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作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它不仅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点,更是家族团聚、祈福纳祥的美好时刻。在这一天,遵循老祖宗留下的规矩,能让我们更好地迎接福泽,温暖过冬。
冬至有诸多传统习俗,“要送”便是其中充满温情与敬意的一项。所谓“送”,是指晚辈向长辈表达孝心与敬意。在古代,冬至又称“亚岁”,其重要性仅次于春节。这一天,子女会精心准备礼物,如保暖的衣物、滋补的食品等,前去拜望家中长辈。这一习俗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正如“百善孝为先”,孝道始终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根基。通过赠送礼物,不仅能让长辈在寒冬中感受到温暖,更是一种家族情感的传递与延续,使家庭关系更加和睦,家族凝聚力得以增强。
“2 不吃”的习俗也蕴含着古人的智慧与生活哲学。其一,不吃生冷食物。冬至时节,天地间阳气渐生,但阴气仍盛,人体的阳气相对较弱。此时若食用生冷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消化不良、腹泻等不适症状。老话说得好:“冬吃热,病不扰。”选择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汤、饺子等,既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来抵御严寒,又有助于养护脾胃,促进气血循环。其二,不吃油腻厚味。冬季人体活动量相对减少,消化功能也会有所下降。过多食用油腻厚味的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使人感到腹胀、胸闷等。“饮食有节,身必无疾。”合理搭配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适当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类、蔬菜、水果等,方能保证身体在寒冬中维持良好的状态。
除了饮食方面的讲究,冬至还有“忌 3 事”的说法。忌争吵,冬至是团圆祥和的日子,家庭氛围应是温馨和睦的。古人云:“家和万事兴。”争吵会破坏这种和谐的氛围,引发家人之间的矛盾与不愉快,影响家庭运势。在这一天,大家应心平气和,相互包容理解,共同享受团聚的欢乐时光。忌远行,冬至前后天气寒冷,道路易积雪结冰,远行会面临诸多不便与危险。“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古人倡导在冬至时节尽量减少外出,安心在家与家人相伴,避免因旅途奔波而遭遇意外或受寒生病。忌晚睡,冬季宜早睡晚起,以养阳气。冬至时更应遵循这一作息规律,“起居有时,养其神也。”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与阴精的积蓄,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与恢复,增强免疫力,抵御寒冬疾病。
冬至,是自然的节点,也是文化的传承。在这一天,让我们谨遵老祖宗留下的规矩,送孝心、慎饮食、忌诸事。以一颗敬畏之心,迎接阳气的初生,在寒冷的冬日里,用爱与关怀温暖彼此,祈福纳祥,期待新的一年里福泽满盈,顺遂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