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打过仗的文官,一战为南宋续命118年,主席评价“千古第一人”

楚风文史 2025-02-12 03:53:1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南宋后期风雨飘摇,眼看就要亡了,结果一个从没上过战场的文官,硬是靠一场“文斗”让南宋多活了118年!

更离谱的是,这人连刀枪都没碰过,却让敌人不战而退,连主席都夸他是“千古第一人”。

这到底是咋回事?南宋那些名将都办不到的事,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皇帝软弱无能

宋朝一直被人诟病软弱,这个问题从开国皇帝赵匡胤说起。

他因为自己是靠兵变上位,就特别提防武将。这种"重文轻武"的国策一直延续下来,导致宋朝的军事力量越来越弱。到了南宋时期,军事实力更是每况愈下。

宋朝的软弱可以从多方面体现。首先,宋朝军队数量不足,武器装备也远不如对手。久而久之,军队战斗力下降,将士们也失去了斗志。

再是宋朝统治者过于看重文臣,对武将戒心很重。这导致军权旁落,军队管理松懈。一旦有事,军队根本无法应对。

最后,宋朝统治集团腐败奢靡,无心国事。他们只顾享乐,根本没有备战的意识。这种种因素叠加,宋朝军事力量自然大不如前了。

1161年,金国皇帝完颜亮看准时机,悄悄准备了三年,突然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南侵。他集结了六十万大军,准备一举拿下南宋。

面对金国的大举进攻,南宋朝廷却毫无准备。皇帝赵构得知消息后,吓得六神无主。

他想起自己的父亲和哥哥在“靖康之耻”中的遭遇,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收拾东西跑路。要不是朝中大臣极力劝阻,他可能真的就带着文武百官跑到海上去避难了。

南宋朝廷之所以如此慌乱,主要就是因为军事力量太弱。长期的和平生活,让这些官员们养尊处优惯了。

一旦有敌人来犯,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抗战,而是逃命。君臣上下,竟无一人敢拿出应对之策。

整个朝廷乱成一团,大家都在等着皇帝的圣旨。可皇帝自己都快吓傻了,根本指望不上。

这种关键时刻,军事人才的缺失暴露无遗。南宋上下,已经完全丧失了抵抗的勇气和信心。

这个文官有点能耐

在朝廷一片混乱之际,有人推荐了一个叫虞允文的文官。这人虽然是文官,但对军事也很有研究。赵构一听,觉得这人不错,就派他去前线指挥作战。

虞允文能被推荐,自然有他过人之处。他虽为文官,但胸怀韬略,对军事尤其感兴趣。

他博览兵书,通晓战争之道,可谓是文武双全。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临危不乱,有着过人的勇气和判断力。在这危难时刻,能有这样一位将才,实属幸事。

虞允文到了前线一看,情况确实不太妙。守将都被吓跑了,士兵们更是人心惶惶。他二话不说,先稳定军心。

凭着文人的口才,他把这些年金国欺负南宋的事情说了个遍,把士兵们的血性都给激发出来了。

虞允文深知,军心稳如泰山,军队才能无坚不摧。他一方面安抚将士,鼓舞士气;另一方面,加强纪律,整肃军容。

在他的感召下,士兵们个个斗志昂扬,誓要与金兵血战到底。

同时,他还注意改善伙食,犒赏有功,大大提升了士兵的战斗力。原本溃散的军队,转眼间成了一支生力军。

高科技武器

虞允文深知不能跟金军硬碰硬。

他发现南宋在水战方面有独特优势,特别是有一种叫"海鳅船"的快速战船。这种船速度快,机动性好,特别适合在江面上打游击战。

海鳅船是南宋水军的秘密武器。它吃水浅,船身狭长,船头装有锐利的撞角。这种船体积小,重量轻,由水手用双桨快速划行。

在江河湖泊这样的狭窄水域,它简直就是一只灵活的水中飞燕。海鳅船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的速度。

据说海鳅船在顺水的情况下,可以达到每小时20海里的惊人速度。这在当时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金军的船只都是些笨重的大木船,在海鳅船面前简直就是“活靶子”。

除了海鳅船,南宋还有两样秘密武器,说白了就是当时最先进的简易炸弹。

一个叫"霹雳炮",就是装满了火药的铁质炮筒;另一个叫"震天雷",则是装满火药的陶罐。

这两种武器威力巨大,是水战的杀手锏。虞允文把这些武器都用上了,打了金军一个措手不及。

虞允文善于利用南宋的技术优势。他命令水军,白天隐蔽,夜间出击。一旦发现金军船只,就用海鳅船包抄,快速接近。

等到距离很近时,就点燃霹雳炮和震天雷,抛向敌船。这种打法威力十足,金军根本招架不住。

一时间,金军船只被打得七零八落,损失惨重。虞允文以弱胜强的战例,大大提振了南宋军民的信心。

太自信导致翻车

完颜亮是个自信过头的人。他带着大军到了采石矶,看到南宋才两万人马,觉得胜券在握。他甚至亲自到前线指挥,想要亲眼看着自己创造历史。

完颜亮之所以如此自负,是因为他对南宋的实力估计不足。他以为南宋军队都是些乌合之众,根本不堪一击。

殊不知,虞允文早已暗中做了充分准备。海鳅船,霹雳炮,震天雷,南宋的这些神兵利器,都被虞允文藏在了暗处。

完颜亮根本没有料到,南宋还有这么多底牌没亮出来。

完颜亮还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轻敌冒进。他本应谨慎行事,多派斥候,先摸清敌情。

但他却急于求成,一心想速战速决。他不听属下劝告,执意要亲临前线。这正好中了虞允文的下怀。

虞允文命令部队诈败,诱敌深入。一旦金军腹背受敌,就立刻发动伏兵,前后夹击。

结果呢?被虞允文设下的埋伏给打懵了。海鳅船从两边杀出来,专门撞击金军的船只。再加上炸弹的威力,金军死伤惨重,军心大乱。

完颜亮万万没想到,区区两万南宋军队,竟能给他置于如此被动的境地。

他手下将领接连战死,士兵死的死,逃的逃。他本人也在混乱中落水,几乎丧命。若非手下死救,他只怕凶多吉少。

金军就这样仓皇逃窜,宋军乘胜追击,一路砍杀,尸横遍野。采石之战,就这样以金军的惨败而告终。

一仗保住南宋

完颜亮输了第一仗后不甘心,又组织了第二次进攻。这次他吸取教训,采取了步步为营的策略。

可是虞允文早有防备,针对金军的战术,专门部署了更多的海鳅船和新式武器。双方在采石矶外展开决战。

这一次,金军虽然谨慎了许多,但仍然抵挡不住南宋军的疯狂打击。经过一天的激战,金军再次溃败。

完颜亮第二次战败后,彻底死了心。他终于认识到,南宋并非他想象的那般软弱可欺。

再打下去,只会损兵折将,于己无利。无奈之下,他只得班师回朝,却不曾想,在归途中又遭遇了变故。原来他在外征战时,完颜雍早就对他的皇位觊觎已久。

趁他在外兵败如山倒,完颜雍发动宫廷政变,篡夺了皇位。完颜亮还没来得及回国夺权,就在睡梦中被人勒死了。

金国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再也没力气南下了。南宋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化解了亡国的危机。

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金宋相安无事,再无战争。这都要归功于虞允文的神奇谋略和指挥才能。他以区区两万军队,击溃了十倍于己的强敌,创造了一个军事奇迹。

《——【·结语·】——》

虞允文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能力不在于你是文官还是武将,关键是你能不能在危急时刻站出来,用智慧解决问题。

一个没打过仗的文官,愣是打赢了一场改变历史的大战,这种事放在今天说出去都没人信。难怪连毛主席都说他是"千古一人",这评价一点都不过分。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宋史》、《宋史纪事本末》

0 阅读:23