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高血压作为当今社会常见的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因素。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27.9%,约3.3亿人患有高血压。在众多影响血压的因素中,饮食习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饮食与高血压的密切关系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张宇教授指出,饮食结构不合理是高血压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人不知道,某些看似普通的食物可能是血压上升的"隐形推手"。而猪皮,这种在中国餐桌上常见的食材,就被不少专业医生称为高血压患者应当警惕的"刺客"。
猪皮:高血压患者的隐形威胁猪皮味道鲜美,口感弹滑,深受国人喜爱。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科王继光教授提醒,猪皮富含胶原蛋白的同时,也蕴含大量饱和脂肪和胆固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发布的《中国食物成分表》数据显示,每100克猪皮中含有高达23.5克脂肪,其中饱和脂肪占比超过40%,胆固醇含量约95毫克。

这些成分会促进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人们常说的"坏胆固醇")水平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就像一条正常流淌的河流,突然有人往里倒入大量泥沙一样,过多的胆固醇会逐渐附着在血管壁上,使血管内径变窄,血液流动阻力增大,最终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患者应警惕的其他"危险食物"除猪皮外,还有几类食物也被标记为高血压患者的"危险食物":
1. 高钠食品:血压上升的推手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李小鹰教授表示,钠离子过量摄入是导致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而目前中国居民日均食盐摄入量为9.3克,远超推荐值。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血压科刘启明教授解释道,钠离子过多会引起体内水分潴留,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增加血容量,同时还会使血管收缩,这两种作用共同导致血压升高。
常见高钠食品包括:腌制食品(咸菜、咸鱼等)、加工肉制品(香肠、火腿等)、方便面、榨菜等。
2. 精制碳水化合物:血糖波动的源头精制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后迅速下降,这种波动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引起血管收缩,心率加快,最终导致血压升高。

精制碳水化合物食品主要包括:白面包、精白米、糕点、甜点等。这些食物进入人体后,就像是往火炉里倒入大量易燃物,血糖会迅速"燃烧"上升,然后又快速下降。
3. 饱和脂肪与反式脂肪:血管健康的杀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吴永健教授解释,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会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这些脂肪就像是血管中的"黏合剂",它们会促使血液中的脂质颗粒附着在血管壁上,就像原本光滑的水管内壁逐渐粗糙、变窄一样。
使血液流动阻力增大,心脏需要更大力气泵血,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常见于动物脂肪(肥肉、奶油)、植物奶油、油炸食品、饼干等。

4. 酒精:适量益处,过量有害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文教授表示,适量饮酒可能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但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上升。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建议,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酒精过量摄入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使血管收缩。
同时还会影响肾脏对水钠的排泄,这些都会促使血压升高。酒精对血压的影响就像是给汽车踩油门,饮酒过量就如同猛踩油门,血压自然"速度"飙升。
科学饮食,稳定血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张海澄教授强调,稳定血压的关键在于科学饮食,推荐高血压患者可以采用被称为"DASH膳食模式"(即"防止高血压的膳食方法")。

DASH膳食核心要点:
1. 增加果蔬摄入:每日应摄入400-500克蔬菜,100-200克水果。果蔬富含钾、镁、纤维素等,有助于平衡体内钠离子,促进血管舒张。
2. 选择全谷物食品:如糙米、全麦面包等。相比精制谷物,全谷物可以平稳血糖波动,减少对血压的冲击。
3.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鱼类、豆类、去皮禽肉等低脂肪蛋白质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营养师王燕教授建议,成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体重(kg)×1-1.2克。
4. 限制钠盐摄入:成年人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下。烹饪时可用香料、醋等调味品替代部分盐分,减少高钠调味品的使用。

5. 合理选择脂肪来源:优先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亚麻籽油等;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
实用小贴士:日常饮食血压管理
巧用替代食材: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营养科主任张雪梅教授建议,可用豆腐皮替代猪皮、用香菇等菌类替代肉类提鲜、用低钠盐替代普通食盐等。
读懂食品标签:购买加工食品时,注意查看营养成分表中的钠含量、脂肪含量和反式脂肪含量。
科学烹饪方法:优先选择蒸、煮、炖、焖等烹饪方式,减少油炸、煎、烤等高温烹调方式,可保留食物营养的同时减少有害物质产生。

规律进餐:避免暴饮暴食或长时间饥饿,保持每日三餐规律进食,适量加餐,避免血糖大幅波动。
控制零食摄入:减少薯片、饼干等高盐高脂零食摄入,可选择坚果(无盐)、新鲜水果等作为零食替代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王继光教授提醒,高血压防控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科学饮食只是其中一环。
坚持规律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规律作息等也同样重要。如已确诊高血压,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血压,切勿擅自停药或调整药量。

高血压防控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坚持。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调整,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饮食、科学生活,血压自然稳如泰山。
参考文献: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修订版).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 中国循环杂志,2023,38(10):921-949.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王文,张宇,吴永健等. DASH饮食模式在中国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中华高血压杂志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