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清朝的覆灭,很多人都说是“天命”。
但徐世昌却有不同的看法,他直言:“老佛爷安排得挺好,但扛不住少年亲贵乱来。”这话一说出来,立刻引起了争议。
那么,这些“少年亲贵”到底是如何破坏了这场“完美”布局的呢?

烂摊子是谁造成的
说起清朝灭亡是谁造成的时,有人说是革命党闹的,也有人说是西方列强打垮的。
可徐世昌这位亲历者却道出了不一样的真相。在他看来,真正毁掉大清的不是外敌,而是那帮握着权力却不知深浅的年轻贵族。
这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皇亲国戚,根本不懂怎么治理国家,只知道斗来斗去,争权夺利。

这些年轻贵族们从未受过系统的治国理政教育,缺乏对国家前途命运的责任感。
他们一心只想着如何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如何获取更多的权力和利益。
他们不懂得国家利益至上的道理,更不懂得如何带领国家走向富强。他们只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把朝政搞得一团糟。

朝廷里的这些年轻贵族们,就像现在某些不学无术的富二代。他们从小在宫里长大,锦衣玉食、要啥有啥。
可惜就是不懂得为国家做事,整天琢磨着怎么捞好处,怎么排挤异己。这些人掌握了大权,可脑子里想的都是自己的私利,根本不顾国家大事。

这些人从来没有真正体会过老百姓的疾苦,不知民间疾苦。他们生活在象牙塔里,周围都是一群阿谀奉承之徒,根本听不进任何批评的声音。
他们自以为是,狂妄自大,以为凭借自己的身份地位就可以为所欲为。殊不知,他们的所作所为正在一步步把大清王朝推向深渊。

老臣最后的忠告
1909年,张之洞躺在病床上,心里清楚自己时日无多。作为晚清重臣,他眼看着大清江山摇摇欲坠,心急如焚。
当时的摄政王载沣来看他,他强撑着身子说了句"公忠体国不敢当,廉正无私,不敢不勉"。
这话说得婉转,可实际上是在提醒载沣:你可要小心那些年轻贵族啊,别让他们把朝廷搞垮了。

张之洞一生忠君爱国,为大清的改革付出了巨大努力。他力主新政,主张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引进西学。
可他的种种努力却遭到那些守旧派贵族的阻挠和反对。他们害怕改革会动摇自己的既得利益,于是处处与张之洞作对,使其诸多改革措施难以推行。

张之洞这个老臣子,一辈子为国操劳,临死前还在想着怎么挽救大清。
他留下了一份遗折,里面写满了治国良方,什么满汉一体啊,内外兼筹啊,样样都说到了点子上。可惜这份遗折就跟扔进了水里似的,根本没人当回事。

载沣和那些年轻贵族根本不把张之洞的遗言放在心上。他们只顾着自己斗来斗去,谁也不愿真正为国家的前途着想。
张之洞临终前的这声叹息,正预示着大清王朝的覆灭已成定局。这个曾经强盛一时的帝国,终将在一群昏庸无道的统治者手中走向灭亡。

这些贵族到底干了啥
这帮年轻贵族在朝廷里可没闲着,可干的都不是正经事。他们把朝廷当成自家后院,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重要的官职不给有能力的人,全都塞给自己的亲信。这帮人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只顾着自己享福。
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敛财,鱼肉百姓。征收苛捐杂税,强占民田,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老百姓苦不堪言,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而这些贵族们却对民间疾苦充耳不闻,依然我行我素,胡作非为。
整个朝廷就像个大染缸,谁进去谁就被染黑了。这些贵族们互相勾结,搞关系网,把持朝政。
他们根本不懂治国之道,却偏偏手握大权。这种情况下,大清朝不完蛋才怪呢。

朝廷里的风气变得越来越糟糕。那些本应刚正不阿的大臣,也不得不委曲求全,迎合权贵。否则,轻则被排挤,重则被杀头。
整个朝廷上下,已经没有人敢说真话,敢于直言进谏了。这种情况下,国家还能不乱吗?

摄政王载沣
说起载沣这个摄政王,那可真是个有意思的人物。他是大清朝的实际掌权者,却总是不走寻常路。
张之洞给他的忠告当耳旁风,继续重用那些不靠谱的亲贵。朝廷里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让这些没经验的年轻人去处理。
载沣对国事漫不经心,整日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他不理朝政,专门搞小圈子,只重用自己的亲信。

那些真正有才华的大臣反而被他冷落,受到排挤。在他的领导下,朝廷里的政治生态变得愈发恶劣,党争日益严重。
载沣对付袁世凯的手段更是高明,直接把这位能臣赶走了。这下可好,朝廷里剩下的都是些只会溜须拍马的人。国家大事无人过问,全让这些贵族们瞎折腾。

袁世凯是当时朝中为数不多的有真才实学的大臣。他有治国之才,又深得人心。
可就是这样一位栋梁之才,却被载沣斥为异己,受到打压排挤。载沣宁肯重用那些溜须拍马之徒,也不愿任用真正的人才。其昏庸无道,可见一斑。

大清的最后时光
徐世昌看着这些事,心里直摇头。他在东北跟袁世凯共事过,深知一个国家需要真正有能力的人来治理。
可惜朝廷里的这些贵族,把国家当成了自己捞钱的工具。他们互相争斗,结党营私,把朝廷搞得乱七八糟。
徐世昌虽然身在东北,但他时刻关注着朝廷的动向。他看到那些年轻贵族们为了争权夺利而不择手段,内心深感痛心。

他明白,再这样下去,大清王朝必将覆灭。可是,他又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
张之洞临终前的那句话说得太对了:"国运尽矣!"大清朝的江山就这样被这帮不懂事的年轻贵族们给败光了。

晚清的种种乱象,根源就在于统治阶层的腐朽没落。那些年轻贵族们生活在象牙塔里,不知民间疾苦。
他们只知道争权夺利,而不懂得治国安民。他们的所作所为,加速了大清王朝的灭亡。
当时,像徐世昌这样有见地的人,虽然看清了问题的症结,却无力扭转乾坤。

回看清朝覆灭的全过程,真像是在看一出闹剧。一群不谙世事的年轻贵族,仗着自己的身份胡作非为,最后把整个国家都搭进去了。
这些人根本不懂得权力的分量,只知道利用权力谋私利。张之洞的忠告没人听,徐世昌的担忧成了现实。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张之洞全集》、《徐世昌日记》
封建社会的老毛病,正常
结果袁世凯终究当了掘墓人,你说载沣到底做的对不对,要么就是命数,不排挤他他可能忠臣到底了,以排挤反而就反了
翻译一下,蛋糕都分好了,小的们没赶上热乎的。
倒台的重要原因是朝庭没法再控制舆论,管不了租界里的报刊
通篇下来都是泛泛之谈,没有一个实例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