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开国大将之首、功绩显赫,建国后他在军队各体系里的部将很多。但粟裕有两大问题:一是1958年遭到误解,不得不离开中枢部门;二是多年征战,造成身体的极大创伤,头部的弹片甚至一直都未能取出,病痛时时困扰着他。

尽管如此,宅心仁厚的粟裕,始终非常关心老战友、老部下,尤其是运动较多的时段,他常常设法解救一些干部。比如张震、宋时轮等三野老人,都受过粟裕的恩惠,脱离险境。而在1975年,又有一位老部下令粟裕大将“不省心”。

开国上将张爱萍,在建国初期担任过全军副总参谋长,当时他的顶头上司就是粟裕。后来两人都因故离开了总参,但关系还是非常好的。张爱萍喜欢钻研军事装备,上级也发挥他的特长,安排张爱萍到国防科委工作,1975年时张爱萍正担任国防科委主任。

这个岗位非常重要,但张爱萍的处境却很不理想。受到运动波及,各下属部门里的科研人员、工人大幅缩减;而张爱萍因为耿直不阿的性格,历来口无遮拦,得罪了不少人,75年遭到连续批判,这大大干扰了正常工作。张爱萍为此大发雷霆,在会上猛烈“开火”,结果又被抓住口实,竟然非法羁押起来。

当时军队里很多干部被整,有一些甚至面临生命危险。张爱萍的妻子李又兰心急如焚,想办法营救丈夫。面对敏感的境况,大部分人都不会插手,以免扯上关系殃及自己,但李又兰知道粟裕大将品德厚重,应该会提供帮助,于是李又兰登门去见粟裕。

此时粟裕受到美尼尔综合症的折磨,身体状况很差,下床都有困难。但听说张爱萍遇险后,粟裕顾不得自己的病痛,马上开始想办法了。他告诉李又兰:你不要着急,我联系一下,你一会就去找“老鬼”,他的主意多。

粟裕口中的“老鬼”是谁呢?正是同样出身三野体系的名将宋时轮。宋时轮此时正当然军事科学院院长,他的特点是做事非常灵活、情商高,确实当得起这个绰号。并且宋时轮跟张爱萍的私交也不错,有了粟裕的叮嘱,势必不会对老友袖手旁观。

果然,粟裕对战友们都很了解。宋时轮很快就办了“实事”。他有一个很器重的秘书,叫雷渊深,文笔在军科内是出了名的。宋时轮立即安排雷渊深“代笔”,帮张爱萍同志写了一份“认识深刻”的检讨。写好之后,宋时轮拿着这份检讨书,去找张爱萍本人签字。

张爱萍对于这份别人代写的材料,简直没眼看,说什么也不签字,还非常生气。但宋时轮点子确实多,不来硬的,又把口才更好的老友陈锡联找来,一同劝说张爱萍。最后好说歹说,张爱萍为了早点出去工作,只能勉强签字了。

在几位将军的联手帮助下,张爱萍重新回到国防科委。不久后国家、军队形势好转,张爱萍再未遇到大的波澜,又担任过国防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重要职务,发挥出了自己的全部能量。老战友们的真挚感情,令人动容。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