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前麻烦点一下关注,便于您后期持续关注相关内容。
人性的特点就在于,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如今美元还是霸权的时候,不去拼命举债,不去把压力转嫁给其它经济体,难道还等美元不再是国际储备货币的时候才这么干?
也基于此,美债规模突破35万亿,然而让人诧异的是,我国却买了152亿美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深层原因?
中国增持152亿美债
最近有个话题挺热的,就是中国再次增持美国国债,而且这次还不是小数字,119亿,加上4月的33亿,今年我国一共增持了152亿美美债。
你可能会想,咱们和美国现在的关系也没看到有多好,为什么还要买这么多美债呢?
其实,这事儿得多角度来看。
要清楚一点,虽然这152亿听起来挺吓人的,但相比于美国国债总额35万亿美元,这真的就是杯水车薪,影响微乎其微。
而且,我们现在的外汇储备有3.2万亿美元,7000多亿美元的美债持仓只占大概24%左右。也就是说,这次增持其实并不是什么大动作。
那么,为什么会选择现在增持?
每个月美国都会发布一个叫做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的东西,里面详细记录了哪些国家买了多少美债。
这报告只告诉我们估值金额,也就是说,即便债券的价格变动了,报告显示的增持可能并不是因为实际购买了更多债券,而是因为已持有债券的价值上升了。
在债券市场上, 有一项至关重要且基础性的规律:即收益率与债券价格呈现出逆向变化的关联性。
换言之,如若债券的收益率出现上涨,那么原持有者手中的债券价值便将相应地下降;反之,当收益率有所下滑,原手持有人的债券价值则将产生攀升趋势。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即使在中美关系未见缓和的情况下,中国似乎还在增持美债——可能是早先买的债券因为市场变化而价值上升了。
日本人彻底的沉默了
中国与之持有美债规模迥然相异的日本,如今已然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所在。
这一切还得从坐落于日本国内的第五大银行——Norinchukin Bank农林中央金库谈起。
就在6月18日,这家银行对外突然宣布,在未来的一年内将出售超过十万亿日元的美国国债以及欧洲债券。
其背后推动力在于为了填补其内部所累积的庞大且尚未实现的亏损。
尽管此举初闻之时并未引发过多的社会反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的发展却愈发引人瞩目。
但是你若向外看,就会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二季度,投资大鳄巴菲特也开始大幅减仓苹果和美国银行的股票。
他的行为是自主决定的,旨在对投资策略进行适当调整。
然而,日本方面的减仓举动实属被动,原因在于其所持有美国债券之数量已经达到相当庞大的程度。
据统计,日本的外汇储备中超过85%均为美国政府债券。
一旦金融市场爆发危机,日元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将面临剧烈震荡。
为了维护国内经济稳定,日本方面必须出手出售手中的美国国债以换取美元,进而再度转换为日元。
今年6月的相关数据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观点。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信息,日本在该月内大幅削减了其所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共计减少了106亿美元,总持有量降至1.1万亿美元。
而同一时间,中国、英国、比利时和沙特等国却在增持美债。
特别要注意的是,尽管6月份美债价格上涨,导致很多国家持有的美债规模增加,但日本的减持行为表明,他们是真的在大量抛售美债。
这种抛售行为肯定不只是因为市场波动那么简单,背后可能有更多复杂的经济压力和战略考量。
而现在的日本,相比之前在国际舞台上的活跃姿态,确实变得低调多了。以前还会和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在外交上有所争执,现在则是鲜有声音。
安倍晋三被刺杀后,日本政坛缺少了一个能够统一各种声音的领导人。
美国的影响力也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他们并不希望日本太过团结。
从日本的立场来看,他们现在的确处于一个非常困难的位置。不仅是因为巨额资金的外借给美国带来的经济压力,还有内部的政治动荡和外交上的孤立。
所以,不论是从国家的角度还是从个人的角度,日本都需要重新考虑和美国的关系,这并不是什么忘恩负义,而是生存的必然选择。
他们现在的行动,虽然被动,但却是为了寻找一条出路。
中国多元化配置
日本大幅减持美债,日本人也沉默了,毕竟美债价格上涨,日本却在抛售,这其中也实在没有其他办法。
而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如今一个关键点是市场的抛压实在太大。
就看看现在很多资金被美债套住,动不了,这不就说明了问题吗?
如果美联储一降息,美债价格马上就能飙升,那些被套的资金肯定想方设法要逃跑。
可美联储能处理得了那么大的资金流动吗?
以我国为例,据统计数据显示,在去年4月份起至今年6六月份截止,我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从原先的8,690亿美元锐减至现今仅余7,802亿美元左右,共下降了超出888亿美元的惊人数额。
尽管如此大幅度的下滑似乎显得颇为触目惊心,然而深入剖析其中缘由便不难发现,这并非源于我们主动出售美国国债,而主要是由于利率逐步攀升,导致美国国债的市场价格相应地出现了下行趋势。
我们持有的大部分美债都是中长期的,利率一变动,对美债的总值影响可就大了。
日本6月份美债减少106亿美元的事儿也说明了这点,这不仅仅是市场波动那么简单,更多是因为它们自身的经济困境。
后来的日本股灾,也是这种财政操作的直接后果。
当前情况下,若美联储仍坚持不下调利率,将会使得已购入的美国国债大幅减值,连同自身在内,皆为重大损失。
然而,一旦美联储决定降息,美国国债价格将上涨,各国可能纷纷抛售,进一步加剧市场压力,美联储需增发货币以接盘,这无疑将加速美元贬值。
但如果不降息,美国内部的金融机构也难以为继,日本、英国、欧盟的很多金融机构也同样面临巨大压力,因为他们的资产大幅贬值,流动性危机一触即发。
高利率对实体经济的打击也是直接且残酷的,就拿造船业为例,现在的高利率直接导致造船厂接单无利可图,因为他们需要借贷高额资金来购买材料和支付成本。
美国的实体企业情况可能更糟,只是目前还没完全显现出来。
中国在这种情况下,美债持有量的变化,也都是做过利弊权衡。但不管怎样,国家的决策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都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和人民的福祉。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处理这些重大经济问题时,向来是非常谨慎的。无论是增持还是减持美债,每一步操作都有其考虑的深意。
在这个动荡的国际环境中,每个国家都必须为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把关,这既是权力的体现,也是责任的要求。
最后,多元化配置资产,分散投资风险,始终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佳策略。这不仅是一个金融操作的技术问题,更关系到国家战略和全球经济的稳定。#记录我的8月生活#
信息来源:
《美国国债突破35万亿美元》环球时报
《中国6月增持119亿美元美债,日本减持106亿美元、英国增持》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