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若兰虽然是朱德前妻,但康克清却从来不忌讳,甚至在康克清的记忆里,伍若兰还有了很深的印象。
晚年,康克清曾说:“伍若兰的牺牲给我的震动很大,因为她是我参加红军后牺牲的第一个女同志,又是我们妇女组的骨干……有许多优秀的好品德。”
1962年3月,在夫人康克清的陪伴下,朱德回到他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井冈山。在这里,朱德挥毫题写了“天下第一山”。
对于井冈山,朱德太熟悉了。那天,在与井冈山的同志们握手寒暄时,朱德说:“井冈山是我第二个故乡,今天我回家看看。”
在敬老院,朱德见到了当年在井冈山参加革命的同志们,亲切地对他们说:“同志们好!红军走后,你们受苦了!我代表毛主席、陈毅同志、彭德怀同志来看望你们,慰问你们。”
交流中,听说这些当年的战友们都能享受到国家的待遇时,朱德高兴地说:“你们都是有功之臣,当年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应该好好享受晚年。”
随后,朱德又来到记忆中生长了许多兰花的兰花坪。看着满地的兰花,朱德就像看见了宝贝一样,心情十分愉快。
看到朱德高兴,康克清的心里也是高兴的。虽然,康克清知道朱德对兰花的感情中,寄托着他对前妻伍若兰的相思和爱恋。
事实上,在康克清的心里,也对伍若兰这位老战友有着很深的怀念。就像她说的那样,伍若兰是她“参加红军后牺牲的第一个女同志”。
1929年3月,在红4军占领了长汀城后,康克清接到一个通知,说是妇女组组长曾志要找她谈话。很快,康克清便来到了曾志那里。
见面后,曾志向康克清传达了组织的意见,告诉她希望她能与朱德结合。
想到朱德与自己的巨大差距,康克清的心里是犹豫的。于是,康克清便以她“论年龄,论水平,论文化,论地位,差距实在太大”的理由,婉拒了组织上的提议。
康克清,1911年9月7日出生在江西省万安县罗塘湾的一个贫苦渔家里,原名康桂秀。很小的时候,康克清便被送给别人当了“望郎媳”。
后来,眼看着旧中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康乐球在农村大革命的影响下,思想比较进步。因此,在15岁的时候,康克清便参加了妇女协会,在打土豪、反封建、反对包办婚姻的妇女解放运动中表现得十分积极。“万安暴动”后,她开始使用“康克清”这个名字。
1928年,康克清跟随第28团上了井冈山。
那时候,在康克清的心里,朱德是受人尊敬的红4军军长。因此,在听到曾志让她嫁给朱德时,康克清的第一反应就是两人的差距很大,大到无法企及。
事实上,曾志以组织的名义找康克清谈话,是有了朱德的默许的。不然,她也不会随便拉郎配。
1929年,伍若兰牺牲后,朱德的心里非常难过。
伍若兰是朱德的第五任妻子,两人于1928年结婚。伍若兰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与曾志等湖南人一样,有着辣妹子特有的那种豪爽性情。那时候,伍若兰便主动做了一双新鞋,送给了朱德。
在接过伍若兰送来的新邂逅,朱德高兴地说:“要得,要得!何家嫁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看到朱德满意自己的礼物,伍若兰又说:“你再看看鞋里头。”
于是,朱德从鞋里掏出一双新鞋垫,仔细看了看上面绣着的一束兰花,夸赞道:“好漂亮的兰花!让我想起陶渊明的两句诗,‘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咦,你这里还真有一首诗?”
这时,朱德发现,在鞋子里还有一张纸条,便逃了出来。只见上面写着一首诗,便读了起来:“莫以穿戴论英雄,为民甘愿受清贫。革命路上多崎岖,有鞋才好赴征程。”
读完后,朱德笑着说:“这首诗写得好,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
伍若兰说:“随意诌的几句话,献丑了!人家专门为你做的鞋子,不下点功夫怎么能行呢!”
听了伍若兰的话,朱德说:“那是,诗之美,不在于文字华丽,而在于内涵和情感美,就像人之美,不在于华丽的外表,而在于心灵。若兰,你说对不?”
朱德的连续夸赞,让伍若兰心里十分温暖,感到十分甜蜜。
不久后,在战友们的见证下,朱德与伍若兰结了婚。从此,伍若兰成为了朱德的第五任夫人。
婚后的生活,虽然十分艰苦,但也是幸福的。后来,朱德和陈毅带着部队上了井冈山,与毛主席领导的红军队伍胜利会师。
井冈山会师后,两部红军编为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主席为党代表。此后,两人合作,发展并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他们领导的红军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朱毛红军”。
那时候,伍若兰虽然是军长夫人,但与康克清等新加入的红军战士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对于伍若兰的印象,康克清在后来回忆说:
“伍若兰给我留下至今难忘的印象。她身材稍高,显得精悍,皮肤棕色带红,齐耳短发全藏在军帽里。从远处看,人们常常误把她当作男的。”
1929年,在一次战斗中,伍若兰为了掩护朱德,落入了敌人手中。
当时,毛主席发现伍若兰没有回来,便问朱德:“若兰呢?”
听了毛主席的话,曾志伤心地说:“若兰和春林一直跟在我后面,我只顾往山上跑,后来回头发现,她俩不见了,跟丢了。”
这时,朱德也怀着悲痛的心情,说:“她被敌人抓走了,跟伍春林一起被抓走的。”
后来,在看到报纸伍若兰被敌人杀害的消息时,朱德满含眼泪,悲伤着说:“若兰,我的好妻子。”
那段时间,看到朱德心情不好,曾志的心里也十分难过。后来,朱德的心情恢复了一些,曾志便主动上前搭话。
随后,在曾志的邀请下,朱德来到她住的地方。在进门的那一刻,朱德看到了在屋子里的一些女兵在兴高采烈地聊天。其中,就有康克清。
见到军长进来,女兵们纷纷起来向朱德问好,之后便安静下来。于是,朱德说:“我就是来看看,你们继续聊你们的,不用管我。”
然而,大家还是没有说话,显得十分拘谨。曾志也说:“你是军长,她们怕你。 ”
听了曾志的话,朱德说:“敌人怕我,是因为我要他们的小命,你们怕我干什么?难道我不是张了两只眼睛一个嘴巴。”
在返回的路上,曾志对朱德说:“朱军长,若兰大姐不在了,再给你介绍个女战士吧。”
在沉默了许久后,朱德说了两个字:“好嘛。”
随后,曾志便和朱德聊起了康克清的情况。想到刚才和康克清的交谈,朱德对康克清也很满意。因此,曾志才找到康克清谈话,希望她能和朱德结婚。
得知康克清婉拒的态度后,朱德朱德直接找到康克清谈话,说:“我们现在都是革命同志,不论军长还是战士,都是一个样。我们干革命反封建,有话就直说。我很喜欢你,希望你能同我结婚。你能答应我吗?”
在感受到朱德的坦诚后,康克清将这桩婚事答应了下来。就这样,康克清成为了朱德的第六任妻子。
那时候,朱德43岁,而康克清只有17岁。
与康克清结婚后,朱德的心里一直都怀念着伍若兰。对此,康克清没有在意,还帮助朱德照看那些寄托着对伍若兰怀念之情的兰花。
这个事情,康克清一直做了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