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再起,湖南人有责任替中国完成两岸统一!

卓子聊历史 2023-10-19 07:15:28

“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

《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领导人这些语重心长的话语,令人热血沸腾。彰显了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钢铁意志与不可阻挠的决心。

中国虽大,但没有一寸土地是多余的。近代以来,面对争取领土完整和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湖南人一直冲锋在前,担当救亡图存的重任。“中华要灭亡,湖南人先死绝!”,不少湘人为保卫、治理台湾禅精竭虑。

湘人护台

在台湾东北角的贡寮乡一带,有一个“雄镇蛮烟”碑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因为有了这块碑,这一带成了旅游胜地,平时都会有人慕名拜访,到了节假日就更是人山人海了,形成了现在台湾一条热门的古道旅游线路。

这块碑是湖南张家界人刘明灯所立,1868年,刘明灯任台湾镇总兵,统领台湾所有军务防务,时值冬天,刘明灯率军北巡淡兰,在距草岭顶前约一公里处的山腹间,突遇暴雨,军士所带火把均被浇灭,周遭黑雾弥漫,不辨方向。

顿时,队伍开始骚乱,有迷信的人便开始说神明降罪。刘明灯大声呵斥“世上哪有鬼神之说,天象骤变只是自然之道,有何恐慌”。

刘明灯随即命周边再点火炬,大书书“雄镇蛮烟”四个大字,顷间,大雨停止,迷雾慢慢散去,众人皆惊诧。之后刘明灯命人刻字于石崖之上,以安定人心。

此事虽近乎神话,但是充分彰显湖南人悍勇的血气,不畏鬼怪的浩然之气。

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数千名湘军将士奉命渡海,前往台湾驻守,与装备精良的法军作战,湘军面对从未见过的大海,以及不熟悉的气候地形、毫不畏惧,与台湾军民同仇敌忾,殊死搏斗,用生命捍卫中国领土和主权完整,维护台湾和平与安宁。

在保卫苗栗时,五千多湘军战死三千多人,但是湘军将士依旧死战不退,牢牢坚守在阵地上,挫败了法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如今台湾的苗栗县卓兰镇还有座“昭忠庙”,供奉着当时牺牲的3000多名湘军将士的灵位,时至今日,昭忠庙里的香火还是不断,逢年过节,当地老百姓纷纷在此上香祈愿。

近代以来,日本对台湾虎视眈眈,还曾多次出兵侵扰。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甚至为了争取所谓的生存空间,把朝鲜半岛、台湾作为第一批扩张的目标,其中尤以占领台湾,以台湾为战略支点作为首要的战略目标。

左宗棠先后两次上奏朝廷,虽然左宗棠长期经略西北,但是他依然把目光投向西南,在看到日本日益猖獗的进犯之意。

1885年7月,他先后两次就台湾局势上书建议,首先设立海防大臣,统管东南沿海的海防安全,并建议台湾单独建省,加强官员与军队力量,充分建设台湾的海防工事,建立常备海防军。

左宗棠认为,台湾地处关键,如果日军入侵,则台湾将是入侵内地的第一跳板,反过来,台湾也是遮挡东南沿海的第一壁垒。左宗棠的这份论述,得到了批准。由此,清朝在台湾设立行省。

1895年,随着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廷的全面失败而告终,清廷面对日本侵略者摇尾乞怜,签署《马关条约》时,时日两江总督的刘坤一坚决反对。

刘坤一,邵阳新宁人。在接到《马关条约》的邸报后,他义愤填膺,愤笔上书,反对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

刘坤一始终主张,割地不仅丧权辱国,而且割让富庶地区,税源丧失,老百姓还会逃出当地,带来更多的流民,给本就紧张的财政带来更大的压力;除此之外,日本绝不会因此而停手,反而会疯狂压榨台湾、辽东,更会窥探京师重镇。

刘坤一的反对并没有得到清廷的回应,但是刘坤一并没有就此放弃抵抗日寇,他命自己的心腹向台湾的黑旗军将领刘永福传递消息支持其坚持战斗,并且从当地筹备了一大批物资准备支援台湾,奈何清廷从中作梗,物资没有送出。这也成为刘坤一终生的遗憾。

一系血脉

湖南除了自古有之的重学传统外,继承至荆楚的国家大义也是湖南人时刻铭刻在心的信念。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马鹤凌时常念叨的一句诗句,这个名字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提起他的儿子,大家就耳熟能详了:马英九。

马鹤凌,湖南湘潭人,自幼便有一个从军报国之心,二十多岁时作为蒋介石的侍卫官跟随国民党军队来到了台湾,直到40余年后,才有机会重新踏上湖南,回到他魂牵梦绕的故土,当两岸关系逐步缓和,走上正常交流的道路上时,他便利用自己的政治身份,为两岸的和平交流奔波。

2004年,陈水扁发表了令人愤怒的居心叵测的分裂言论,马鹤凌也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旗帜鲜明的斥责台独分子的狼子野心。

在马鹤凌的教导下,一个中国的理念也深深的刻在马英九的脑海中,马英九任内坚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维持两岸现状”,并加深两岸之间的经贸往来、人员交流,促成两岸的深化了解。

台湾自李登辉、陈水扁之后,台独之风甚行,断绝两岸交流,以武谋独的论断日渐升温,马英九面对此局面,不断强调两岸血脉相容、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不可能是对立仇恨的状态,马英九强调到解决两岸争端需要耐心、爱心与恒心。

为了逐渐扭转台湾的风气,马英九在各种场合都在强调,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信念“和平、奋斗、救中国”。

而没到重大纪念日,天安门广场上也会悬挂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我党一直秉承着孙中山先生的政治理念,而这一点海峡两岸得到相同政治认同,在风云诡谲的斗争中增加了一份稳定的基石。

2014年,面对大陆抛来的橄榄枝,马英九表示只要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我们都持积极开放的态度,与大陆不可能不打交道,也不可能背弃中华民族这一理念。无论多么困难,交流的每一步都要踏出。

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国家领导人和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见面会,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这一刻,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两岸关系的发展来到新的章节。马英九表示,这次握手“握着两岸的过去与未来,也握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深具历史意义”,在这一时刻,和平统一的进程似乎加速了。

责无旁贷

但是历史的车轮哪能那么容易的如人所愿的转动,自马英九卸任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蔡英文上台积极靠拢美国,挟洋自重,谋取台独,台海上方的斗争瞬间恶化,中美之间的摩擦不断,和平统一的前景抹上一层乌云。

2023年,面对日益紧张、复杂的台海局势,已经卸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马英九不顾风险,依然踏上大陆,顺着父亲的足迹慎终追远,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日益紧张、走向敌对的态势增加一份属于亲人的温馨。

阳春四月,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前,马英九首先来到湖南湘潭,这个马氏祖籍地祭祖。这条归家的路,马英九走了73年。“多年来的愿望实现了!”在祖父马立安的坟前,马英九特意用不熟练的湖南方言念起了自己写了多年的祭文,几度哽咽,多次落泪。

有国才有家,除了寻根问祖外,马英九也深刻牢记自身所背负的历史使命,带领这台湾的大学生们,瞻仰抗日战争遗迹,共同追忆80年多前那场决定民族生死存亡的全民抗战。马英九先后拜谒了中山陵、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张自忠将军墓等地。

每到一处,马英九都会认真观看历史文物、追忆往昔,在看到揭露日军惨无人道暴行的珍贵历史照片时,马英九流下了热泪,他叮嘱年轻一代,永远不要忘记我们这个民族所面临过的灾难,只有牢记教训,团结奋斗,才能面向未来。

“重新确认两岸定位,自历史和文化的联结,找到两岸共同基础。”马英九大陆五地行程安排用心良苦,他在不遗余力的为大陆与台湾之间筑牢文化认同。

多维度感受大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脉动,让台湾人民可以逃脱信息茧房,真实、全面的了解大陆,这是马英九大陆祭祖之行的另一个重要主题。

73岁的马英九不顾劳累,在长沙、武汉等地多走多看多体验,他感慨与大陆的巨变与潜在的发展力量,不断强调两岸交流的重要性,不断强调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自豪感。

珞珈山上落英缤纷,3月30日,马英九在与武汉大学学生的座谈中表示,虽然自己依然退休,年纪也不小了,但是之后还是愿意为两岸牵线搭桥,尤其是年轻学生之间的交流,创建一些新的项目,推动和增进两岸学生交流,增进两岸全方位的了解。

巍巍麓山,浩浩湘江。4月2日,马英九与湖南大学的学生进行沟通探讨中也表示,希望大陆的大学生和台湾学生的见面可以成为“家常便饭”,变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两岸同文同种,双方都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这非常重要,希望这一点能在新一代的心中得到广泛的认识与认同。

在祭祖旅程的最后,他还受到了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和省长毛伟明的接见,在这次大陆与台湾的交流中加深了属于湖南的印迹。

在会见中,双方共叙乡情,马英九感慨道:“大陆发展日新月异,湖南也与我父亲常念叨的那个小农社会完全不同了,作为与湖南渊源颇深的台湾人,他为湖南的发展感到无线自豪”。

沈晓明在会谈上表示,他代表湖南人民欢迎马英九先生的到来,清明节前夕,先生携家人回乡祭祖,这一行动彰显虽隔海峡,但是,两岸深入骨髓的血脉认同是不可磨灭的。

先生长期以来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对一国两制在台湾的认同做出了巨大的推动工作,尤其在现在台海局势日益复杂的今天,更显的尤为珍贵。

从反抗侵略到与台独斗争,湖南与台湾历史渊源深厚,交流交往密切,在会谈后,双方合影留念,在这张照片里,虽然双方看起来有所差异,可是身上都是湘江的血脉,在历史大潮中,湖南人被不断推动引领潮流,但也是在这潮流中,湖南人定会发扬历代前人的精神,责无旁贷的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