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纺织行业,有这样一家企业,祖孙三代用60年的坚持,成就了一个以“100年生产一块布”为愿景的民营企业。又以智能家纺等现代科学技术,为传统纺织业赋能。它就是江苏红柳集团。
“从创立至今,红柳集团已走过一个甲子的岁月,始终专注家纺面料领域,靠着对于面料如磐石般的坚守和创新,在不断变化的行业浪潮中,始终立于潮头。”红柳集团第三代传人、副总经理郁敏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已形成以全系列床上用品为主,绒线、窗帘等为辅的综合产品体系,产品畅销欧美市场。
“专注”和“创新”成就品质
1965年,红柳集团公司的前身——江阴市被单厂成立。一开始,企业主要生产线带。2000年左右,企业改制,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主要从事家用纺织品开发与生产业务的民营科技企业。
从曾经默默无闻的企业,蜕变为叫得响的自主品牌,“专注”和“创新”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彼时,名不见经传的被单厂,从生产线带到面料,再到床上用品开发,始终奉行着“100年生产一块布”的准则。尽管市场上的销售热点此起彼伏,但是红柳集团丝毫不为所动,一心一意扑在面料耕耘。
记者采访了解到,随着对市场认识的深入,红柳集团逐步加大对于功能性面料的开发。按照“社会调研→方案设计→技术设计→工艺设计→样品试验→检测检验→内部评审鉴定→批量生产→产品检验→用户调研”的流程,红柳集团紧抓消费者需求,面向市场要生产力。
与此同时,红柳集团成立功能性家用纺织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国外先进检测设备,专业从事功能性家纺产品研究。目前,红柳集团拥有研发人员两三百人,并与市场部门组成新的开发团队,将技术开发与销售提成挂钩,进一步激发创新热情。
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红柳集团承担整个奥运村的床品、窗帘制作,让全球运动健儿感受到中国床上用品的舒适和健康。又以完美品质诠释“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内涵。“2007年春节以后,受恒源祥集团公司的统一安排,我们开始着手奥运物资的筹备工作,车间投入500名员工,全力以赴在时间节点前完成任务。”2008年北京奥运VIK项目亲历者、红柳老员工王雨洪回忆,“床上用品顺利通过验收后,相关部门还专门给我们发了评估证书。”
首次为奥运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红柳集团受到市场青睐,也迎来了品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2022年,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正装和家居用品赞助商。作为恒源祥家纺一厂,红柳集团继2008年为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提供床上用品和窗帘后,再次成为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运村家居用品供应商。
通过为奥运会提供品质服务,红柳集团意识到绿色环保对于品牌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公司坚持绿色发展,力争产品更加贴合百姓需要。在建设绿色工厂过程中也不计成本,2021年,红柳集团被工信部授予“绿色工厂”的称号。
而在努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设计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提升,为红柳集团的发展赋能。目前,红柳集团研发中心占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其中试验基地1000平方米。红柳拥有总价值4900多万元的研发用仪器设备,主要包括恒温恒湿机、配色分光光度仪、测色配色系统等先进的实验、检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研发技术人员82名,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62名,纺织、印染、机械工程师15名,助理工程师20名。为了增加产品的科技深度,红柳集团还和天津工业大学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促进新产品开发,并不断完善产品性能及质量。
VR技术为传统产业赋能
“25度凉感床单”系列产品是红柳集团的“拳头”产品,较传统凉席具有更好的凉感和持续导热能力,且柔软贴身、易洗快干、双面双用、可机洗和便于携带的优点。
在智能家纺领域,红柳集团的大眼兔魔法床品的开发成功实现了家纺与儿童教育的跨界创新,VR技术在床品中的应用则促进了纺织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
…………
说起红柳集团近年来在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郁敏如数家珍。
目前,红柳集团拥有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外观设计专利50余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项,连续9年获得国际环保纺织协会颁发的“绿色环保纺织品标准证书”。
“红柳集团将匠心品质放在首位,从原料到成品严格把关,并通过科技创新,走在传统家纺品牌向科技家纺品牌转型的前列。”郁敏告诉记者,做好品牌管理和产品质量管理,已经成为红柳集团的自觉行为。红柳集团将在双循环的生态链中发挥优势,让红柳集团的产品走向世界,做到有床的地方就有红柳。(记者庄道秋 通讯员张海华 金锡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