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农村的中年人,到了城里打拼多年,很多人发现自己最终的职业选择似乎逃不出“保姆”、“保洁”、“保安”这几个选项。想想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个人选择受限的无奈?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代那会儿,很多人生逢其时,赶上了外出务工的热潮。那时候,大家都想着到城里找个活儿干,挣点钱,过上比农村更好的日子。可城市发展到今天,产业结构变了,高科技、互联网、服务业这些新兴行业占了主流,工厂流水线上的活儿少了,对学历和技能的要求却高了。那些当年靠体力吃饭的中年人,岁数大了,学习新东西没那么快,再加上文化水平可能不高,找工作的时候自然就碰壁了。

“保姆”这行当,挺典型的。比如说,现在城市里双职工家庭多,年轻人忙着上班,没时间照顾老人小孩,就得请人帮忙。干这个的多是40岁到50多岁的大姐,农村出来的居多。她们可能没读过多少书,但做家务、带孩子、伺候老人这些活儿,手脚麻利又有经验,雇主也愿意用。工资呢,一般一个月4000到6000块,活儿累点但稳定,住家保姆还能省房租。可这活儿也有苦处,24小时待命,没啥个人时间,碰上挑剔的雇主还得受气。

再说“保洁”。城市里高楼大厦多了,小区、商场、地铁站,总得有人打扫卫生。这活儿门槛低,不需要啥专业技能,拿个扫帚、拖把就能干。工资不算高,大城市里可能3000到5000块,小地方更少点。干这个的也多是中年人,尤其是农村出来的,岁数大了在别处不好找活儿,保洁公司还管吃管住,凑合干着吧。不过这工作体力消耗大,天天弯腰低头,时间长了腰酸背痛是常事儿。

“保安”呢,稍微有点不一样,但也差不多。物业公司、小区、学校、工厂,都得有人看门、巡逻。干这个的多是40岁到60岁的男人,农村来的也不少。工资水平跟保洁差不多,大城市可能4000到6000块,小地方3000块左右。活儿不重,但得熬夜值班,站岗时间长,冬天冷夏天热,对身体也是考验。有的地方还要求会用电脑、懂点消防知识,这对文化水平不高的中年人来说,又多了一道坎儿。

为啥会这样呢?想想看,这些职业有个共同点:门槛低,不需要太多技术和学历,靠体力就能干。中年人离开农村后,年轻时可能在工厂、工地干过,后来岁数大了,体力不如从前,又没机会学新东西,只能挑这种活儿。更重要的是,城市生活成本高,房租、生活费压得人喘不过气,这些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多少能维持生计,不至于饿肚子。
可这真是他们的“终极职业”吗?有没有别的出路?比如说,国家这几年推职业教育,鼓励中年人学点技能,像电工、厨师啥的,能不能转型?还有人说,返乡创业也是条路,农村现在也在发展,搞养殖、种经济作物行不行?但现实是,学技能得花时间花钱,创业更得有本钱和门路,对很多人来说,太难了。
所以,这个问题抛出来,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