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连栋温室大棚,因为它的空间利用率极高,管理比较轻松,环境调控性能特别突出等优点,成了现代农业的“明星设施”。不过很多种植户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忽略一个重要环节,也就是那顶部覆盖材料的选择。选对合适的材料,不但能提升作物产量,而且还能降低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能耗成本呢!今天新棚友就来揭开连栋温室大棚顶部覆盖材料的“黄金法则”。
一、主流覆盖材料对比:玻璃、阳光板、薄膜谁是你的菜?
1.钢化玻璃:高透光与长寿命的代名词
钢化玻璃,乃是高端连栋温室的“常规配置”;它的透光率极高,可达90%有余并且透光性能较为稳定,使用寿命能够达到25年。特别适宜那些对光照较为敏感的作物(例如番茄、花卉之类),如此一来,便可以明显地提升果实的品质以及商品率。
但玻璃的缺点较为显著:重量较大(约为12.5kg㎡),它的抗冰雹能力较弱,并且安装成本较高(需采用密集的人字梁结构,其间距一般≤1米)。如此一来,北方多雪地区需慎重考虑,不然会加大骨架的承重压力。其实对于这一情况,我们得格外留意。
2.PC阳光板:轻量化与高性价比的完美结合
PC阳光板(聚碳酸酯中空板),重量仅为玻璃的1/10左右,抗冲击性较强,保温性能更为优越(因为其中空结构能够阻隔长波辐射),而且安装较为灵活(像人字梁间距可达2米这般)。它的透光率大约80%,虽然稍微低于玻璃,但是配合防雾滴涂层的话,就可以减少冷凝水对作物所产生的影响。
不过阳光板的使用寿命,相对而言,会略微短些。比如“优质板材,大概可以达到10年上下”。而且它的透光效果,会由于紫外线引发的老化情况,继而渐渐减弱,差不多每年会降低百分之十左右。所以需定时予以更换。这种阳光板,更适宜预算较为紧张,并且对透光性能需求不是极为强烈的园区使用。
3.多层薄膜:经济之选,灵活应对气候挑战
薄膜连栋温室的费用比较低,还能通过双层乃至三层覆盖来提升保温效果。像北方的越冬大棚通常会采用“外膜、内膜、内保温被”这种配置,夜里温度下降的时候,能使热量散失减少超过30%。不过薄膜的抗风能力不太好,所以得结合可以开启的内拱结构,以此来调节通风和密封的关系。
二、建造细节:3招让你的大棚“事半功倍”
1.结构设计:人字梁间距决定成本与安全
-玻璃温室:人字梁间距1米,骨架用钢量高,但适合长期稳定种植
-阳光板温室:间距可扩展至2米,节省钢材成本,尤其适合南方多雨地区
2.环境调控:巧用正压通风与遮阳系统
半封闭温室,能够通过正压通风管道,较为均匀地输送气流,而且搭配高压雾化降温系统,这样的话,夏季棚内温度便可稳定地控制在30℃以下从而避免高温导致的落花落果现象。顶部加装动态遮阳网,其实可以调节光照的强度,进而满足不同作物的需求。
3.成本优化:小投入撬动大收益
-采用小苗龄嫁接技术,种苗成本降低50%。
-高密度定植(如番茄从2.9株/㎡提至4.2株/㎡),前期产量提升40%。
三、为什么连栋大棚是未来趋势?数据说话!
-空间利用率提升50%:连栋设计打破传统单体温室界限,机械化管理效率翻倍
-错峰上市效益高:北京某智能温室通过越夏栽培8-10月番茄售价达28元/公斤,亩收益超30万元
-抗灾能力强:热镀锌钢骨架+抗风雪设计,可抵御8级大风和20cm积雪
选材有道,赢在起点:
无论是追求长期稳定的玻璃温室;而且还注重性价比的阳光板方案;以及较为灵活经济的薄膜多层覆盖,其核心都在于将作物需求与地域气候相匹配。其实呀种植户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应该把预算、作物特性以及当地的极端天气(比如冰雹、暴雪这类情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做出更为合适的选择。
[若有困难,欢迎和新棚友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