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将军建国后的党政军职务,是多数开国将领难以企及的;但真正难得的,其实是将军的境界和心态,朴实厚道的李德生从来不慕名利,在生涯最高峰时还选择了急流勇退。

1952年上甘岭战役,李德生担任志愿军第12军副军长,他在前线亲自指挥将士,与兄弟部队15军共同完成了艰难的作战任务。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史上最著名的战例之一,此战12军伤亡巨大,损兵4200余人。

李德生战功出众,1955年9月获得了开国少将军衔。除了能打仗外,他还具备突出的理政才能,60年代在安徽主政时,得到毛主席的赞赏,把李德生提拔到北京任职。此后李德生晋升速度非常快,出任过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党的副主席。
作为一名开国少将,李德生职级最高时为正国级领导人,这是开国大将、上将们都达不到的高度。但李德生讲成绩、讲奉献,并不很看重职务和权力:1973年李德生被调往沈阳军区工作,他难以兼顾北京的各项重要职务,后来主动向毛主席请辞。而主席仍然非常器重李德生,保留了他中央政治局委员的身份。

1990年,李德生响应中央“干部年轻化”政策,不再担任国防大学政委,进入“半退”状态,挂名为中顾委常委,并组织了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发挥自己的余热。
此时的李德生,已经年过七旬,老将军到了风轻云淡的年纪,对什么事情都看得很开,一般人达不到他的思想境界。有一次12军的老部下们来看望他,说了几句话,却把李德生给“惹毛了”。怎么回事呢?

原来几个老部下说,现在的一些社会刊物很不负责,讲上甘岭战役只说15军伤亡多大、贡献多大,几乎不提咱们12军。再这么宣传下去,12军的功劳就要被“抹杀”掉了!原本以为老首长会为此讲几句公道话,没想到李德生听后却皱起了眉头,开始批评他们。
李德生说:第一,之前秦基伟同志做报告,人家很明确地说,上甘岭是12军和15军一起打的。你们去看中央的材料、权威的报道,哪个没提12军?我看是你们的心态变了,所以只盯着那些只言片语,被人牵着走!

第二,争功是个大毛病,要不得。当年打完抗美援朝后,12军队几个干部看到15军的人被上级找去汇报,就在背后议论人家的长短,当时我就看不惯,这都是嫉妒心在作怪。现在都过去几十年了,怎么还是这个样子呢?不像话。
李德生批下属批得很凶,他有这个资格,更有这个觉悟。当年李德生连正国级的职务都能主动辞掉,他会允许部下追求虚名么?不会的。

老将军重点提了秦基伟同志。因为秦基伟作为当时的15军军长,就是公认的上甘岭前线总指挥。而15军投入战役时间更早,总体伤亡达到了7300人,他们被重点报道是有原因的。此战过后,秦基伟更是凭过人战功,获得了毛主席的单独接见和嘉奖。

李德生的意思很明确。兄弟部队的首长,做报告时还主动表扬咱们12军的贡献,没有人要求他那么做啊。这就叫高风亮节,12军的干部应该向人家学习,而不是去攀比。
见部下们被训得低头不语,李德生又补充了一句:千万不要忘了咱们军人,是为什么干革命。经过老首长的教育,老12军的干部,再也没有人敢争论上甘岭的功劳问题了。

李德生将军说得很对,真的假不了,军史是不会被篡改的。现在的历史爱好者和军迷朋友,都知道上甘岭战役是12军和15军一起打的。先辈们的光荣历史和巨大牺牲,我们不会忘记!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