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杜大妈10年碰瓷357次,带领女儿发家致富,最后下场大快人心

扶苏历经天下 2024-11-29 14:18:35

碰瓷这个词在互联网上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代表着一种社会顽疾,一种道德的沦丧,一种法律的挑衅。

而天津的杜大妈,则将“碰瓷”这门“生意”做到了极致,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碰瓷王”,十年间357次碰瓷,从街头小贩到公家单位无一幸免。

这个数字背后隐藏的不仅仅是一个老人的疯狂行径,更是社会治理、道德伦理以及法律意识等多方面问题的集中体现。

杜大妈的“碰瓷”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升级、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她的目标只是街头的小商小贩,一些流动摊位小本经营,为了避免麻烦往往选择息事宁人,这给了杜大妈最初的“成功”体验,也让她尝到了“碰瓷”的甜头。

随着“经验”的积累,杜大妈的“野心”也逐渐膨胀,她的目标开始转向更大、更有“油水”的单位:大型超市、连锁店,甚至公家单位,她深谙“柿子要挑软的捏”的道理,专挑那些注重声誉、害怕负面影响的单位下手。

一次杜大娘的家人在她授意下购买了一罐蛋白营养粉,她拿着小票走进超市,声称这是违禁保健品,要求赔偿5000元。

超市经理解释这是正规商品,并表示可以退货,但杜大妈不依不饶,在超市上演了一场“苦肉计”,最终超市迫于无奈,给了她3000元才得以脱身。

从烤鸭店到超市,杜大妈的“碰瓷”手法不断升级,从简单的无理取闹到后来的“苦肉计”、“威胁恐吓”,她将“弱势群体”的标签发挥到了极致。

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本应是需要关怀和照顾的疾病,却成为了她“碰瓷”路上的“护身符”。

她深知在很多人眼里,老年人病人就代表着弱势代表着需要被照顾,而她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一次又一次地得逞。

更令人震惊的是,杜大妈还将自己的“碰瓷”经验传授给了女儿,将女儿培养成了自己的“接班人”。母女俩联手,将“碰瓷”发展成了一项“家族生意”。

这种“家族式”的碰瓷模式,不仅体现了杜大妈的“生意头脑”,更揭示了“碰瓷”行为的组织化和传承性。

杜大妈的女儿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也逐渐掌握了“碰瓷”的技巧,成为了母亲的得力助手,她们的联手作案,让“碰瓷”的效率更高成功率也更高。

母女二人联手将“碰瓷”发展成了家族生意,在天津城里掀起了一阵“碰瓷”风波。

面对杜大妈的无理取闹,许多商家选择了息事宁人花钱了事,他们并非不知道杜大妈的行为是错误的,而是出于多种考虑最终选择了妥协。

有些商家是缺乏法律意识,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杜大妈的无理要求,也不知道该如何收集证据,最终只能被动接受损失。

还有些商家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认为花钱消灾比费时费力地与杜大妈纠缠要划算。例如,超市经理在面对杜大妈的无理取闹时,虽然知道杜大妈是在碰瓷,但考虑到不想影响店铺的生意,最终还是选择了花钱了事。

商家们的这种息事宁人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杜大妈的嚣张气焰,也让“碰瓷”这种行为更加猖獗。这反映了社会对类似事件的处理机制存在不足,也暴露出商家在面对此类事件时的无奈和被动。

李先生为了避免再次受害,甚至将杜大妈的照片打印出来,贴在店里,提醒员工注意。这足以说明,商家在面对“碰瓷”时,是多么的无奈和被动。

杜大妈的长期“碰瓷”生涯,以及其女儿的“子承母业”,暴露出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和漏洞。对于老年人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现行法律的处罚力度相对较弱,震慑力不足。

这给了杜大妈可乘之机,让她能够肆无忌惮地进行“碰瓷”活动,甚至发展成“家族生意”,而不用担心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这种法律上的“真空地带”,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利用法律漏洞,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型违法犯罪行为层出不穷,“碰瓷”手段也花样翻新,但法律法规的更新速度往往难以跟上。

这导致在处理一些新型“碰瓷”案件时,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执法难度加大,也给了“碰瓷者”更多的可乘之机,杜大妈事件的背后,也折射出社会道德观念的缺失和社会风气的败坏。

缺乏维权意识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些人即使意识到自己受到了侵害,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维权,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要从根本上解决“碰瓷”问题,首先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碰瓷行为的惩处力度。要明确“碰瓷”的定义和构成要件,制定专门的法律条款来打击碰瓷行为。

对于那些屡教不改,多次实施碰瓷行为的惯犯,更要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可以考虑设立“碰瓷黑名单”制度,将碰瓷者的信息公开,限制其社会活动增加其违法成本。

要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关怀,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根本上减少“碰瓷”现象的发生。

要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就必须加强普法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让他们知道如何识别和防范碰瓷行为,以及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要有效打击碰瓷行为还需要健全执法机制,提高执法效率,要明确执法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规范执法程序,确保执法公正透明。

杜大妈事件并非个例,它反映了社会治理、道德建设和法律意识等多方面的问题,要根治“碰瓷”这一顽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各个层面入手综合施策。

只有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道德建设,提升公民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执法机制等多管齐下的措施,才能有效地解决“碰瓷”等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参考资料

新京报 - 2019-06-01:杜大娘“碰瓷”10年,靠的是“低道德优势”

0 阅读:0

扶苏历经天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