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窑子沟的阎玉亮任村武委会主任,仅凭九名民兵与九杆枪,运用“人民战争”思想及游击战术,灵活袭敌,有效支援了主力部队。
一次,我军五旅供给处将战场上缴获的大批枪支、弹药等军用物资交付他们保管。
阎玉亮领命后,于深山密林中寻得数处山洞,将物资妥善隐匿。
后来,叛徒泄密,国民党反动派集结五六百人企图抢夺军用物资。
当时,正规部队已前往前线歼敌,既难寻得,即便寻到亦无法及时支援。
阎玉亮与同志们商讨对策,众人态度坚决,共誓:人员与物资共存亡,定将竭力守护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
他们仔细分析敌我形势,坚信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凭借保卫胜利果实的坚定决心,定能击败敌人。
民兵决定与敌进行“迷藏战”、“麻雀战”。村庄四面皆山,地势险峻,且山林茂密,为这两种战术提供了极佳的自然环境优势。
事先,他们在敌人必经之路埋下数枚地雷,全员随后潜伏于狭道半坡上。
国民党反动军深知根据地军民威力,此次进山口,行动谨慎,屡触地雷,匪兵频倒,恐惧倍增。
匪兵边走边放枪壮胆,村民不予理会。见四周无动静,匪兵便加快步伐继续前行。
他们暗中射击,每枪击倒一人,连续击中多人,使他们纷纷倒下。
敌人焦急,机枪大炮齐轰阵地。轰炸后,见山上无动静,便欲继续前进。
敌人不知,民兵已转至其背,对敌臀部一阵枪击,继投数枚手榴弹,喊杀声回荡山谷。
敌人误以为遭遇我军大部埋伏,陷入混乱。随后,机枪大炮齐发,他们猛烈冲向民兵阵地。
此时,九人分为两组进行隐蔽,一组位于西山,另一组则藏于东山。
敌人盲目搜寻未果,继续前行。民兵自两侧突然开枪,几声枪响后,又有几名敌人应声倒地。
此时敌人陷入迷阵,不明民兵详情,人数与主阵地位置皆未知,犹如无头苍蝇般四处乱窜。
敌人攻占数座山头,却未发现人影,仅遭遇地雷爆炸与零星冷枪射击。
九个民兵凭借有利地势,灵活应变,时而现身攻击,时而隐匿踪迹,让敌人进退维谷,无法前进一步,也无法后退半步。
太阳西下,敌人惧夜遁逃,遗尸遍地。终日奔忙,却未能触及军库丝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