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区日前推出了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修建两条通往中国的铁路运输走廊。
按照俄方规划,第一条路线是以俄罗斯汉特-曼西自治区的第二大城市——下瓦尔托夫斯克市为起点,往南途经别洛戈伊亚尔市,然后再从塔什塔戈尔市往南延伸,最终抵达我国新疆乌鲁木齐市。
【第一条路线的简易图示,主要问题是如何穿越或者绕过阿尔泰山】
规划要求,必须在2025年之前确定相关投资商,并由沿线地方政府以及俄罗斯铁路公司负责监督和执行。
至于第二条路线,则经过图瓦共和国,向南延伸进入蒙古境内。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条铁路路线在蒙古境内分为“北线”和“西线”两条路线。“北线”通往蒙古的额尔德尼特市,然后抵达乌兰巴托,再往南途经扎门乌德市,进入我国内蒙古的二连浩特市。至于“西线”则经过蒙古的科布多市,然后经过我国新疆省的塔克什肯口岸,最终也是抵达乌鲁木齐市。
【第二条路线的简易图示,在蒙古境内,该路线将分为一分为二】
西伯利亚联邦区已经指示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图瓦共和国地方政府,要求他们在明年年底之前,准备好第二条路线的相关建设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提到的两条铁路的建设,并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通过连接现有的铁路,在原有的基础上修建一条通往中国的运输路线。比如,第一条铁路路线,就是连接西伯利亚铁路,然后一路向南延伸到塔什塔戈尔市,最后再修建一条从塔什塔戈尔市到我国新疆省的跨境铁路。
俄罗斯地方政府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希望在这一过程中,对原有铁路进行翻新,也就是实现原有铁路的现代化,增强运输能力。这或许就是俄罗斯在计划修建通往中国的铁路走廊时,为何要刻意回避铁路轨距统一的问题。
【中俄铁轨宽度不同,中国采用1435毫米的标准轨,俄罗斯采用1520毫米的宽轨】
大家都知道,中国和俄罗斯的铁轨宽度不同,中国采用1435毫米的标准轨,俄罗斯采用1520毫米的宽轨。而由于轨距宽度不同,中俄两国在进行跨境铁路运输贸易时,就需要进行换轨。虽说这几年换轨技术成熟了,但多一个环节,仍然会带来额外的时间和运输成本。
言归正传。这两条铁路的规划,其实也反映出了俄罗斯地方政府如今在发展思维上的转变。
【这两条铁路的规划,反映出了俄罗斯地方政府如今在发展思维上的转变】
长期以来,俄罗斯地方政府依赖莫斯科的财政转移支付,但如今俄乌冲突的长期持续,西方的全面制裁,以及军费开支的增加,都给俄罗斯的中央财政带来了不小压力。因此,俄罗斯的地方政府想要谋求持续发展,就不能再单纯依赖莫斯科的财政输血。一方面,要将有限的财政预算更多地投入到实际建设,而非“面子工程”上;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变得更加主动,主动寻求新的出路。
而对于西伯利亚地区的各级政府而言,利用好手头的资源,在莫斯科的帮助下,加强与近邻中国的经济联系,就是最好的出路之一。
今年8月的最后一天,普京总统主持了一场关于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会议,而在会议上,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代理州长科秋科夫,主动向普京提出了一个建议,修建一条从西伯利亚地区延伸至蒙古国境内,最后再到达中国西部地区的新运输走廊,从而使得这条运输走廊成为从西伯利亚到达中国西部地区的最短运输路线。
【普京总统主持了一场关于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会议】
对于这一提议,普京总统表达出了浓厚的兴趣,他虽然没有当场拍板决定,但也表示将指示相关部门对此进行可行性研究,看看能否有具体的可操作方案。
对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以及其他西伯利亚地区而言,基础设施的缺乏,是阻碍他们进一步与中国加强联系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基础设施这种东西,他们自己也缺乏资金来搞,所以只能找莫斯科求助。
这是一个好的迹象。俄罗斯落后的东部地区,过去是依赖中央的单纯输血,而现在他们正在转换发展思路,将中央的财政资金花到刀刃上,既谋当下,更谋长远。借俄罗斯“向东看”这个大的浪潮,在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的当下,搭上中国的发展快车,无疑是解决自身发展困境的最优解。
不过话说回来,俄罗斯目前的基建能力,的确有限,如果俄罗斯方面想快速实现基建规划,完全可以来找中国帮忙。考虑到中俄现在的合作关系,中国也应该很乐意帮俄罗斯这个忙,这完全是一个双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