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浅谈红楼4-《红楼梦》就是“朱楼梦”,老朱家那幢楼最后倒塌了,给民众带来了无限的灾难
(本文中所有的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倘若存在不当之处,还望联系予以删除)
(本文共计 2400 字,阅读完毕大约需要 7 分钟)
大概一百年前,突然,学者们开始对《红楼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部书有两大看点至今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首先,贾家的衰落到底是在影射谁?
其次,这部书的后四十回哪里去了?
或许,现在普遍的答案是,贾家便是曹雪芹在写自己的曹家;而后四十回丢失了,是高鹗程伟元“狗尾续貂”续写的。并且,在大部分人看来,这部书是“女性的颂歌”。
朱楼梦
然而,以上这一切所谓的答案,在“红楼索隐派”看来,就跟闹着玩儿似的。那么索隐派到底拥护什么样的观点呢?其实很简单,这部书根本就不是什么曹家的故事,甚至作者也不太可能是曹雪芹,这部书就是在写明朝灭亡,被满清取代后,人们落入生存深渊后的呼喊。
时隔几年,省愚杂谈再度开启对于《红楼梦》故事的解读,咱们今天聊聊索隐派的观点,就从贾宝玉的真名开始讲起。
·小名唤作“宝玉”
咱们先不多说,直接给结论,贾宝玉的本名叫-贾璋。
首先可以澄清的是,对于贾宝玉本名叫“贾璋”的说法,并没有哪个文学大家站出来确立。而此说法更多的来自于近年来,自媒体对于文学创作能够更加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所形成的说法。
咱们阅读《红楼梦》一书的时候,多次看见,书中只说“他小名唤作宝玉”,也就是说全书都在小名对其相称。而实际上,按照辈分,贾宝玉的同辈兄弟们名字分别是贾珍、贾琏、贾珠、贾琮、贾环等等,所以,贾宝玉本名也应该是单字名,并且是斜王旁。
近年来,猜测贾宝玉本名的时候,最先出现了两个说法,称其本名可能是贾璧或者贾瑛。
第一个所谓“贾璧”的说法,更多源自于其与其兄长贾珠名字之间的联想。人们大多受到“珠联璧合”的启发,认为其应该叫“贾璧”。
第二个所谓“贾瑛”的说法,因为书中多次提及其有“神瑛侍者”的身份。
然而,省愚坚定的认为,以上两个说法过于草率武断,且望文生义了。
恍然间,历史重现
贾宝玉的本名,按照作者最初的想法,应该就叫“贾璋”。其兄长贾珠、姊贾元春与他三人一起,名字中镶嵌着的,便是“朱元璋”的名讳。这也即是此书在满清几百年中都不敢写出其本名的本质原因。
另外,现代汉语中,对于姊的叫法逐渐已经演化为“姐姐”,这个词语“姐姐”其实就是满蒙方言影响汉语的例证。几百年来,整个北方文化占据极大的话语权,所谓“姐姐”、“胡同”等满蒙词汇逐渐进入现代汉语常用词汇中。
回到话题,《红楼梦》一书,处处都镶嵌着对于明朝的悼念以及之于满清的仇恨。其实当时的人,真能读懂,所以,这本书没有后四十回,这本书也留下了太多的隐喻。
·蔡元培先生为首的索隐派之基本观点
最先列出所谓“反清复明”观点的,是一代大师蔡元培先生。1915年蔡先生撰写《石头记索隐》,总结其说,推论小说中人所影射的历史人物。故此视《红楼梦》为历史隐喻小说的观点,被称为“索隐派”。
然而,众所周知,后来几十年,出现了太多让人难以回首的事实,国家承受在苦难之中,暂时没有太多人顾及一本小说的主旨到底是什么。
20世纪70年代,“索隐派”在海峡对岸“复活”,代表学者是潘重规和杜世杰。他们不再坚持小说影射历史人物,而强调全书宗旨在反清复明或仇清悼明。
有很多因为红楼梦形成的文化符号
几处十分有说服力的说明在于,首先,书中薛宝钗的堂妹薛宝琴,于该书第五十二回中的《真真国女儿诗》,清楚的吟唱到: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这也就十分的明显了,朱楼梦已经成为昨夜,如今的满清都带水属性,所以是水国吟。
此诗作暴露了《红楼梦》实为“朱楼梦”,而朱姓为明朝皇室之“国姓”在清朝甚为敏感,代表着反清复明的梦想,若非有一定安全保障的人士恐不敢如此书写,也无必要如此书写。
此外其诗句中更写道:“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更加指出这位怀抱梦想的人士同时又居住在有着丛林的海岛上,于明末清初之际,仅仅东宁郑氏符合这个情况。
《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与角色安排与郑氏王族的历史有着高度的相似性,而书中东府宁国府又恰巧对应东宁之称,贾府贾政之名又影射假政权和“假郑”,因为贾母大权在握实指郑成功死后其妻董国太实揽大权。
然而21世纪后,在今南京花塘村的考证发现,当地有诸多现象高度吻合红楼梦情节,全村附近有众多与红楼梦对应或联想的地名达38个之多,明显超出巧合程度,于是又有理论怀疑作者不论为曹雪芹或他人都是出自当地,所以此一理论又否定了明郑残存势力作者之说,或是引申为明郑残存势力人士中有人出自花塘村根据家乡作为题材,泛泛诸论,未有定述。
但是无论怎样,索隐派坚持认为,此书就是在悼念逝去的明朝,对于当时的满清充满无奈的抗拒感。但是,当时有人不这么认为,他们首先考据出作者是江宁织造曹寅家的孙子曹雪芹,并且认为,这是他在写自己家败落的故事。这里面的代表,就是胡适。
·胡适的观点一定是金科玉律?
1921年,胡适撰文《红楼梦考证》,被普遍认为是“自传说”的开山之作。
胡适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写他亲见亲闻的曹家繁华旧梦。在“自传说”的号召下,许多有关曹雪芹的史料陆续被发现,从考证曹雪芹的身世,来说明《红楼梦》的主题和情节。
让我们沉浸其中
受“自传说”影响,不少学者集中研究作者曹雪芹的生活。就考证曹雪芹的家世而言,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是集大成之作,他把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的贾家完全等同起来。这种“考证派”红学已变为“曹学”。
俞平伯在20世纪50年代初已反省“自传说”,指出其弊病为:
第一,失去小说所为小说意义;
第二,这样处处黏合真人真事,小说恐怕不好写,更不能写得这样好;
第三,作者明说真事隐去,若处处都是真的,即无所谓“真事隐”;
所以,言及此,省愚认为,胡适说的不一定就对,蔡元培先生的观点也不一定错。《红楼梦》的故事是女娲补天的石头开始的,鄙人觉得,曹家很难担待得起那块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但是逝去的明朝完全可以。
省愚浅谈红楼,好久不见,咱们下次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