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送途中这几个越军女俘突然解开上衣,坐地上赖着不走了

卓子聊历史 2023-09-15 00:25:15

这是1979年的老山战役期间,我军记者拍摄的一幅著名照片。镜头中我军一名士兵正在押送一名越南女俘虏,步行在返回营地的路上。

这张照片之所以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主要是照片上我军对这名越南女俘虏的捆绑方式非常少见。她的左手被绑在胸前,右手被绑在身后,相比五花大绑,女俘虏遭受的痛苦要少得多。这种捆绑方式还可以尽量防止她逃脱,因为双手在身体的一前一后,会让她在逃跑中失去平衡。

别年这名被俘的越南女兵身体瘦弱,但在自卫反击战中,越南女兵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她们经常利用各种奸诈手段,出其不意地袭击我军,让人相当头疼。所以面对这些越南女兵,绝对不能心慈手软。

一、

1975年越南抗美战争结束后,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越南当局仗着苏联的支持,大肆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妄图拼凑“印支联邦”,一面对柬埔寨发动武装入侵,一面公开反华,在中越边境挑起武装冲突,侵占中国南沙群岛大量岛屿。

为了维护边界安全,1979年2月17日,随着党中央一声号令,对越自卫反击战全面展开。

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虽然我军整体战事进行顺利,可过程却非常艰辛。很多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老兵,都吃过那些混入平民百姓中的越南女兵的大亏。

我军攻占老街之后,一名战士发现一名妇女坐在被大火烧掉的房子前哭个不停,于是上前将自己身上的压缩饼干递到了这名妇女的手上。可当这名战士转过身后,这名越南妇女却恶狠狠地抽出匕首,将这名战士捅杀,随后麻利地钻入了附近的地道之中。原来这名妇女根本不是平民百姓,而是一名化了装的越南女兵。

55军489团8连1班副班长陈锡明,在一次战斗结束后,发现路边躺着一名浑身是血的妇女。他以为这名妇女是普通越南百姓,于是便便取出医药包给她包扎。没想到就在他给女人包扎的时候,这个妇女却拉响了陈锡明腰间的手榴弹,陈锡明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牺牲了。

这两件事在部队影响很大,也颠覆了很多战士对“越南百姓”的认知。随后,部队下达了一道命令:不管碰到的是越南老人、妇女还是小孩,都要先确认他们的身份,搜查他们身上有无武器,然后才能接近。

这个命令发布一段时间后,我军总结出了区分越南平女兵的经验,将其总结为“一撩二看三嗅嗅”。很多战士就是靠着三个流程,辨别出了不少隐藏在老百姓中的越南女兵。

“一撩”指的是将对方的裤腿撩起来,看看她们腿上有没有打过绑腿的痕迹。

因为越南天气湿热,丛林中遍布毒虫,所以越南的军人,尤其是女兵都有打绑腿防止毒虫侵害的习惯。而普通农村妇女由于经常要下水田干活,所以通常不打绑腿,只会在干活时撩起裤腿。这样一来,普通农村妇女的腿上就会有很多蛇虫叮咬的痕迹。如果没有这种痕迹的,十有八九便是女兵。

“二看”就是看一看对方的手脚,有没有穿凉鞋的痕迹。

由于当时越南经济并不发达,所以除了军人能穿到配发的凉鞋外,普通农村妇女只穿得起草鞋。如果发现对面的女人脚背上有明显的被太阳晒出来的凉鞋的痕迹,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三嗅”指的是嗅一下对方的手掌、肩膀,看看是否留有火药的味道。如果对方是常年种地的女性,那么手上肯定有一种土腥味;如果对方是军人,则手上或多或少都会留有硝烟的味道。

据曾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退伍老兵回忆,这三个办法虽然不敢说百发百中,但基本上还是能准确辨别越南女兵和普通越南妇女的。

二、

当时的越南,几乎全民皆兵。由于连续多年的战争,越南男性人口损失很大,所以部队里的女兵很多。不少女兵都接受过正规训练,有着不亚于男兵的作战能力,甚至比男兵还要凶狠狡猾。

对越自卫还击战大总攻中,解放军第363团奉命从119号高地出发,沿莫隆穿插到通农。

这条穿插路线全是羊肠小道,沿途有不少越军部队。363团在出发后不久,便在通农县的宗梅桥,遇到了敌情。

宗梅桥是修建在谢牢河上的一座石桥,363团要想穿插到通农,宗梅桥是必经之路。

宗梅桥两侧都是山谷,越军早已在此埋伏下了一个连的兵力。团长李培江命令2营长胡国良率2营迅速通过宗梅桥,掩护团主力渡河。

2营的战士们刚走到距离桥头还有三百米左右的地方,突然有个黑影从路边密林窜出,用越南语向战士们打招呼。战士们发现对方是越南人,于是迅速扑上去将对方制服。

经审讯,这名被俘的越军交代,此人是越南一名通信兵,这次是奉命前来宗梅,向守在这里的越军传达作战命令的。走到宗梅桥附近时,误把我军当成了守桥的越军,所以冲上来打招呼,没想到落入了我军之手。

营长胡国良得知宗梅桥有越军一个连的防守部队后,马上命令2营就地隐蔽,又派人对周边山头进行搜索,结果发现在桥两侧的山梁上都有越军正连夜构筑工事。

到了黎明时分,2营趁越军疲惫不堪之机,一鼓作气向越军发起攻击,很快便全歼了守敌这个连,并抓获了十来名俘虏。

三、

令胡国良意外的是,这些俘虏中,居然还有六名女兵。

这几名女兵穿得很少,几乎可以用“衣不蔽体”来形容。不少年轻的战士们见了这几名女兵的模样,一时间都有些手足无措,连忙找来些衣服给她们披上。

虽然对方是我们的敌人,但我军历来对俘虏都是非常优待的。为了不影响部队的穿插,胡国良派一个班的战士将这些俘虏押回团部,自己则继续带着部队向前穿插。

由于时间紧迫,胡国良并没有对这些俘虏进行细致的甄别和审讯,没想到这点小小的疏忽,差点酿出了乱子。

据押送这队越军俘虏的战士回忆,在将他们押送回团部的路上,一开始这些俘虏还比较老实,除了偶尔交头接耳之外,并没有什么异常。

当大家走到一个山洼里时,几个女俘却突然一屁股坐在地下,一个个解开上衣扔到地上,坦胸露乳地赖在地上不走了。

我军战士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哪里见过这个阵仗?只得红着脸捡起被她们扔掉的衣服,要求她们穿上。但这些女兵一个个冲着战士们指手划脚也哇哇大叫,说什么也不肯穿上衣服。

就在战士们和这几名女俘虏对峙之时,一名男俘趁机撒腿往山上跑去。班长发现有人想逃跑后,提起枪便追了上去,边追边用越南话喝令这名男俘站住,但这名男俘根本不理,反而跑得更快了。

班长知道,万一让这名男俘虏跑掉,一旦他将我军这支穿插部队的行踪报告给敌人,将会给我军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于是班长果断举起手中的枪,将这名想逃跑的男俘击毙。

见那名男俘被击毙,几名女俘虏顿时老实了许多。她们一个个捡起衣服穿在身上,老老实实地被押送到了团部。经审讯,这几名女俘这才交待了她们在半路上脱衣服的原因:原来试图逃跑的那个男俘虏,是越军的连长。正是他命令这几名女俘虏在半路上脱掉衣服,试图用这种“美人计”来制造混乱,然后自己伺机逃跑,将我军的行踪汇报给越军高层。没想到解放军根本不吃“美人计”这套,那名准备逃跑的连长,白白丢了性命。

四、

这几名被俘的越南女兵,随后被送进了位于我国广西境内的战俘管理所。她们在这里营过得怎样呢?

在战争结束,被释放回国时,一个女俘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有人问我做什么人最好,我就回答当中国俘虏最好。”可见这些女俘在中国战俘管理所,受到了很大的优待。

这些女战俘一进战俘管理所,我方便根据女俘的生理和生活特点,除按上级规定发给被服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外,还发给她们梳子、镜子、发卡、卫生纸、内衣、内裤等妇女生活用品。在平时的管教中,也会针对她们的特点,组织她们开展文娱活动,尽量消除她们的敌对情绪。

在饮食方面,这些女俘虏不仅天天有肉和蛋吃,还有牛奶可以喝,比我方的战士吃得还要好。

在越南,年长的女性的地位要高于年轻女性,因此战俘管理挑选了一些年龄较大的女俘当班长,负责管理女俘的日常事务。干部们经常对这些女俘问寒问暖,了解她们的心理,解决她们的心病。一旦女俘生病,都会及时为她们找来医生看病,做病号饭。女俘赵氏梅在战俘管管所后不久生了一场大病,是管教及时把她送到医院,还为她购买了鸡、蛋、奶粉等营养品,使她深受感动。其她女俘知道后,也感动地说:“中国兄弟姐妹对我们比兄弟姐妹还要亲。”

有的女俘刚被押到俘管所时,由于受越南当局的欺骗宣传,害怕被杀头,神经一直高度紧张。有一次,俘管所的医生要给她们打预防针,她们误以为是要给她们打毒针,吓得又哭又叫,死也不打。俘管所的管理人员为了消除她们的恐惧,当着她们的面带头打了这种预防针,女俘们这才敢打。

在对女俘教育改造中,我们用精心的教育和真情的感化,使越南女俘发生了巨大变化,涌现出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

女俘丁氏梅是在1979年2月被俘的。她被俘几个月后,被提前释放回越南,并在越南接受了当地报纸的采访。

丁氏梅告诉越南的记者,自己在中国的战俘管理报过得很好,肤色也比在越南时红润多了。“在中国战俘管理所一日三餐有米饭,也有面食,餐餐都有肉有鱼,有时还有蛋,从来没有挨打受骂。中国人对我们和和气气,很讲道理,根本不像政府说的那么坏。中国对待俘虏政策是人道的、宽大的,我衷心地表示感谢!”

五、

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二日,经过中越双方反复磋商,双方一致同意交换战俘。按照计划,双方在中国友谊关至越南同登公路零公里处,释放交接被俘人员。我方释放的越南被俘人员为355名,越南则释放我方56名被俘人员。

上午九点,中国和越南分别派出联络员进行会晤。这时我方联络员发现,越方居然拉起了两块横幅,上写“欢迎在战斗中被敌人虏获的兄弟姐妹回国”和“欢呼北部边界保卫战的辉煌胜利。”

将我们的自卫反击战称为“北部边界保卫战”,是越南方面明目张胆的在向我方进行挑衅,于是我方代表严肃向越方提出,要越方立即拆除这条标语,否则中止交接。

在我方的据理驳斥下,越方只得收起了两条横幅。这场交锋,也让交换仪式推迟了整整一个多小时。

交接开始后,越方要求被我俘虏的人员,在我方境内就地扔下背包。但这一无理要求,遭到了许多越南战俘的拒绝。他们说背包里都是解放军送给他们的礼物,他们不愿意丢弃。

更令越南方面没有想到的是,女战俘柳氏英突然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封信,大声地念了起来。柳氏英在信中,对在中国战俘管理所期间受到的照顾表达了感谢,并在信的结尾说:“我是吃中国大米长大的,现在还穿着中国援助的衣服,上级强迫我用中国援助的武器来打中国人,我是做了昧良心的事,很是对不起!这起冲突完全是越南当局忘恩负义造成的!”

交换战俘时,另一位女俘虏阮氏娇,将自己在战俘管理所亲手制作一束绢花赠送给了我军翻译,并郑重地对我军翻译说:“愿越中友谊之花永开不败!”

走过零公里界碑后,阮氏娇的家人早已在那边等候。阮氏娇打开解放军赠送的背包,拿出里面的饼干、糖果,感慨道:“这些都是中国军队送的,我们的政府不会给。”之后她从包裹中掏出一个手电筒对父亲说道:“这也是解放军送我的,让我以后走夜路方便点,阿爸你留着用吧!”

这些俘虏回到越南之后,越南人民军创建人之一的武元甲大将还专门写信向中国表示感谢,感谢中国政府在这些人被俘期间不仅没有受到欺辱,反而被极度优待。

多年之后,当年六名女战俘之一的阮氏娇,早已是一位看过花甲的老人了。在回忆当年那场战争时,阮氏娇总是对自己的儿孙说:“中国政府在打胜了的情况下,仍然决定从越南撤军,不占越南一寸土地,说明中国政府和人民热爱和平,是讲信义守信用的。中国真的是个很伟大的国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