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签完千亿订单,转身就骂金主”加拿大总理卡尼的“变脸大戏”,让人目瞪口呆。中国的原油订单让加拿大赚得盆满钵满,卡尼却公开将中国称为“最大威胁”,不禁让人怀疑,他哪根筋搭错了?
此前中美贸易战硝烟再起,中国对美石油进口量暴跌90%,加拿大却意外成为最大赢家。据彭博社数据,中国从加拿大日均进口原油量从10万桶飙升至80万桶,单月进口量更创下730万桶的纪录。
中国这么做,一方面是“能源多元化”的战略布局,另一方面也是对美国贸易战的反击,削弱美国石油霸权;中国通过加拿大、俄罗斯、中东等多渠道分散风险,将单一国家能源依赖度控制在5%以下。
对加拿大而言,这笔订单更是“救命稻草”:加拿大原油价格长期低于国际基准30%,中国订单直接带动当地薪资十年来首次普涨。此外,中国的订单也帮助了加拿大摆脱美国的控制,加拿大430万桶/日的原油出口中,80%曾流向美国,中国市场的溢价15%和五年固定价格协议,让加拿大首次尝到“能源主权”的甜头。
然而,经济上的蜜月期还未结束,卡尼政府便上演了“政治变脸”。4月20日,卡尼在竞选辩论中公然宣称“中国是加拿大最大外部威胁”,并指责中国“干涉内政”“威胁北极安全”。这些指控的荒谬性显而易见,首先就是“北极威胁论”,宣称中国在北极威胁到了加拿大,但中国在北极的活动以科研和航道开发为主,且与俄罗斯、挪威等国合作,加拿大的“军事化”指控毫无实证。
但是最坏的影响,是在台海问题上碰瓷,卡尼声称“关注台海和平”,却无视一个中国原则,企图将中国内政问题国际化。
这种“双标”逻辑,连加拿大网民都看不下去。社交媒体上,有人晒出中加石油签约现场的喜庆画面,嘲讽卡尼:一边收钱一边骂人,这就是西方价值观?
实际上,卡尼的“反华秀”绝非一时兴起,而是精心设计的政治投机:转移国内矛盾:加拿大通胀率破7%、房价年涨40%,民众不满情绪高涨。通过炒作“中国威胁”,卡尼试图将民生问题转化为“国家安全”议题。
特朗普近期威胁对加拿大输美石油加征“国家安全税”,甚至扬言“吞并加拿大为第51州”。卡尼的强硬表态,实为塑造自己的“硬汉”人设:加拿大自由党支持率从43%暴跌至32%,卡尼急需通过外交强硬姿态拉拢保守派选民,他不仅以反特朗普出名,现在也要反对中国,展示更多的强硬立场。
然而卡尼政府的算计看似精明,其实是严重误判了三大现实:第一是中国市场不可替代:中国是加拿大油菜籽、猪肉、矿产品的最大买家,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1333亿加元。一旦中方全面反制,加拿大农业省份将瞬间陷入“瘫痪”。
第二是美国靠不住:特朗普对加拿大加征汽车关税、威胁切断五大湖水资源共享,早已证明“美加同盟”的单向剥削本质。
最后是中国反制精准且克制:中方此前对加拿大菜籽油、豌豆加征100%关税,却特意避开关键矿产领域,既警示加方,又为谈判留有余地,如果加拿大执迷不悟,结果只能是“政治赌博”注定失败。
阿尔伯塔省能源企业已绕过联邦政府,通过民间渠道维持对华出口;安大略省农民直言“没有中国订单,拖拉机早熄火了”。若中加关系恶化,加拿大将重蹈澳大利亚覆辙——2019年澳方炒作“中国威胁”,导致大麦、葡萄酒等产业损失超200亿澳元。此外,中国推动“冰上丝绸之路”年货运量破1.2亿吨,金砖扩容至25国,加拿大却困在“价值观外交”的茧房中,最后只能是里外不是人。
卡尼的表演,不过是西方政客“恐惧中国崛起”的缩影。他们既想赚中国的钱,又想维持霸权旧秩序,最终只会被时代抛弃。对中国而言,合作的大门始终敞开,但核心利益不容交易。加拿大若继续玩火,等待它的不仅是经济寒冬,更是国际信誉的彻底破产。“反华”是一门亏本生意,卡尼嘴硬的时间可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