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棚友》建造温室大棚土地测量的重要性,竟然是成败关键!

新棚友 2025-04-16 15:34:56

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里,温室大棚已然成为提升产量、确保品质的关键设施。并且很多种植者在搭建大棚之际,常常仅仅将注意力集中于材料与结构之上,不过却忽略了最为基础且最为关键的那一步—土地测量。现今新棚友就来讲讲,为何专业的土地测量会是温室大棚成功搭建的首要步骤,还有哪些易于被疏忽,但却极为重要的建造细节。

一、土地测量:大棚建造的"体检报告"

很多朋友或许会问:“不就是搭个大棚嘛?找块较为平整的地不就成了?”这种想法着实是致使后期管理变得困难、产量难以提升的关键因素。专业的土地测量宛如给未来的大棚来一次全方位的体检,能够预先察觉到潜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工作奠定稳固的基础。

1.水位测量:决定大棚类型的关键

各地的地下水位,差别挺大,这对大棚类型的选择,有直接影响。所以在做选择的时候,得好好考虑这个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本地的环境条件。

水位过浅的地区(一般来讲是指地下水位在1米之内),绝对不宜建造下挖式温室大棚。而且如果雨季降临,你的大棚说不定反倒会成为“游泳池”。

我们曾遇到一位客户,而且为了节省成本,直接在水位高的地块,建造了下挖式大棚。其实连续两年雨季,都遭遇了严重积水,最终不得不拆除重建,这样的话,损失远超当初的测量费用。

2.土质分析:为科学种植提供依据

土壤成分的测量,通常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重要环节。通过专业手段进行检测,我们能清楚的知晓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氮磷钾的比例等关键信息。这些数据,不但对后续的品种挑选,和配方施肥有着重要作用,甚至还可能影响到,要不要实施土壤改良措施。比如“沙壤土”特别适合大棚种植,因为它升温快,而且透气性好;不过说真的,“黏重土壤”就需要加入河沙来改善结构,不然会对作物根系的正常发育产生阻碍。

3.地形地势:影响采光与通风的关键

理想的大棚选址,应该是地势开阔且平坦的地方,采光面没有高大树木或者建筑物来遮挡。与此同时呢,一定要避开风口以及窝风处,这是因为风口不利于大棚的保温,很容易导致结构损坏;而窝风处通风情况不佳,在冬季的时候容易因为积雪而压垮棚体。我们建议在进行测量的时候,使用专业仪器来测定方位角,这样就能确保大棚的朝向是最优的(日光温室以东西向为好,拱棚和连栋大棚则适宜南北向)。

二、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建造细节

1.墙体建造:不是越厚越好

很多种植者觉得,墙体要是越厚的话,那保温效果就会越好啦,其实并不是这样滴。在建造土墙的时候呢,每层夯实的厚度呀,应该把它控制在大概20厘米左右,接下来一层一层地夯实到规定的高度。山墙呢和后墙一定要同步去施工,不能分段来建造,不然的话,会对整体的牢固度产生影响哦。对于那些黏性不够的土壤呢,可以掺入一些麦秸,以此来增强结构;而在黏性很低的地区呢,那就需要先制作土坯,等土坯干了之后再去砌墙啦。

2.防寒处理:北方种植者的必修课

在温室前沿挖设20厘米宽、40厘米深的防寒沟能有效阻隔地温流失。这个时候采用"半地下式"设计室内地面比室外低30-40厘米)可以显著提高土壤温度,这是冬季增产的重要措施。

3.后屋面处理:保温性能的"胜负手"

后屋面处理,会直接对大棚的保温性能产生影响。专业的做法为,于檩条之上先铺设一层废旧的塑料薄膜;接着将成捆的玉米秸垂直摆放;接下来再铺上麦秸或是稻草;最后覆盖上塑料薄膜并涂抹上草泥。这种“三明治”结构与普通做法相比,其保温性能提升了30%以上。

三、专业测量带来的长期价值

1.延长大棚使用寿命

据统计经过专业测量后建造的大棚,其平均使用寿命;比随意建造的大棚,平均使用寿命长3-5年。其实这是因为科学选址能够较为轻易地规避地基沉降、结构变形等问题;而且还能为大棚的稳定运行给予保障。

2.降低后期管理成本

合理的土壤数据,能够指导精准施肥,进而避免浪费;正确的水位测量,可预防排水方面的问题;科学的朝向设计,就能最大化地利用自然光照,与此同时减少补光的能耗。

3.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专业测量建造的大棚,由于其环境控制得更为精准,而且作物生长得更加均匀,所以平均产量能够比普通大棚高出15-20%。

温室大棚属于一项长期投资,前期专业的土地测量,虽说增加了些许成本,不过与后期或许会遭遇的问题以及可能产生的损失相比,这笔投入绝对是物有所值的。我们建议种植者在建造之前,一定要去寻找专业团队进行全方位的测量,保证每一个细节都科学且合理。记住:好的开端乃是成功的一半,专业的测量便是大棚种植最为优良的开端!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