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叶津头,莫愁湖畔,远树云烟叠。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周末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各地方大多存在着豪族大姓,其族中子弟往往能在史书中留下几笔记载。本篇就来聊聊汉末时期的李姓人物们。
梳理了《三国志》中提及的李姓人物们,名单太长了就分为两段:李傕、李进、李封、李丰(袁术将)、李堪、李庶、李伏、李辅、李华、李昭、李氏(李夫人)、李延、李肃(五原)、李蒙、李祯、李固、李乐、李历、李大目、李立、李移子、李敏、李胜、李义、李丰(李义子)、李术、李业、李申成、李信、李胤yìn、李邵(钜鹿太守)、李觌dí、李越、李邹、李典、李乾、李整、李祯(李典子)、李通、李绪、李基、李条、李永、李寿。
李氏(李姬)、李氏(李贵人)、李歆xīn、李叔才、李惠、李俊、李朔shuò、李若、李光、李成、李覃tán、李升、李权、李异、李定、李虎、李氏(李昭仪)、李严、李丰(李严子)、李鸿、李仁、李譔zhuàn、李恢、李遗、李球、李盛、李密、李伯仁、李朝、李邵(季汉)、李福、李邈miǎo、李桓、李崇、李衡、李勖xù、李肃(南阳)、李允、李兴、李膺yīng、李玉、李儒。李孚这种从冯姓改名的就没算,名士李膺也没算,只有个重名的。
“卓将李傕、郭汜等杀允攻布,布败,东出武关”——《三国志·武帝纪》
【李傕,董卓部将,在董卓身故后攻破长安,还与郭汜上演了争夺天子、朝臣的闹剧,不过他这个“大司马”之职是无数人难以企及的】
“布到乘氏,为其县人李进所破,东屯山阳”——《三国志·武帝纪》
【李进,出身于乘氏地方大姓,还曾击败过吕布】
“夏,布将薛兰、李封屯钜野,太祖攻之,布救兰,兰败,布走,遂斩兰等”——《三国志·武帝纪》
【李封,吕布部将,与曹操交战后身亡】
“术闻公自来,弃军走,留其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公到,击破蕤等,皆斩之”——《三国志·武帝纪》
【李丰,这位是袁术麾下部将,而非后来的曹魏中书令,也是与曹操交战丧命】
“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遂与韩遂、杨秋、李堪、成宜等叛”——《三国志·武帝纪》
【李堪,关中诸将之一,渭南之战兵败后被杀】
“武都李庶、姜合羁旅汉中,谓臣曰”——《三国志·文帝纪》注解
【李庶,魏国将领,为曹丕完成汉魏嬗代提供了些许助力】
“左中郎将李伏表魏王曰”——《三国志·文帝纪》注解
【李伏,他和许芝提供的图谶、符命依据,也是为曹丕上位做准备】
“宣王诱达将李辅及达甥邓贤,贤等开门内军”——《三国志·明帝纪》注解
【李辅,被司马懿诱降的季汉将领,在魏国官至前将军】
“使保林李华、刘勋等与怀、信等戏”——《三国志·齐王纪》注解
【李华,魏明帝曹叡时期的宫中女官】
“戊子夜,帝自将冗从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下陵云台”——《三国志·高贵乡公纪》
【李昭,曹髦意图起兵讨伐司马昭时的参与者】
“甄后临没,以帝属李夫人”——《三国志·魏书·后妃传》注解
【李氏,文昭甄皇后临终前将曹叡托付给了这位李夫人】
“获袁绍豫州从事李延,煮杀之”——《三国志·董卓传》注解
【李延,袁绍麾下的豫州从事,落入董卓之手丧命】
“布使同郡骑都尉李肃等,将亲兵十馀人,伪著卫士服守掖门”——《三国志·董卓传》
【李肃,吕布同乡,与他一起诛杀了董卓,但他被牛辅击败后,吕布不顾曾经的情谊诛杀了他】
“与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围长安城”——《三国志·董卓传》
【李蒙,董卓余部,也参与过李郭之乱,后来被李傕干掉了】
“侍中李祯,傕州里,素与傕通”——《三国志·董卓传》注解
【李祯,汉末时期的侍中,因为与李傕同是凉州人士,还帮刘协说了两句好话】
“天子使左中郎将李固持节拜傕为大司马,在三公之右”——《三国志·董卓传》注解
【李固,被汉献帝刘协派去封李傕为大司马,与东汉名臣李固只是同名】
“奉急招河东故白波帅韩暹、胡才、李乐等合,与傕、汜大战”——《三国志·董卓传》
【李乐,汉末白波贼,也参与到李傕、郭汜的争斗中了,留守河东期间病逝】
“馥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谏馥曰”——《三国志·袁绍传》
【李历,冀州治中,尝试过劝说韩馥不要把冀州拱手让人】
“又击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三国志·袁绍传》注解
【李大目,汉末黑山诸多贼寇之一,被袁绍击败,“李大目”应该只是个名号,大抵也姓李】
“后无几,太祖平荆州,以涿郡李立字建贤为荆州刺史”——《三国志·刘表传》注解
【李立,有歌谣“不意李立为贵人”,曹操拿下荆州后也确实让他担任荆州刺史了,若是他传出的歌谣就更有意思了】
“若故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等三人,与之定兄弟之誓”——《三国志·公孙瓒传》注解
【李移子,公孙瓒年轻时结交的有人,家底殷实】
“故河内太守李敏,郡中知名,恶度所为,恐为所害,乃将家属入于海”——《三国志·公孙度传》
【李敏,曾任河内太守,因为厌恶公孙度举家迁徙,遭其报复】
“南阳何晏、邓扬、李胜、沛国丁谧、东平毕轨咸有声名,进趣于时,明帝以其浮华,皆抑黜之”——《三国志·曹爽传》
【李胜,曹爽的浮华友人之一,曹爽得势后他也官至荆州刺史,拜见司马懿时还被其装病忽悠了】
“严干字公仲,李义字孝懿,皆冯翊东县人也”——《三国志·裴潜传》注解
【李义,与严干两人相互扶持,在魏国官至卫尉,可能别名“李恢”】
“中书令李丰虽宿为大将军司马景王所亲待,然私心在玄”——《三国志·夏侯尚传》
【李丰,李义之子,虽然与司马师交好,但他也参与了谋诛司马师一事,事泄后被杀】
“建安五年,为孙策庐江太守李术所杀,时年三十八”——《三国志·荀彧传》注解
【李术,孙策上书任命的庐江太守,孙策逝世后拥兵自重,被孙权干掉了】
“夔谓术谋臣李业曰”——《三国志·何夔传》
【李业,袁术的谋臣,没留下什么事迹】
“为李申成所白,收治,并免威官”——《三国志·司马芝传》注解
【李申成,曾举报过日益骄横的刘勋】
“司徒李胤、司隷王弘等常称曰”——《三国志·华歆传》注解
【李胤,李敏之孙,在西晋官至司徒,其父李信多次寻找过李敏的踪迹】
“绍逆公孙瓒于界桥,钜鹿太守李邵及郡冠盖,以瓒兵强,皆欲属瓒”——《三国志·董昭传》
【李邵,汉末钜鹿太守,在袁绍与公孙瓒交锋时,意图投降公孙瓒,与季汉那位只是重名】
“雅好人伦典籍,乡人李觌等盛得名誉,朗常显贬下之”——《三国志·司马朗传》
【李觌,虽然名闻一时,但司马朗并不看好他】
“李越以陇西反,则率羌胡围越,越即请服”——《三国志·苏则传》
【李越,曾在陇西郡叛乱,被苏则率领羌胡围攻后投降】
“从征吕布,别降布将赵庶、李邹等”——《三国志·徐晃传》
【李邹,吕布部将,被徐晃击败后投降】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三国志·李典传》
【李典,曹魏宿将,从父李乾在乘氏颇具影响力,在其遇害后由李整领兵。李典被追谥为“愍侯”,有个儿子李祯嗣侯,与汉末那位侍中不是同一人】
“李通字文达,江夏平春人也”——《三国志·李通传》
【李通,同样是曹魏宿将,不过在建安十四年救援曹仁时就逝去了,有两个儿子:李绪、李基】
“太祖使督青州诸郡兵以讨东莱群贼李条等,有功”——《三国志·吕虔传》
【李条,汉末东莱贼,被吕虔领兵击败】
“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雠,韦为报之”——《三国志·典韦传》
【李永,被典韦袭杀,也以这种特别的方式留名史册】
“初,淯外祖父赵安为同县李寿所杀”——《三国志·庞淯传》
【李寿,因为他杀害了庞淯的外祖父,所以庞淯之母庞娥亲矢志于复仇,也最终完成了复仇】
“李姬生谷城殇公子乘”——《三国志·武文王世公传》
【李氏,曹操的嫔妃之一,有个儿子曹乘】
“李贵人生赞哀王协”——《三国志·武文王世公传》
【李氏,也许与魏明帝被托付的那个“李夫人”是同一人】
“蜀大将军姜维率众依麴山筑二城,使牙门将句安、李歆等守之,聚羌胡质任等寇逼诸郡”——《三国志·陈群传》
【李歆,姜维麾下部将,据守麹城,被陈泰迫降】
“召李叔才乡闾之间”——《三国志·和洽传》注解
【李叔才,许劭发掘的汝南贤才之一】
“时李惠监作,复奏留一月,有所成讫”——《三国志·孙礼传》
【李惠,魏国修建宫室时的监工,曾上书建议参与劳作的百姓多留一个月】
“计定,外与乡人姜隐、赵昂、尹奉、姚琼、孔信、武都人李俊、王灵结谋,定讨超约”——《三国志·杨阜传》
【李俊,武都人士,与杨阜等人一起赶走了马超】
“时郡内李朔等各拥部曲,害于平民,太守使宠纠焉”——《三国志·满宠传》
【李朔,在山阳郡境内祸害百姓,被满宠解决】
“悉见其比居年少,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三国志·胡质传》
【李若,胡质麾下的书吏,犯罪后被胡质成功抓获】
“吴贼邓由、李光等,同谋十八屯,欲来归化”——《三国志·胡质传》注解
【李光,本来是吴国将领,意图投降魏国,最终未降】
“初,军吏李成苦咳嗽,昼夜不寤,时吐脓血,以问佗”——《三国志·华佗传》
【李成,华佗接待的病人,也因此留名史册】
“议郎安平李覃学其辟谷,餐伏苓,饮寒水”——《三国志·华佗传》
【李覃,效仿华佗的生活,把自己学没了】
“是时益州逆贼马相、赵祗等於绵竹县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数千人,先杀绵竹令李升”——《三国志·刘焉传》
【李升,汉末时期的绵竹令,马相等人叛乱时遇害】
“李权字伯豫,为临邛长”——《三国志·刘焉传》注解
【李权,益州地方豪强,遭遇刘焉清算】
“今州中诸将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三国志·刘焉传》
【李异,刘焉麾下将领,自恃有功,后来加入了孙权阵营】
“涿人李定云:‘此家必出贵人。’”——《三国志·先主传》注解
【李定,刘备的同乡,也预言刘备家将出贵人】
“又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簿”——《三国志·后主传》注解
【李虎,季汉投降后负责送士民簿,记载的就是季汉的人口物资数量】
“李昭仪曰:‘我不能二三屈辱。’”——《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
【李氏,刘禅时期的昭仪,拒绝被魏国分配的命运,自尽】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也”——《三国志·李严传》
【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刘备的托孤重臣,却在北伐过程中拖后腿,因此被诸多朝臣联名上书免官,有趣的是其子也名为李丰】
“建兴三年,随诸葛亮南行,归至汉阳县,降人李鸿来诣亮”——《三国志·费诗传》
【李鸿,魏国降人,诸葛亮见到他时还询问了孟达的近况】
“王元泰、李伯仁、王文仪、杨季休、丁君干、李永南兄弟、文仲宝等,每叹高志,未见如旧”——《三国志·杜微传》
【李伯仁,没有留下具体事迹,只知他是彼时益州俊彦】
“李譔字钦仲,梓潼涪人也”——《三国志·李譔传》
【李譔,李仁之子,传承了父亲的学识,也留下了不少经学著作】
“李恢字德昂,建宁俞元人也”——《三国志·李恢传》
【李恢,曾任季汉庲降都督,身为南中人士还能坐镇于南中,有个儿子李遗,还有个侄子李球战死于绵竹】
“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三国志·王平传》
【李盛,街亭兵败后被处死的季汉将领】
“又斯都耆帅李求承,昔手杀龚禄,嶷求募捕得,数其宿恶而诛之”——《三国志·张嶷传》
【李求承,杀害龚禄的益州耆帅,被张嶷击杀】
“魏狄道长李简密书请降,卫将军姜维率嶷等因简之资以出陇西”——《三国志·张嶷传》
【李简,投降的魏国狄道长】
“戏同县后进有李密者,字令伯”——《三国志·杨戏传》注解
【李密,其作品《陈情表》,千古名传】
“赞王国山、李永南、马盛衡、马承伯、李孙德、李伟南,龚德绪、王义强”——《季汉辅臣赞》
【李朝、李邵、李福,李朝、李邵还有一个他们早逝的兄弟并称“李氏三龙”,李福正是李权之子,他们在季汉效力】
“邵兄邈,字汉南,刘璋时为牛鞞长”——《三国志·杨戏传》注解
【李邈,李邵的兄长,诸葛亮逝世后他上书指责其过错,因此被盛怒的刘禅诛杀】
“庐陵贼李桓、罗厉等为乱”——《三国志·吴主传》
【李桓,在庐陵作乱,被吕岱平定】
“是月,遣中书郎李崇赍辅国将军罗阳王印绶迎表”——《三国志·吴主传》
【李崇,即“徵崇”,作为饱学之士深得孙登敬重】
“太守李衡数以事侵休,休上书乞徙他郡,诏徙会稽”——《三国志·孙休传》
【李衡,主要事迹是种了千株橘子树,得罪过孙休不过没被处罚】
“李勖以建安道不通利,杀导将冯斐,引军还”——《三国志·孙皓传》
【李勖,奉命出击交阯,借口向导指路有问题返回,也因此被何定举报丧命】
“少从南阳李肃学”——《三国志·孙皓传》注解
【李肃,这位是南阳人士,擅长品鉴人物,孙权也因此让他负责选拔人才】
“在事一年,遵皎旧迹,礼刘靖、李允、吴硕、张梁及江夏闾举等”——《三国志·孙奂传》
【李允,当年孙皎提拔的人才,也受到了孙奂的重视】
“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三国志·朱然传》
【李兴,魏国将领,领兵试图阻断朱然兵马的后路,被其击败】
“时庐江太守李膺整严兵骑,欲须诸军半渡,因迫击之”——《三国志·朱桓传》
【李膺,这位和汉末名士李膺不是同一人,他担任庐江太守时见到朱桓断后,忌惮于朱桓的能力不敢出兵追击】
“十八年,豫章东部民彭材、李玉、王海等起为贼乱”——《三国志·贺齐传》
【李玉,豫章贼寇之一,被贺齐搞定】
“卓乃置弘农王于阁上,使郎中令李儒进酖”——《后汉书·皇后纪》
【李儒,这是后世知名人物,主要事迹是奉命鸩杀刘辩】
如有疏漏,还望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