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农历四月初三除日:牢记1要扫,2不结,3要吃,洒扫迎新纳福气

“这一天扫帚一动,霉运全跑光!” 村里八十岁的王老太总念叨这句老话。农历四月初三在民间被称为“除日”,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特殊日子。这天做对三件事,据说能扫走晦气、招来好运,庄稼人尤其看重这个节骨眼。你可知哪些规矩千万不能破?
1要扫:除日扫屋有讲究

“灰尘不扫不走运”可不是吓唬人的话。除日这天,家家户户必定把扫帚绑上红布条,从大门往屋里扫,这叫“敛财扫”。老辈人坚信,顺着这个方向才能把福气聚拢,反着扫会把家底扫光。灶台底下、床底角落这些地方必须扫干净,那里藏着“穷鬼”,不赶走它们明年还得受穷。
扫出来的垃圾不能随便倒,得用红纸包好扔到十字路口,这叫“送晦”。有些地方还流行扫完屋立刻在门口撒一把盐,防着霉运杀回马枪。现在年轻人觉得这些规矩太玄乎,可村里那些年年丰收的老把式,没一个敢在这天偷懒不打扫。
2不结:这两件事打死不能干

第一不结仇。除日最忌讳和人吵架,谁要在这天红了脸,接下来一年都得犯小人。镇上开超市的李老板吃过亏,去年除日为了五块钱和顾客争执,结果整年货架总莫名其妙丢东西。村里调解纠纷的老人家这天都闭门不出,就怕沾上是非。

第二不结账。往外借钱、讨债都得避开这天。老话说“除日钱财出门,一年财神不登门”,债主们宁可多等两天。做生意的摊主会提前在初二把赊账结清,初三这天收银箱里必定留几张钞票压箱底,这叫“留财根”。有个包工头不信邪,偏在除日催债,结果第二年工地接连出事,现在比谁都守规矩。
3要吃:这三样食物藏玄机

韭菜盒子咬金咬银。除日早饭非得吃韭菜馅面食,韭菜谐音“久财”,油炸的面食象征“金元宝”。主妇们会和面时往盆底压三枚硬币,谁吃到带钱的饺子准能交好运。去年村东头张家媳妇吃出硬币,秋天果然考上教师编制,现在全村妇女揉面都偷摸加钢镚儿。
蒸糕步步高。糯米粉拌红糖蒸出来的发糕必不可少,蒸的时候还得喊两嗓子“蒸蒸日上”。糕要做得蓬松,开裂越厉害越吉利,那裂口活像咧嘴笑的金蟾。镇上糕点铺这天能卖出三百笼,买不到的宁可自己半夜起来和面。

鱼头汤藏富贵。晚饭必定要炖鱼头豆腐汤,鱼眼睛必须给当家人吃,这叫“开眼明路”。喝汤时得留个碗底,连鱼刺都得用红纸包好放流水冲走,寓意“财源滚滚”。有个养鱼大户年年除日请全村喝鱼汤,现在承包了县里一半的水库,他说这比烧香拜佛管用多了。
藏在节气里的生存智慧
这些老规矩看着迷信,细想全是农耕社会的生存密码。春季大扫除能防病,避免冲突维系邻里关系,营养均衡的应季食物调理身体。村里那个总考第一的娃娃,他家除日扫屋连房梁蜘蛛网都不放过;镇上生意最好的杂货铺,老板从来不在这天黑脸赶客。

现在年轻人住楼房不过除日了,可那些坚持老传统的人家,院里果树挂果就是比别家稠。八十岁的王老太今年又拿着绑红布的扫帚满屋转,她笑着说:“你们笑我老古板,咋不想想我家四代没出过光棍?”窗台上那盆君子兰突然蹿出三支花箭,在夕阳里红得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