃地前往母校。
小道依旧美丽如昔,曾经嬉笑打闹的地方还是那个地方,徘徊在记忆长河中的片段又浮现在眼前,我仿佛又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
此时正值傍晚时分,夕阳将大地染成了金色,我与这位老同学漫步于校园中央的人工湖边,聊起了天,不知不觉中,我竟然没注意到湖面已经开始泛起涟漪。
“哈哈,被我逮着了吧?”
被这位老同学打断思绪,当我转过头的时候,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根手杆,正在用力拉扯着鱼竿,湖面上已经有一条鲫鱼挣扎着跳出了水面。
我也非常好奇,于是赶紧凑到湖边想要看看。
可是尚未靠近,就被我这位同学喊住了:“别靠太近!
等着,它就要上来了!”
犹豫了一下还是很想凑过去看看,所以我悄悄靠近了。
其实在靠近之前,我心中想着:这么小的鲫鱼怎么会被吸引到呢?
难道是我的想法错了吗?
于是又后退了一些距离,继续看着它们。
没过多久,我这位同学果然将其中的一条鲫鱼拉上了岸,这条鲫鱼并不是很大,但是体型能够看出来是比较饱满的,肥肉不少。
看到他的连连收获,我就忍不住开口问他:“现在这个时节似乎不太适合钓鲫鱼啊?
你怎么会临时想到钓鱼呢?”
只见他放下手里的鱼竿,慢吞吞地说:“这个嘛,也是今天临时想到的。”
“不信你看看,我今天用的饵料是什么给你看!”
我瞅了好久也没看出个什么门道来,就问道:“那你用的是啥啊?”
这位老同学直接就从兜里掏出了一盒东西,里面装着铃铛说:“你自己看,这是我自己制作的钓饵。”
于是我就拿起来仔细端详了一番,这是什么东西?
外观看起来不规律,不规则的形状也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于是我就好奇地问了一遍他的同学。
只见他拿过盒子,捏了一小块,然后摘下一片指甲盖的大小的小块放进嘴里嚼了嚼,又像是吃到了美味一样露出了享受的神情。
“这是啥东西?
这么香?”
看着他的表情也有点懵,他也笑道:“这是蚯蚓啊!”
“你不是说这是一饵料吗?”
老同学摇摇头,说:“这是我自制的植物酵母,蚯蚓是我养殖的时候捞出来的。”
“鱼喜欢吃什么?
自然不会偏食,小吃或者零食太适合它们了。”
这种说法果然令人耳目一新,与我们传统认识确实有很大的不同,以后也许可以试试。
所以说这哪里边儿有啥讲究吗?
“并没有啥讲究!
主要还是对环境因素有所考虑!"
这个小伙伴似乎更具经验似的!
我的小观察和老同学讨论。“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看不出来你还挺了解鲫鱼的,我们能不能谈一下技术问题?”
这时候天色已晚,两个人也就没再回去继续观察,思考一下还是直接回家睡觉。
因为这一整天都很累,所以等到第二天10点钟才醒了过来。
上午也专门去水库旁边买了一把网兜进行捕捞,在这一上午里基本上没有收获。
午饭过后就想带着网兜再次前往人工湖捕捞一些东西,刚走到人工湖边就发现那位老同学正趴在旁边专注地翻动着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么?
为什么这么专注啊?”
“哈哈,还真让我发现一些东西,我刚刚用铁钩子捅了几下,发现下面好像大肚子的不少。”
原来他是在翻动之前人工湖中堆积的一些水草,他用铁钩捅阴茎水草,是希望能够找一些虫子或者水蛭之类的诱饵呢?
我和我的几位朋友们站在旁边只是看着,也不知道如何上手,所以就一直站着像看大戏似的看戏,不时发出几句惊呼声。
“哎呀,这里有一些!”
果然这位老同学在捅水草的时候还真的能够捅出一些虫子,所以当我的几个朋友和他们朋友一起将这些虫子捉到手后,就全都围在一起,很好奇的问道:“这些虫子能当饵料用么?
鲤鱼也喜欢吃这种虫子吗?”
“当然喜欢吃了,因为虫子本来就是它们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它们会因为容易捕捉和食用方便而选择捕食虫子进行进食”
但是是否能够作为鲤鱼食物主要是要看其食物选择习性而定。
“就是说如果鲤鱼选择性比较强的话,那么就可能不吃这个虫子,我们只能根据多次尝试找到更加合适的诱饵啦!”
“对,因为不会因为找不到适合诱饵就停止进食,所以我们应该试几次看看反应”。
讨论认识上的认知差异。第二天中午刚吃完饭,我就收到了老同学发来的消息,让我过去看一下,他粘结饵料时拍晕或者摔晕蚯蚓有关问题。
骨头接收完以后立即赶往约定地点,双方讨论了一些当前使用和鳃肢同样的问题:活性太强,该如何更好地使用,在闲聊中得知老同学原姓冷,是因为名字原因才取名为凌霄,所以才叫他小霄。
我们讨论了良久,小霄认为活性不强更易于挂钩,从而提高效率,不知道是否合理,所以讨论时提出了一些疑问。
经过讨论,我们发现:一方面是对于鲫鱼来说,嘴巴较小,所以越活越难挂钩,只是一种简单处理方式,提高了挂钩效率,对此我们都能够达成共识。
另一方面则是鲫鱼实际上并不是偏食和挑食鱼类,因为时间不同的时候对于饵料要求也不同,当环境不同而导致蠕动程度较强,这也达到了誘鱼效果,由于还要观察其进行捕食行为,所以小霄才更加大胆使用,通过反复尝试才获得更加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