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三天就卖金,卖金豆豆凑补课费,普通人如何靠黄金暴涨挣钱?

每日人物 2024-04-16 10:56:20

今年年后,黄金的价格像坐上了火箭,一飞冲天。3月份以来,国际黄金价格在一周之内暴涨7%,国内金价几乎每天都在刷新历史。以周大福为例,根据金投网显示,自4月初至今,该品牌饰品金价每克已上涨33元,最高时达到736元。黄金的回收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来到了540元左右,网络上有人调侃,11年前狂购黄金的中国大妈们,终于解套了。

除了中国大妈们,和黄金有关的财富故事,每时每刻都在互联网上流传:杭州小伙买100万黄金一年赚50%;投资客一次性卖出8斤黄金变现174万……我们本想去探寻那些踩中风口,资产翻倍的掘金者们,但有钱人的黄金游戏从原始投入就是我们难以企及的数字。

最后,我们选取了5个和黄金有关的普通人的故事。他们都在这波金价上涨中,挣到了点小钱。安全感、稳定,是他们提到最多的关键词。没有电影里“一秒天堂,一秒地狱”的刺激情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囤积黄金是当其他投资方式失灵后,规避风险的最后一根稻草。

文 |王潇

访谈 |王潇 郭斯文 陈婧瑄

编辑 |Yang

运营 |虎鲸

结婚买金越薄越好,“陈年旧金”烧出一堆土

@amber 37岁

水贝市场黄金档口老板,入行十年

整个水贝市场,随着金价升到500元,迅速冷淡下来。

我一直在珠宝行业做财务,已经入行十年了。平时偶尔会在朋友圈发一些水贝市场的金饰,积累一些用户。前年时,和朋友一起在水贝市场开了一个柜台,正式做起了黄金生意。

最近的经历就像一场梦。一个月前,金价还没上500元,那时整个水贝市场都很热闹。我的柜台前面每时每刻都挤满了人,顾都顾不过来。来的人里有一半都是做水贝代购生意的,拿着手机围着柜台一直拍。那段时间,每天都能卖出两三公斤的黄金,光净利润就有两三万。人们买黄金都很有热情,很多人都会入手克重大的手镯、项链之类的。

▲生意好时的水贝市场。图 / 受访者提供

三月初,金价涨到了500元往上,我当时心里就有个声音说:“完了,肯定凉了。”500元就像是人们的心里防线,一旦超过,对黄金的热情就会迅速冷淡。果真,厂子里的人流量肉眼可见的减少了。原本挤满人的柜台到了下午才会零星来几个人,代购也一下子少了很多。原本买黄金的人都开始买更便宜的银饰了,现在一天最多赚个几千块。水贝市场里每个档口的老板都一脸愁容。

没人想站在高岗上买入。有人甚至结婚三天就来卖金。一般来说,结婚都要买三金,大部分情况下是男方掏钱。前几天,有一对新婚夫妇和公公婆婆一起来买金饰。起先,新娘对克重、工艺和外观都有要求,可婆婆不同意,觉得现在买金太不值。她专挑那种看起来很大,但实际上克重很低的金饰。像金制的猪牌,看着很大一个,但实际上只有薄薄的一片,戴一次就会变形。每挑一个饰品,婆婆都会再追问一句,“有没有更薄的”。

三天之后,新娘结完婚,又打来电话,问金饰能不能卖掉。拿来一看,果真全都变形了。回收黄金会有折旧费,每克要在大盘价的基础上减10元,新娘卖金时,减了折旧费,还赚了一百多块。

▲amber柜台的部分金饰。图 / 受访者提供

买黄金的人少了,卖金的人倒是多了很多。我还给客户做黄金回收的服务,之前两三天可能才有一个来卖黄金的,现在一天就有七八个。而且看得出来,很多人搜罗家里的各个角落,把“陈年旧金”都掏出来了。有人寄来那种八几年买的金饰,光看款式就很“古董”,面上还蒙了一层灰。

熔的旧金多了,还看到了以前的生意人不诚意的一面。不用火烧一烧,都不知道金子背后是什么。我旁边档口的一个老板,前几天熔别人的旧金,一个大手镯,烧完里面竟然掺了一堆土。

我每回收1克金子,只能赚几块钱。前几年,一般在当天就拿去工厂卖掉,换成现金。完全不敢压在手里,怕万一金价又跌了,这几块钱还得亏回去。

最近去工厂卖金子,每次都要大排长龙,队伍要拐上好几个弯。以前隔天就能把钱打到账户上,现在卖金子的太多,工厂的现金流都跟不上,得等个两三天才能收到打款。

和卖金饰金条相比,回收黄金的利润实在是少的可怜,所以我依然每天会盯着大盘价,一路看着金价从500元涨到700多元,现在已经“绝望”了,哪怕稍微降一降也好。

不过,做黄金生意不像其他的珠宝生意。我算了一下,现在如果把手头黄金都卖了,不干了,刚好也不会赔。

▲深圳水贝市场外部图片。图 / 受访者提供

卖了两颗金豆豆,凑上考公补习班报名费

@梦莹 25岁

攒金20克,时长一年半

我是大二的时候,入了黄金的坑。有段时间,几乎每隔两三个月就会去周大福这样的金店逛逛,单纯地觉得他们设计很好看,很心动。大学生的生活费不多,每次只敢花个三四百块钱,买一个1克的转运珠或者小吊坠。

整个大学期间,我总共买了不到4克的黄金,更多的是积累了一些关于黄金的知识,开始关注国际金价。

毕业工作后,我才开始把黄金当作一种投资方式。如果是买饰品的话,算上工费和品牌溢价,1克黄金成本得五百多块,肯定是亏的。纯金条虽然更适合投资,但是一般最小10克起卖,一块金条将近5000块,刚毕业的我一次性拿不出那么多钱,想来想去,还是攒金豆豆最合适。

2022年10月左右,我在网上买了第一颗金豆豆试水。为了测试网店是否靠谱,隔了一周左右,我就拿去卖了。当时是在线下随便找了一处黄金回收点,去之前,我做了一个星期的心理建设:哪怕是假的,损失也只有不到四百块。

回收的过程比想象中顺利。称重、用放大镜看样,然后高温烧熔,再次称重并检验真伪和纯度,最后登记结算,全程不超过五分钟。金豆豆是真的,因为国际金价上涨了一点,我还赚了几块钱。从那以后,我开启了攒金豆豆之旅。

公司每个月15号发工资。那一天,我会去看一下自己上个月还剩多少钱,只要超过八百块,我就去买一颗金豆豆。而在之前,大部分剩的钱都被我用来买一些并不是真正需要的东西。金豆豆既满足了我的购物欲,又让我存到钱,两全其美。

我还买了一个看起来很富贵的首饰盒,里面装着我所有金饰,每次一打开,黄灿灿,满满当当的,看着就开心。

▲梦莹工作后攒的部分金饰。图 / 受访者提供

之前我很期待金价下跌,降价了就能趁着便宜多买点黄金。但从去年年末开始,金价就一直上涨。金价没到530元的时候,我只有金豆豆赚钱,后来涨到了530元,那些金饰也是赚的。

今年2月,领完年终奖的我从公司辞职,脱产备考公务员。3月末,我打算报个备考补习班,报名费要两万,当时手头上的钱还差几百块,我就想到了卖黄金。

我拿了两颗金豆豆到线下黄金回收处去卖,1克的回收价是505元,两颗金豆豆一共卖了一千多块钱,净赚两百多。

从2022年10月到现在,我总共攒了十颗金豆豆。等金价涨到570块,我打算卖掉剩下的一半,如果涨到600块,就把手头的黄金都卖掉。

没有收入来源后,我不敢再打开首饰盒,害怕每次打开,都忍不住再剁手。更重要的是,每次打开,我都有一股浓浓的悔意涌上心头:当时怎么没多买点!

房产亏了100万,还是黄金最保值

@小熊 30岁

攒金两斤,时长十年

我用了十多年时间,攒了两斤黄金,如果现在都卖掉换钱,少说也有五十多万,但我轻易不会动它们。

在买黄金的这条路上,我一直在“更新迭代”自己的思想,经常在社交平台上查别人的买黄金经验,比如,如果追求保值的话,就不能买工费太高的金饰。

作为投资,最保值的是金条。但我之前在网上查过,对于已婚的女性来说,买金条算夫妻共同财产,只有金饰才算女方单独的财产。所以我几乎不买金条,只买工费极低、设计极其基础的首饰。我在心里有一条对于工费的基准线,算上镶嵌工艺最多不能超过40元,一旦超过根本不会考虑。这样算下来囤在手里,1克黄金也不会亏太多。

我自己买黄金的时候并没有规划,直到三年前,女儿出生。为了给女儿攒嫁妆,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年度买金计划——每年至少要买20克黄金。黄金在我心里很特别,可以说是一笔应急资金,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动。这样,如果我出现类似破产的意外,我的女儿至少还有黄金。

▲小熊的部分黄金首饰。图 / 受访者提供

实际上,我每年买金的数量都会超出很多。一般隔两三个月就会买个大克重的首饰,赶上发年终奖或者季度奖金,也必定会拿一部分钱出来买黄金。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消费习惯,以前我会买一些奢侈品包,而现在,每次想买包时,就用钱买个金镯子,放那还能保值。

对我来说,实体黄金并不是暴利的投资方式。按十年的时长来算,如果没有这次的金价大涨,它的年化率太低了。

但黄金胜在稳定。过去的十年,我还投资过房地产,也买过基金,炒过股。那些虽然短时间能赚钱,但现在都亏惨了。我的很多房子都买在了高位,现在砍半价都卖不出去,少说亏了100万。相比之下,黄金就是个稳定性极高、安全感极强的投资。

除了实体黄金,2022年,我还花了十几万买过纸黄金。当时买入的最低点是每克360元,前阵子涨到480元时,我全部抛掉了,每克赚了一百多块,一共赚了几万块。那时已经觉得赚得很多了,可现在再想想:嗐,还是抛早了。

最近,我每天真的都特别开心。早上看到金价时,我都会在心里快速地换算一遍手头的黄金又增值了多少。两斤的黄金,换算起来非常容易,从最开始的四十多万,到突破五十万,又到了现在的将近六十万。

记得有一天周五的夜里,我盯着手机,激动得睡不着。那天,金价涨到了582元。当时我想着如果能落回到550元,就再入手一波,可后来一涨再涨,再也没降下来。

手里的黄金,是我退休的保障

@小星 40多岁

攒金至少600克,时长近20年

将近二十年前,我就开始买黄金了,最开始买的是黄金首饰,但后来发现,买首饰很不划算,一来我不喜欢戴,买回来就在那放着;二来首饰的工费很贵,用来投资的话,很不划算。

我是一个全职家庭主妇,丈夫是做工程的,是很多家银行的VIP。大概零几年的时候,有一次,银行经理打来电话说:最近有活动,买了金条银行可以免费代为保管。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固定每年买一根50克的金条,也会带着买一些几克重的熊猫金币。还有段时间,我每个月往银行定存点钱,银行会帮我操作买黄金。

我那时对黄金完全不上心,全权交给银行处理。逢年过节,赶上哪家结婚要随礼,我就直接让银行拿两根金条出来。而我的心思都扑在了房地产投资上。黄金对我来说,就是银行账户里的一串数字。很长一段时间,我甚至都不清楚自己的账户里到底有多少黄金。

真正开始对黄金有实感是在去年七月,支付宝发起了一个领金豆豆的活动。如果能抢到最划算的25元代金券,金豆豆的价格甚至比大盘价还要低个三、四块,对标银行买黄金的价格,1克直接省了二十多块。

支付宝买的金豆豆,会实物邮寄到家,还附赠一个小玻璃瓶。我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拆快递时的激动,小小的一颗黄灿灿的金子,我当时就想:一定要把瓶子装满。支付宝每天十点半发券,我的身体已经形成了生物钟,快到十点半,就自动拿出手机点开页面等着抢券,只要抢到就会买,甚至一天能买好几颗。

▲小星攒的金豆豆。图 / 受访者提供

不到三个月,我就攒了50多颗金豆豆,看着瓶子一点点变满,还有种强烈的成就感。可后来,券变得越来越难抢,机制变得越来越复杂,我也不再满足于只买金豆豆。

随着房地产的行情走低,我把精力都转向了黄金投资。看金价和买黄金已经成了我每天必做的事。我心里的价格是480元,但自从今年2月15号以后,金价超过了我的心理线,就没有再买过了。

我从没卖过手里的黄金。很早之前,也有一阵金价上涨,银行经理建议我卖掉,那时我就拒绝了,我打算长线持有黄金,长到我退休那天。我希望能在退休后也维持现有的物质水平,就趁现在年轻多攒点。不光是物质水平,黄金没准还能让我晚年生活更快乐。我有个儿子,时常就会担心未来的婆媳关系,我已经做好打算:未来的儿媳如果对我好,就隔段时间给她点金子,这样以后的生活也能更省心。

黄金更像是我的底气,对于家庭主妇来说,握在手里的钱就是安全感,所以我轻易不会动黄金。如今,手头上少说也有600克黄金,按照现在的金价,如果都变现的话,我至少能有33万。

黄金从收藏品变成避险手段

@节理 30岁

攒金650克,时长3年

回国前,我把攒黄金当成收藏。回国后,攒黄金成了我避险的手段。

2014年到2020年期间,我在大洋洲留学。同时还在一家澳大利亚的连锁钢笔店里工作。老板是一个很优雅的女士,她经常会佩戴各种各样中古风的黄金首饰。原本我对黄金并不感兴趣,可后来看她的搭配久了,也开始觉得黄金首饰很优雅。

有一次,老板给我展示了她的收藏柜,里面是从各个国家淘来的黄金首饰。从那时起,我也开始收藏黄金饰品。先从比较小的胸针入手,我喜欢希腊和北欧风格,每一个胸针的价格从3000元到8000元人民币不等。

▲节理的部分黄金首饰收藏。图 / 受访者提供

不光是饰品,我还喜欢收集黄金矿石。因为专业是地理相关的缘故,在我心里,矿石有一种独特的浪漫和美感。

去年年底,我在澳大利亚珀斯的铸币厂买过一次金条。当时50克金条的价格是4993.54澳币,换算成人民币是24427.67元,要比当时中国黄金的淘宝旗舰店便宜400多块。但是从境外购买黄金带回国内并不容易,如果超过50克,需要向海关申报。我买前查了一下,每个人有5000元从国外带商品的额度,我特意只买了5克,防止出问题。

在国外时,我很少关注金价,对我来说,黄金饰品是用来观赏和收藏的,但我在2020年回国后,想法发生了改变。当时正好赶上了疫情,身边很多人通过囤积物品来抵御风险。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我也开始隐隐担忧:是不是也要囤点东西。

当时有朋友建议我,可以囤黄金,黄金可以保值,而且金条放在手里本身也是一种安全感。一开始,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网上买了一根10克的金条。金条刚到时,包裹里只有一根金条和一个证书,我怕有假,还特地在家附近找了一处黄金回收点,直接验货、卖掉。

那次后,我才知道,金条是可以再卖成钱的,而且要根据当天的金价来定,某种程度来说,也像是一场赌博。

我开始有计划地攒黄金,只买金条,这和我的收藏不一样,它们单纯用来保值和赚钱。我本来给自己定下的是一年至少买5克。但实际上,我几乎每年都会买100克以上。三年下来,我已经攒了650克金条。

前阵子,金价涨到550元,我尝试出手了200克,那些黄金入手时刚400元出头,算下来一共赚了将近3万。

这段时间,我每天早、中、晚查看三次金价,每次都怀着紧张和焦虑点开金价,不管是下跌还是上涨都会引发我的焦虑。如果金价真的涨到600元,我会把剩下的450克金条全都卖掉,那样的话,我可能又会赚个七、八万。

等全部卖掉后,我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都不会再买金条了。每天盯着金价,想着卖掉赚钱,实在太累了。

▲节理的猫和她的黄金收藏。图 / 受访者提供

(受访者均为化名,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

0 阅读:341

每日人物

简介:轻商业,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