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美味可口,在日常生活中深受大家喜欢。而且研究表明吃西葫芦对人体健康好处多多,让我们看看西葫芦都有哪些营养价值↓↓↓
但是近年来,有不少小伙伴认为,西葫芦有致癌性,长期食用会影响人体健康,这是真的吗?
传言从何而来?
我们搜索“西葫芦致癌”跳出来的很多文章里都会提到其烹饪过程中极易产生一种致癌物质“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有一定的神经毒性,并有着致癌性,会对消化道、膀胱、子宫、肺部、肾脏、肝脏等部位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曾被列为2A类的致癌物[1]。
根据相关研究可知:丙烯酰胺致癌时的剂量为2.6~16μg/kg.day,即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若每天摄入丙烯酰胺156微克就会致癌。
但是我们大家要注意:想要让西葫芦对人体产生致癌性,必须一次性大量吃,并且长期食用才可能致癌。
根据《食品和化学毒物学》中的数据显示,一个人每天要吃上15.5斤的高温爆炒西葫芦,并且长期食用,才有增加患癌的风险,应该不会有人每天都能吃这么多西葫芦吧?所以说适当吃西葫芦是不会对人体产生致癌性的。
如何避免摄入丙烯酰胺?
在美拉德反应中,通过游离天冬酰胺与还原糖(特别是果糖和葡萄糖)的反应或其他途径(如脂肪、蛋白质分解)都可形成丙烯酰胺[2],因此,想要在日常饮食中完全避免丙烯酰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影响食品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食材、加热温度及时间。高碳水、低蛋白的食材更容易产生丙烯酰胺,如油炸、焙烤的薯条、薯片等。通常加热温度越高,产生丙烯酰胺越多,140-180度丙烯酰胺生成速度最快。此外,加热时间越长,丙烯酰胺越多,这可能与食物脱水,温度升高有关。
对此,我国对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预防和控制建议有以下几点:
1.尽量避免过度烹饪食品(如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太长),但应保证做熟,以确保杀灭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避免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产生;
2.提倡平衡膳食,减少油炸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
3.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改进食品加工工艺和条件,以减少食品中丙烯酰胺的产生。
所以该吃吃该喝喝,千万被别西葫芦有致癌性的谣言吓到;要知道这个蔬菜的含水量高达95%,是你减肥路上不可多得的好伙伴呢~
编辑:春雨医生
图源:壹图网
参考文献:
[1]Tareke, E., Rydberg, P., Karlsson, P., Eriksson, S., & Törnqvist, M. (2002). Analysis of acrylamide, a carcinogen formed in heated foodstuff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50(17), 4998-5006.
[2]Mottram, D. S., Wedzicha, B. L., & Dodson, A. T. (2002). Acrylamide is formed in the Maillard reaction. Nature, 419(6906), 448-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