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号冬至是“凶日”,记得:1不发、2不起、3不忘

水蓉看大家的生活 2024-12-21 16:27:41

冬至,作为中国传统节气中的关键节点,在 2024 年 12 月 21 日这一天,于民间一些传统观念里被视作“凶日”。这一看法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起源与依据,深刻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洞察以及对生活的认知感悟。

从起源来看,一方面,古代阴阳学说对冬至“凶日”观念的形成影响深远。冬至时,是一年里白昼最短而黑夜最长的时刻,阴气达到巅峰状态,阳气才刚刚开始孕育生发。古籍《黄帝内经》就曾提及冬至时阳光照耀时长最短,漫漫黑夜笼罩大地,万物皆处于沉睡、闭藏的状态,这种阴气的极度强盛使古人内心产生压抑之感,并且认为此乃天地间阴阳二气最为混乱且不稳定的时段。

另一方面,古籍记载的“离日”概念与之紧密相连。《玉门经》记载,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前一天均为“离日”,所谓“离者,阴阳分至前一辰也”。冬至前一日作为离日,被视作阴阳交替之际,人的精气神会相对衰弱,故而不适宜开展结婚生子、修缮房屋、搬新家等重大活动。

再者,今年冬至日恰逢杨公十三忌日之一。在民间传统习俗中,杨公十三忌日被认定为诸事不宜的“百事忌”日,往昔人们在进行如结婚嫁娶、开业庆典、动工、签合同等重要活动的择日时,往往都会刻意避开这一天。

基于上述诸多因素,民间便衍生出冬至的诸多禁忌。所谓“1 不发”,即在冬至这一天,大兴土木、破土动工是不可取的。由于冬至当日正处于阴阳转换的动荡时刻,阳气虽已萌动但尚不稳定,此时贸然动土,会惊扰土地的安宁以及阴阳的平衡,古人认为这将给家庭招致不利,诸如工程可能遭遇重重阻碍,居住者的运势也会受到干扰。况且冬至时节气候严寒,土地冰封,动工不仅存在诸多实际操作上的困难,还不利于工程的顺利推进与质量保障。

“2 不起”也有两层含义。其一,不宜过早起床。从中医养生的视角出发,依据《黄帝内经》“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的理念,冬至时人体阳气内敛,如同大自然进入蛰伏休眠一般,急需充分的休养生息。若过早起床,便会扰动人体刚刚开始生发的微弱阳气,使身体暴露于寒冷之中,进而消耗过多的精力,致使抵抗力降低。因此,冬至时节应遵循自然规律,早睡晚起,让身体在温暖的被窝里多作停留,待阳气逐渐旺盛后再起身活动,如此方能更好地养护身体,契合冬季闭藏的特性。其二,切不可情绪过激、发怒生气。冬至是阴气至极而阳气初生的特殊时刻,人体阳气相对微弱,情绪极易受外界环境左右而产生波动。正如古籍所言“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发怒会致使肝气上逆,对肝脏造成损伤,同时也会扰乱人体气血的正常循环,打破身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故而在冬至这一天,唯有保持心境平和、情绪稳定,才能使身心处于和谐有序的状态,安然度过这阴阳交替的特殊时期。

而“3 不忘”同样至关重要。首先,不忘保暖防寒。冬至的寒冷对人体而言是严峻的考验,寒邪极易侵袭人体,进而损伤阳气。出门在外时,务必穿戴厚实的衣帽围巾,家中也要营造温暖舒适的环境,以此避免受寒引发诸如感冒、关节疼痛等各类疾病。其次,不忘饮食调养。冬至时节,人体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但又迫切需要充足的能量来抵御严寒。此时应选择食用一些温热滋补且易于消化的食物,比如羊肉汤、红枣桂圆粥等,这些食物既能有效补充营养,又有助于阳气的生发。最后,不忘家庭团聚。冬至素有“小过年”的别称,这是家庭团圆的重要时刻。一家人围坐一处,共享冬至美食,传承家族文化,能够极大地增进亲情纽带。在这寒冷的冬日里,家庭的温暖与和睦能给予人们心灵深处的慰藉和力量,使人在面对外界“阴阳变幻”的复杂环境时,内心依然充满安定与希望。

然而,必须明确指出的是,冬至是“凶日”的说法更多地属于传统习俗与文化观念的范畴,现代科学并未发现确凿的证据能够证实其对现实生活具有实质性的影响。我们理应秉持科学理性的态度去看待这些传统习俗,尊重古人的智慧结晶与文化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古老的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的光彩,成为我们连接过去与现在、丰富精神世界的珍贵文化瑰宝。

0 阅读:1

水蓉看大家的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