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两癌乘风破浪的18年,愈见生命奇迹!|抗癌故事

诗槐谈健康 2023-09-01 02:42:01
阅读前请点“关注”,每天定时分享关于妇科肿瘤及癌症知识,拥抱每一位肿瘤患者,让你在抗癌的路上不孤单~

18年前,她风华正茂,前途大好,上有父母待孝养,下有稚子未长成。然而,一纸患癌诊断书却将她的人生染成了黑白色。

18年来,她曾两次患上乳腺癌,又遭遇了晚期卵巢癌与复发的“威胁”,却仍然乘风破浪、逆风展翅,勇往直前。

在跌宕起伏的抗癌历程中,紫妍(化名)从来没有认输过,站在风中,跨越了时间,也为自己的生命铺上斑斓的色彩。

两次患上乳腺癌之后、她又和晚期卵巢癌“打了个照面”

做完卵巢切除手术后竟然被确诊卵巢癌晚期,这是紫妍怎么都没想到的。

2015年8月,紫妍为了预防自己患上卵巢癌,做了预防性的卵巢去势手术,并将双侧附件都摘除了。

为什么紫妍要切除卵巢呢?她并不是未卜先知。其实早在10年前,紫妍就已经开始和乳腺癌“打交道”了。2005年、2010年,她曾先后两次确诊原发性早期、三阴性乳腺癌。经历手术与化疗后,生活才逐渐恢复平静有序。

2015年,紫妍在医生的建议下通过基因检测发现了自己存在BRCA 1 基因突变。经过咨询和了解,如果女性存在 BRCA 1 基因突变,那么终生患乳腺癌的风险为60%-85%,还会增加大约59%的卵巢癌风险[1-4]!

面对基因突变带来的患癌风险,紫妍不愿坐以待毙,她从医生那里了解到,预防性手术——预防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可以降低患癌的风险。她听取了医生的专业建议,思虑再三后决定接受手术,不给卵巢癌机会。

做完手术的紫妍很开心、很轻松,术后病理结果没有任何问题,总算为自己提前“排雷”,以后应该安全了!

图片来源:摄图网

然而世事难料,卵巢癌的阴影还是悄悄向紫妍靠近。

2015年12月,紫妍做完预防性卵巢切除手术后3个月,她在洗澡时摸到自己的左下腹有一处地方手感有些硬硬的,似乎是出现了一个包块。紫妍还以为是手术伤口没有处理好留下来的,定期复查时,她特意让医生新增B超检查以查明原因,避免误判,结果显示她的腹膜处确实形成了一个很大的肿块。

辗转多家医院,全身PET-CT检查做完后,依旧无法确定这一肿块的“性质”,是乳腺癌的转移病灶,还是卵巢或其他部位转移,主治医生“一头雾水”。无奈之下,紫妍只好先做切除手术,再做病理。

等待术后病理结果就像开“盲盒”,可惜盒子里没有惊喜,命运和紫妍开了一个玩笑——2016年2月,术后病理确诊为原发的浆液性卵巢癌四期,并伴有大网膜、子宫和肠转移。

这一次遇上卵巢癌,紫妍的心态和之前患上乳腺癌时大不一样。她坦言:“最难接受的就是确诊卵巢癌的那一刻,我是有些恐惧和绝望的。”紫妍很清楚,卵巢癌不像乳腺癌那么“乖”。卵巢癌是“妇癌之王”,是一个很麻烦、很凶险,会不断复发,致死率也极高的病,五年生存率仅在30%左右[5]。

确诊卵巢癌以后,紫妍感觉自己已走在崩溃的边缘。她在心里不断问:“我还能活多久呢?到底是1年、2年还是3年,能够熬多少年?”她在脑海里反复回想那些自己还没有来得及做的事,孝敬父母、照顾孩子、陪伴爱人……紫妍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把自己放心不下的事情都偷偷交代给了妹妹,让妹妹代她完成自己的心愿。

从逃避现实到接受癌症,是一个极为挑战个人意志的过程,能够挺过来的人都是英雄,紫妍就是其中一位。当高龄的母亲从上万公里的国外奔赴回来,小心翼翼地照料着她;当亲密无间的朋友数次开导情绪低落的她;当稚嫩乖巧的儿子在病榻前寸步不离地守护着她;她突然意识到“我的身体健康就是对家人朋友最好的回报”。紫妍开始坦然接受患癌的事实,并鼓起了战胜卵巢癌的信心。

复发转移后“绝地求生”,新药助她一路乘风破浪

病情不等人。2016年3月至6月,紫妍接受了6个疗程的术后化疗。幸而效果很好,第一次化疗结束后,紫妍的CA125指标就恢复到正常范围,这总算是给紫妍打了一针“强心剂”。

由于携带BRCA 1基因突变,紫妍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初诊70%的卵巢癌患者已是晚期、初始治疗缓解后,仍有约70%患者会在3年内复发,70%的卵巢癌患者生存期不足5年。”[5-8]卵巢癌的“复发魔咒”悬在紫妍心头,挥之不去。

当时国外的诸多临床研究显示,晚期卵巢癌患者化疗后接受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维持治疗能大大减轻患者复发风险。有生存的希望出现,紫妍从不惧怕尝试。于是在主治医生的建议下,2016年7月,她选择用该靶向药进行维持治疗。

靶向药维持治疗一年后,紫妍的病情一直稳定。经医生评估后处于正常状况,2017年7月,她决定暂停用药,现在想来还是应该坚持维持治疗、规范用药,或许就能少受些后来复发的痛苦。

紫妍在桥上拍摄风景,图源:受访者提供

而后,紫妍又度过了一年风平浪静的闲适生活,却未料2018年6月风暴突如其来。复查时,CA125指标悄咪咪地升到了19,紫妍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

果然,在随后的两个月里,肿瘤标志物指标仍逐步上涨,这期间紫妍时常感觉疲乏,并且一下子消瘦了十多斤,还经常肚子痛。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紫妍马上又做了一个PET-CT。

2018年8月,紫妍的CT检查结果显示:卵巢癌多发转移,包括肋骨淋巴结转移和锁骨淋巴结转移。

经历过前半生的风风雨雨,对卵巢癌“了如指掌”的紫妍心知肚明,复发也意味着能吞噬生命之舟的惊涛骇浪来袭。不过,紫妍调整好心态,积极寻求治疗:她不愿复发,但也不怕复发!当下,她首要想法便是手术治疗,可好几位教授的回答都是不可能——腹部的转移病灶很多,就像一个个玉米状的小颗粒。

紫妍只能转而采取化疗,所幸疗效不错。2018年8月到11月,她做完六次化疗以后,影像检查和血液指标都恢复正常了。

化疗期间,紫妍仍喜欢自己开车去医院、去兜兜风,将病痛和烦恼抛之脑后。她说:“如果命运有剧本的话,我选择自己去书写结局。”

作为卵巢癌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靶向维持治疗为晚期卵巢癌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与曙光。化疗结束后,在医生建议下,紫妍可以再次使用该治疗药物作为复发治疗后的维持治疗。

带着这样的希冀,2019年2月,紫妍再一次开始服用该药物进行维持治疗。

随着身体状态慢慢恢复,紫妍开始享受当下的生活,乐观自己的未来,有时做做自己感兴趣的烘焙,在每次儿子过生日或者和朋友聚会的时候,做蛋糕给他们吃;寒暑假的时候也会带孩子去旅行开拓视野。

紫妍制作的蛋糕,图源:受访者提供

现在,从紫妍复发后至今持续用药已经4年多了。这期间,她一直坚持规范治疗,定期复查,病情一直未曾进展。回首2016年确诊卵巢癌,今年已经是紫妍与它抗争的第七个年头,她跨过了那道“5年”的生存门槛,现在每一天都在不断创造和超越着生命的奇迹。

立于癌症的“风浪”中,紫妍从未认输,一直劈波斩浪,她也深切地相信,心中有光的人,终会冲破一切黑暗和荆棘!

乘风破浪直抵一个个目标,现在的生活知足且幸福

挫折打败弱者,成就强者。抗癌的这18年来,经历了三次癌症,一次复发,紫妍每次受到死神威胁,有过彷徨无措,有过迷茫失落,但从来没有动摇过抗癌的坚定决心,她总是告诉自己:不能放弃,在逆风中扬帆,乘风破浪与奇迹相遇。

紫妍之所以能够笃定地前进,正是因为家人温暖的守候,尤其是她的儿子。

2005年

第一次确诊乳腺癌的时候,儿子才3岁半,紫妍躺在病房里,看到他在门外蹦蹦跳跳的样子,她心想:如果能陪我儿子到10岁就很满足了。

2010年

第二次确诊乳腺癌,儿子8岁了,她偷偷许了一个愿望:希望能够看到儿子小升初。

2016年

确诊卵巢癌的时候,她的目标是:看到儿子中考考上一个好学校。

2018年

卵巢癌复发时,她的新目标是希望能够陪儿子去大学校园里报道。

结果,紫妍一个一个小目标的不断达成,让她获得了满足感和幸福感。而今,她又有了新的目标——参加儿子明年的大学毕业典礼。正是这些目标不断激励着她,让她从未有过放弃治疗的念头。

而她也从来不是孤军奋战,在爱与癌的这个课题里,持续找寻未来的期盼,她说:“其实,我这十多年的抗癌过程啊,真的也缺不了家人的支持和陪伴。在这些平凡的日子里,有家人对我的不离不弃就已经足够了。”

于她而言,这场生命的远航,走得更远更久,不仅需要坚定的信念,更要有规范的抗癌方法。除了坚持科学的治疗,积极锻炼、保持好心情也很重要。

“康复的过程中,抱团取暖很重要。”由于自己接受过不少热心病友的帮助,为此,紫妍也积极地在群体里将这份能量与温暖传递下去,为新患病的患友解疑答惑,用自己的经验鼓励她们,减少她们的不安与恐惧。

坚持维持治疗至今,现在紫妍保持着良好的身体状态和心态,也享受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每天早起到公园锻炼,和病友交流下,然后吃饭、休息、看金融资讯、和朋友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听养生课程、睡觉,这些简单有序的元素构成了她的生活。偶尔也会与患友或朋友相约结伴旅行,到处走走。

紫妍在户外游玩,图源:受访者提供

紫妍很感恩所有给予她帮助的人,也格外珍惜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虽然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尽量扩展生命的宽度,提高生活品质。

在紫妍看来,“心态决定状态,活好当下,好好保护自己是对家人最好的回报”。希望每个人都持有正能量,走好属于自己的抗癌之路!

编者按

当笔者想询问紫妍因三次患癌而导致人生遭遇巨大变动,是否会留有遗憾时,她提前说出了自己的答案:做任何选择,我不后悔。落子无悔,这样坚定的话语掷地有声。

对于卵巢癌患者来说,走过五年是一个奇迹,但只要不断学习疾病知识、坚持接受规范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乐观积极的心态,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生命奇迹。

在抗癌的征程中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相信只要我们战胜心理障碍,扬起自己内心的“风帆”,就能战胜癌症,乘风远航。

责任编辑:乳腺癌互助君

图片来源:受访者授权

声明:仅供疾病教育时参考使用,不用于任何推广目的。如有疑问请咨询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本案例仅作分享,不作为诊断及诊疗依据,临床上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与指导。本文根据采访真实患者案例记录形成,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均为化名,人物故事及图片均已取得授权。

参考来源:

[1] Mehta A, Vasudevan S, Sharma SK, et al. Germline BRCA1 and BRCA2 deleterious mutations and variants of unknown clinical significance associated with breast/ovarian cancer: a report from North India[J]. Cancer Manag Res, 2018, 10:6505-6516.

[2] Rebbeck TR, Friebel TM, Mitra N, et al. Inheritance of deleterious mutations at both BRCA1 and BRCA2 in an international sample of 32,295 women[J]. Breast Cancer Res, 2016, 18(1):112.

[3] Bayraktar S, Arun B. BRCA mutation genetic testing implic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J]. Breast, 2017, 31:224-232.

[4] MAVADDAT N, PEOCK S, FROST D, et al. Cancer risks for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 carriers: results from prospective analysis of EMBRACE[J]. J Natl Cancer Inst, 2013, 105(11): 812-822

[5] 《2022中国卵巢癌诊疗现状白皮书》

[6] 李艺, 崔恒.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9;20(5):385-387.

[7] Ledermann JA, et al. Ann Oncol. 2013;24 Suppl 6:vi24-32.

[8]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发布《治疗卵巢癌新药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023年第21号)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