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全球硅基巨头——合盛硅业(603260)发布了相对靓丽的2024年报。
过去一年,合盛硅业实现营收266.92亿元,较上年微增0.4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0亿元,比上年减少33.6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5.40亿元,比上年减少29.58%。
尽管归母、扣非口径上的净利润同有30%左右的下滑,但其在下行周期当中仍实现了17.40亿、15.40亿元的利润,相较其他多晶硅厂商的大幅亏损,这份答卷仍很出色。
这还是在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含信用减值损失)89,436.07万元取得的业绩,若没有这部分减值计提,合盛硅业的利润总额还要多出近9亿元,归母、扣非后净利将超过20亿元。
合盛硅业2024年业绩保持稳定增长,主要来自工业硅和有机硅的海内外市场供需双增。
2024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472万吨,同比增长27.6%。出口方面,我国工业硅出口量稳步提升,共计72.5万吨,同比增加 28.5%。需求方面,国内工业硅消费总量同比上涨 22.1%,分行业来看,多晶硅和有机硅对工业硅需求同比增速约 25%,铝合金行业对工业硅需求稳中有升,增速超过10%。
有机硅方面,我国有机硅产量持续增长,同比超双位数;全年有机硅累计出口量为54万吨,同比增长34%。

合盛硅业作为工业硅、有机硅环节的龙头厂商,是国内硅基新材料行业中业务链最完整、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持续受益于工业硅、有机硅需求增长。截至2024年末,合盛工业硅产能122 万吨/年,有机硅单体产能173万吨/年。
分项来看,2024年合盛硅业工业硅业务实现营收约137.63亿元,毛利率高达26.10%,有机硅实现营收约122亿元,毛利率为16.71%,这两块业务仍是营收、净利的主要增长来源。
产销量方面,2024年合盛硅业工业硅产量达到187.14万吨,销量为123.00万吨,库存量为26.39万吨,产量同比增长38.11%,销量同比增长20.93%,库存量同比增144.35%。
合盛还称,上述销售量为全部对外销售数量,2024年工业硅、硅橡胶、硅油和环体硅氧烷的自用量分别为45.97万吨、11.54万吨、2.61万吨和50.57万吨。

工业硅是多晶硅的生产原料,作为工业硅龙头厂商,合盛硅业一直有着打通硅基全产业链的野心,且凭借掌握上游工业硅供应的优势,对进军多晶硅环节充满了自信。
早在2008、2009年,协鑫科技、特变电工切入多晶硅环节时,合盛硅业也随之建成了2000吨/年产能。但因未能挺住那波周期冲击,生产的多晶硅亏损,合盛的多晶硅产线运行5年后于2014年直接关停。
第一次延伸到多晶硅受挫后,合盛硅业并未就此气馁。2022年,合盛决定再次进军多晶硅,且董事长罗立国这一次要干一票大的。
2022年、2023年,合盛硅业先后开工甘泉堡中部合盛和鄯善东部合盛两个20万吨多晶硅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351.31亿元(甘泉堡项目175.00亿元、鄯善项目176.31亿元)。
对于搞好多晶硅,彼时罗立国充满了自信。他说: “(前年)多晶硅价格一下子卖到30万元/吨,这个太可怕了。即使1吨赚1万元,40万吨也是40亿元,所以我说它能干。”
“现在(多晶硅)市场上差的卖15万元/吨,好的卖18万元/吨。我要求不高,等年底我们产品出来,卖10万元/吨就行,搞不好到明年可能就(每吨)七八万元。即使卖七八万,我们还能赚。我一条线10万吨,人家一条线1万吨,我的运行成本比它便宜1万-2万元/吨,它关门我还可以撑着,是这么计算的。”
罗立国还表示:“今年年底多晶硅达产有40万吨。目前全国最大的当属通威,为35万吨。虽然通威后续也在增产,但今年无法达产。因此,等到明年一季度,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我们多晶硅产能是最大的。”
但随着多晶硅现货价格不断下行,跌破现金成本线,合盛硅业的多晶硅项目陷入了持续“难产”当中。本来预计将于2023年第三季度投产中部合盛20万吨项目一再延期。据其在2024年半年报披露,中部合盛一条10万吨产线量产,年产能为5万吨。
且在2024年报之中,亦未见合盛关于多晶硅建成产能及2024年产量、出货量的描述。关于多晶硅的介绍,更多停留于其“已经与多晶硅、有机硅、硅铝合金行业中的龙头企业、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公司的工业硅、有机硅和多晶硅生产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等方面。
除了多晶硅之外,合盛已将光伏业务拓展到光伏全产业链,产品涵盖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上下游多个环节。且与高调杀入多晶硅如出一辙,在进入电池片、组件环节,合盛硅业一甩手也都是“王炸”,电池片效率遥遥领先同行。

2024年4月,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渝峰对外表示,公司早已布局了新能源光伏,目前也已经进入量产。从合盛硅业最初进入这个赛道开始,我们就选定了最新的n型技术TOPCon,它也是当前市场中应用率最广、经济性最佳的一项技术。经过持续一年的摸索,如今公司的n型TOPCon电池片量产转化效率已提升至26.6%。
据了解,合盛硅业当时公布的TOPCon电池量产转化效率比行业龙头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钧达股份等专业化电池片、组件厂商还要占高出那么一丢丢,甚至一些二、三线厂商现在还为这个效率而努力研发创新。
对于光伏新能源布局,合盛硅业在2024年报中表示,新疆中部光伏一体化产业园项目(包含中部合盛年产 20 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中部合盛年产20GW光伏组件项目、中部合盛年产150万吨新能源装备用超薄高透光伏玻璃制造项目等)首条光伏产线实现量产,内蒙古赛盛新材料年产800吨碳化硅颗粒项目正式点火投产,公司将根据整体战略计划结合市场行情动态有序推进相关项目。
2024年报传递的信号显示,在当前的市场行情下,合盛硅业已失去了2023年进入多晶硅“拳打通威、脚踩协鑫、秒杀晶科”的锐气,而是在多晶硅亏损的现实下恢复了理性和冷静,主营主要依赖擅长的工业硅、有机硅领域。
因中部合盛、东部合盛已开工的动态,合盛的多晶硅咬着牙也要干下去。多晶硅产线不同于电池片、组件产线,长期停工再复产需要很高的投入,再有长时间停产对设备也是一种损害。所以,若多晶硅价格再持续低位运行,不排除合盛未来对中部合盛、东部合盛做资产减值计提的可能。(草根光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