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的奶奶说对面山上有人在跳舞,结果三天后她就走了,父亲为什么会嚎啕大哭?

爱梦不醒时 2025-02-25 14:22:14

小时候,村里的日子总是特别忙碌却很简朴。

山多、路远、人稀,通讯更是个奢侈品。

有一回,乡里通知爷爷——当时是村支书——去开会,可这消息传到我们村后却变成了“带上装备去乡里”。

那时候刚解放不久,村里人时常听到国里提醒要防备坏人。

爷爷听说“带上装备”,还以为真有什么危险事件发生了。

他半夜赶路,一手紧握村里唯一的鸟铳,走在荒凉的山路上。

说实话,那鸟铳平时只是用来吓唬野兽的,真要对付什么人并不现实。

可爷爷却满怀使命感,天不亮就走到了乡镇。

结果,对方一问才发现闹了个大乌龙,现场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爷爷虽然也哭笑不得,但是心里是松了一口气。

从那以后,我总觉得当时的信息传递就像搞笑剧,大家一传十,十传百,传到最后全都跑偏了。

可这样的日子,也充满了纯朴的人情味和一种独特的安宁。

我奶奶,是村子里出了名的勤快人。

她的话不多,但句句有理,比如“能站着就别坐着,能坐着就别躺着”。

这句话,她说了一辈子,做了一辈子,无论年轻还是年老。

记得她80多岁的时候,身体已经不如从前了,可她仍然天天上山挖地、种菜、捡柴火。

我们说她:“现在日子好了,别忙了,歇歇吧!”结果她摆摆手,“躺久了人就废了,闲下来心也没意思了。”

她的勤劳和坚韧也不是从福气多来的,而是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

年轻时,每次家里要添点甜水,她就连夜赶做几十双草鞋,第二天背到县里卖掉,换几杯糖水带回来给我的老奶奶喝。

做的时候不觉得苦,反而觉得自己的辛苦能让别人开心,这挺值得。

奶奶虽然平常话不多,可她的很多简单道理,哪怕我们后来走出山村了,还是觉得字字贴心。

她说的每一句话,或许不是大道理,但经历过生活的人都懂。

村里人总说,奶奶是个“命硬”的人。

有阵子我们还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可后来听了几个故事后,才觉得这话一点都不假。

有一次,山里的炭窑着火了,奶奶正好路过,看见火苗子扑腾得厉害,二话不说就冲上去用脚把火踩灭了。

她回家后跟爷爷提起这事儿,本以为会被夸,结果爷爷气得脸都白了,说她命太大了,刚才差点把自己也“火化”了。

随后爷爷去看,只晚了十几分钟,炭窑的竹盖子已经被烧穿,压到了炭窑里。

奶奶说起来,还一脸后怕,庆幸自己瘦小,没直接踩跨掉下去。

还有一次,她放牛时被牛甩进沟里摔得昏迷。

当天太阳落山了,牛自己回家了,奶奶没回来,家人急得满山找。

结果找到奶奶时,她醒是醒了,就是浑身疼,后来躺了一个星期,出门又是活蹦乱跳的。

其实,说她是“命大”也好,是幸运也罢,她自己却不太在意这些,她只说:“人得往前看,日子再苦,咬牙坚持就过去了。

再坚强的人,也逃不过生命的尽头。

奶奶94岁的时候,医生就说她的器官逐渐老化了,这时候药物已经不起作用了,就让她开开心心地度过剩下的日子。

那以后,奶奶的日常变得更简单,也更规律:早起,吃饭,坚持自己能做的事情。

又过了两年,奶奶96岁,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

突然有一天,她坐在门前,说对面山上有一群年轻人跳舞,穿着花花绿绿的衣裳,说要来接她。

我们谁也没太在意,觉得这只是她睡觉后的一些梦话罢了。

可父亲听了,却红了眼,躲进房里偷偷抹泪。

他后来告诉我,当年的老奶奶——他的奶奶——去世之前也说过同样的话。

三天后,奶奶没有准时起床。

父亲坐在床前抱着她,一直低声呼唤,可她再也没有醒过来。

一生都没有卧床的奶奶,就这样平静地走了,留给我们的是她的话,她的故事,还有她朴素却深刻的生活智慧。

奶奶的一生像极了大山里的青松,根扎在山石中,常年迎风而立。

她给人的感觉永远平静、温暖,可她其实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

她用绝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乐观态度和坚韧,度过了96年的人生。

我们为什么会记住一个人?

是因为她的言行能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让她即使走了,依然活在记忆中。

奶奶的那些朴素道理,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不慌、不争、遇山翻山、遇水涉水。

也许,山对面那群“跳舞的年轻人”真的来了,让她去到了另一个自在的地方。

0 阅读:0

爱梦不醒时

简介: 爱情和生活,总是有太多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