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2月3日至4日的访美之行,备受关注。
正如内塔尼亚胡所言,他是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国总统后首位访问白宫与其会面的外国领导人,这证明以美同盟的强大,以及他与特朗普牢固的友谊。
这句话听起来非常耳熟,因为在特朗普第一次就任美国总统的时候,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说过类似的话。
内塔尼亚胡访美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加沙地带第二阶段停火谈判是主线,具体细节上,是“战胜哈马斯、释放所有人质以及处理伊朗轴心的所有组成部分”。
我们不妨看公开报道,内达尼亚胡所取得的成果,特朗普提前签署了对伊朗实施“极限施压”的总统备忘录,以等候内塔尼亚胡的到来,足见规格之高。
备忘录内容包括,将伊朗石油打压至“零”出口,以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另外,特朗普签署行政令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并禁止向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提供资助。
以上举措,不难看出都是在全方位地支持以色列。
更重要的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特朗普声称希望美国接管加沙,并认为美国对加沙拥有“长期”所有权。
问题接着就来了,美国接管加沙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特朗普抛出这样的言论,让人第一反应就是他在就职典礼上的宣言,“扩张美国领土,把美国国旗插上新的地平线”。如此看来,特朗普觊觎加沙地带,不是不可能。
闲闲财经想要说的是,相比较收购加拿大、格陵兰岛,接管加沙地带恐怕更有实操性。原因无它,加沙地带的主权并不牢固,巴勒斯坦人民在以色列的铁骑下艰苦抵抗,如果美国插手“接管加沙”,成功的概率大幅攀升。
更何况,在这个节骨眼上退出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充分能暴露出特朗普驱逐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民的野心,“清空加沙”计划是特朗普为以色列开出的一个药方。
尽管该提法遭遇到了多方反对,闲闲财经认为,美国推动实施这一计划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只是当前时机还不成熟而已。
我们不妨重新审视一下加沙地带的三阶段停火协议:第一阶段停火,哈马斯释放33名人质,以军部分撤出加沙;第二阶段停火,哈马斯释放所有人质,以色列彻底结束战争,以军全部撤出加沙;第三阶段是加沙战后重建。
第二阶段停火协议,很难实施,因为以色列希望彻底消灭加沙地带的哈马斯,这一目标如果不能达成,以色列则希望长期驻军加沙对哈马斯形成威慑。
这就意味着,巴以冲突战火重燃,将是大概率事件。对于以色列来说,难点在于消灭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毕竟巴以冲突长达15个月都未能达成这一目标,阶段停火后哈马斯的力量又迅速得到恢复壮大。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美国方案,在以色列眼里恐怕变得非常有价值了。
加沙地带的哈马斯之所以强大,因其“兵民一体”的独特模式,导致以色列很难彻底将其消灭的。
如果想要彻底瓦解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清空加沙”成了唯一方案。“清空加沙”的一个难点是如何解决难民问题,如果别的国家同意接收难民,“清空”计划就变得简单多了。
倘若一边对加沙围困、轰炸,一边给出难民逃生出口,一边又有他国有序接收,就可以以最小代价来解决加沙哈马斯的问题。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或许可以让一些中东国家被迫接收加沙难民的可能。这不是闲闲财经凭空猜想,比如,此前哥伦比亚因拒绝两架载有被驱逐移民的美国军用飞机,就遭到了特朗普的贸易制裁威胁,最终被迫妥协。
当然了,当前时机还未到来,一旦巴以冲突再起,在双方斗争到了非常艰苦的时候,美国或能坐收渔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